2012年10月30日,記者實地探訪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騰飛新蘇工業坊C幢的阿迪達斯(蘇州)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已停止運行,生產車間裡空無一人。在新蘇工業坊C幢的阿迪達斯(蘇州)有限公司的原料倉庫門前,三四輛卡車正停放門口,工人們正在從車間裡往車上轉運裝載原材料,倉庫裡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盤點。當記者拍攝下車間只剩下機器而空無一人的照片後,被保安和工作人員發現,在被要求刪除後才得以離開。
「出於重新整合全球資源的策略考量,阿迪達斯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關閉在華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廠」,2012年7月18日,阿迪達斯中國區的一紙回覆中止了其蘇州工廠的未來。
阿迪達斯宣布關閉其在華唯一直屬工廠,遣散工人被傳將獲得「N+1(N為在工廠工作的整年數)乘以月薪的補償」,而工廠的正式關停將在2012年10月。
類似的口吻出於阿迪達斯的全球對手耐克,2009年3月,耐克宣布叫停其位於太倉的在華唯一鞋類工廠。阿迪達斯對於將中國關閉的產能遷至緬甸的說法未予置評,然而國內服裝及鞋類行業確實面對逐漸高企的生產成本。
體育產業獨立評論人馬崗表示,這是一個「大轉移和大轉型」的信號,阿迪達斯在這個節點宣布撤出,是市場的規律和產業的周期所致。「人口紅利時代的結束,使得服裝加工類的企業都面臨轉型選擇,ODM(原始設計製造)是中國最有基礎和最為實際的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