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國首都首爾市區出發,沿黃海岸建設的15號高速公路向南驅車一小時,能夠到達京畿道平澤市的黃海經濟自由區。
16日,黃海經濟自由區剛剛作出一個決策:批准建設全球最大的「中國城」,吸引中國資本和旅遊觀光的需求。該決策剛剛宣布便在韓國社會引起巨大反響。
「面向中國的最佳投資地」
平澤位於韓國西海岸,距離首爾約70公裡,是擁有44萬人口的中等城市,與中國山東半島隔海相望。而其所在的韓國西海岸擁有著開設良港得天獨厚的條件,外加上其擁有的地理優勢,一直以來備受韓國企業的青睞,平澤港的物流量在10年內已經翻了兩番,成為韓國第三大港,僅次於釜山港和仁川港,其中有近八成物流量是與中國進行往來。
而在平澤港直線距離10公裡內,就有包括兩個國家產業園區在內的8個產業集聚園區,很多大型企業也看中平澤,紛紛選擇在此設廠。
其中,三星電子和LG電子兩大韓國電子巨頭的動作最引人注目。兩家企業分別投資100萬億韓元和60萬億韓元,在平澤港周邊設立產業園區,將兩家公司的上下遊企業全部搬遷至此,以達到產業集聚所帶來的生產性增長。
據平澤市政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在近3年內,隨著產業園區的完善和企業的入駐,平澤市預計將面臨8萬人口的淨遷入,為此平澤市正在加緊建設基礎設施,以應對巨大的人口遷入潮。
而平澤市所屬的「黃海經濟自由區」,作為韓國國家戰略的經濟開發區域之一,因為其所在的地理優勢毗鄰中國,因此將自身定位為「面向中國的最佳投資地」。
創造走出去機會
據本報記者了解,本次建設的「中國城」項目將落成於「黃海經濟自由區」玄德地區,規模為232萬平方米,大於美國、日本,韓國等主要國家的55個「唐人街」面積總和。
該項目的規劃顯示,「中國城」項目將自己的定位區別於傳統的唐人街。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個項目更接近於建設一個小型的新城,而這個新城將更加接近並符合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例如,城內將規劃建設4000間客房的特級酒店,6000間規模的酒店式公寓以及附帶國際場館與免稅店的大型購物中心,還計劃吸引中國國內知名的國際學校和營利性醫療機構入駐。
另外,為了最大化利用韓國的品牌效應,該地區還準備吸引2萬戶東大門、南大門,明洞等地的商鋪,以優惠價格進駐中國城,或在中國城網絡空間開店,以吸引中國遊客消費。
2016年底城際高鐵通車後,平澤到首爾僅需20分鐘,韓方期待這將成為吸引中國投資的「法寶」。
負責開發建設該項目的中國城開發公司韓方代表梁宰萬(音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平澤既作為『一帶一路』規劃中海上絲綢之路東端的延伸終點,也作為韓國對華貿易的全新中心。相信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推進,為韓國創造更多走出去的機會,中國國內對於韓國技術和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
「中國城標榜『距離中國最近的韓國』,不僅是因為地理距離,還因為配套設施將做到為中國人量身定做。」梁宰萬自信地稱,「我們相信並期待在2035年,韓國的中國城將能夠與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城市,爭奪亞洲旅遊、流通產業的最強者。」
韓國京畿道研究院副院長李尚勳(音譯)接受採訪時也表示:「一直以來,韓國吸引外資主要來源於製造業,而通過開發中藉助中國資本,期待能夠以此作為種子基金,來吸引更多外資投資服務業等高附加產值的產業,提高外資吸引的效果和質量。」
質疑尚存
但該計劃也受到了部分專家和輿論的質疑。韓國政府為了提高經濟對外開放程度,制定了以高附加值的產業為主的經濟自由區戰略,並在全韓範圍內設立8個自由經濟區。但如今對外的招商引資效果不盡如人意,入駐企業仍然以韓國本土企業為主。如此現狀,中國資本進入後是否能夠達到產業集聚帶來的效果還尚待觀察。
韓國輿論對於本次投資也持質疑態度。甚至有韓國網民認為,不應該打造迎合中國的中國城,而是打造具有韓國特色,具有韓國價值的城市,來吸引更多中國遊客赴韓。
對此,韓國高麗大學政經學院李國憲教授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韓國現階段已經脫離了如何吸引中國遊客的階段,而是進入了如何讓中國遊客對韓國抱有好感的階段。最重要的並不是如何吸引他們來,而是如何調節中國遊客和韓國民眾間的矛盾,能夠和平共存的同時,發揮韓國的優勢,打造屬於韓國的旅遊品牌和旅遊故事。這樣的旅遊產業才能夠持久。」
此外,平澤市周邊正在建立全球最大的美軍海外基地,分散在全韓各地的駐韓美軍將集中至平澤。新建的中國城項目地點與美軍基地僅一河之隔。另外廣受關注的美國「薩德」將很有可能進駐平澤美軍基地,這也使平澤的許多民眾擔憂「是否會觸怒中國,進而引發中國民眾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