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出現「蝸牛」,觸角軌跡清晰可見,它會是外星生命嗎?

2021-01-19 怪奇菌

地球可以說宇宙中集合了普通和特殊兩種屬性的「矛盾星球」。說它普通,是因為僅僅銀河系中就有不計其數的像地球這樣的行星。而說它特殊,則是因為人類在這不計其數的行星中,並未發現哪一顆行星像地球一樣擁有生命,甚至是擁有像人類這樣的高級智慧生物。

我們都知道,人類天生就是一種社會性生物,而討厭孤獨幾乎是融入了骨髓中的本能。從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開始,就一直幻想星空的彼岸有不一樣的世界。

當人類文明覺醒的時候,這些美化的幻想又變成了一個個讓人神往的神話傳說,跟隨著人類文明代代傳承。

到了現代社會,有了科技加持的人類開始不滿足於單純的幻想,渴望同類的心情推動著人類在宇宙中尋找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命。

然而遺憾的是,即便人類絞盡腦汁想出各種方法,比如發射信號、發射探測器,但是依舊沒有得到宇宙中任何的回應。

2006年1月19日,NASA發射了一個名為「新地平線號」的探測器。這個探測器不僅肩負著艱巨的科研任務,還肩負著充當「地球名片」的作用,科學家期望它在科研任務完成進入宇宙深處之後,能有外星文明發現它。

2015年7月14日,在「新地平線號」飛越冥王星之後,科學家們在它傳回來的照片中發現了讓人難以相信的畫面:在冥王星平坦的地表上,竟然有著一個和地球上的蝸牛極為相似的生物,甚至連頭上的兩根觸鬚都清晰可見,在它身後還有著一條長長的清晰的移動軌跡。

這驚人的一幕讓許多人都感到異常興奮,畢竟從1960年至今為了尋找外星生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真的確定這個奇怪物體就是人類苦苦尋找的外星生命,那麼對於整個人類文明來說將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也讓我們知道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

當然了,如果它真的是外星生命那麼問題就來了,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太陽發出的光需要5時27分才能到達冥王星,可見距離太陽之遙遠。而遙遠的距日距離讓冥王星異常寒冷,星球常年平均溫度在-223℃左右。在這種極端條件下,究竟是什麼樣的生物才能夠自由自在的生存呢?

為了解開疑惑,同時也為了確定照片中的「蝸牛」是不是外星生物,NASA聯合了許多科學家來對冥王星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在眾多科學家的努力之下,很快便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最開始的時候,因為冥王星距離太陽十分遙遠,所以科學們認為冥王星的地殼運動應該是極不活躍的,甚至能夠用「死氣沉沉」來形容。

但是在對最新得到的數據進行研究之後,科學家們驚訝的發現冥王星的地殼運動非但不是死氣沉沉的,反而極為活躍,甚至活躍到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

進一步研究發現,冥王星的地殼之所以會如此活躍,主要是因為它的組成成分有98%是固態氮,也就是「氮冰」。

而「氮冰」雖然有「冰」字,但是它並不像水冰那麼堅硬,反而有些像已經融化的冰沙一樣鬆軟。而這種鬆軟的物理特性,讓它能夠像水流一樣在冥王星表面流動,並形成了覆蓋整個地表的氮冰海洋。

又因為冥王星真正的地表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而這些放射性物質衰變時會釋放出熱量,導致氮冰海洋貼近真正地表的位置溫度升高,就像沸騰的熱水一樣,氮冰海洋下方溫度高的氮冰會被翻到上面溫度低的地方,而原本處於上方的溫度低的氮冰自然就會被擠到下面去,而這就是冥王星地表活躍的原因。

由此科學家研究之後認為,照片中所看到的爬行軌跡,其實只是氮冰周而復始運動留下的痕跡。而那隻看起來和蝸牛很相似的東西也並非外星生物,而是一座巨大的冰山,它是由地殼裂開時從內部噴出的水,遇到冥王星極寒所形成的,這種情況在地球南北極也很常見。

科學家的解釋雖然很合理,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這個解釋,主要原因是在尋找外星生命的時候,科學家們總是喜歡以人類為參照,用人類所需要的生存條件來篩選外星生命,宇宙浩渺無邊,極有可能有和人類所需環境不同,甚至差異極大的生物。

或許地球這個在人類看來極為舒適的生活環境,在某些外星生物的眼中不亞於「人間煉獄」。所以在沒有實地考察,僅憑推測就認為這個冥王星蝸牛不可能是外星生命,肯定是無法讓人信服的。

總的來說,人類的認知肯定是受到了科技水平的限制的,就像愛因斯坦沒有提出相對論之前,人們對宇宙的狹隘認識一樣。或許未來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終有一天會對宇宙中的生命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相關焦點

  • 太陽系邊緣出現巨型「蝸牛」,宇宙或存在比人類大億倍的生物
    除此之外,太陽系中的其它七大行星雖然環境各異,但卻沒有一顆星球是被百分百地認定是存在或者存在過生命的,而不少人就曾對地球的鄰居——火星抱有過希望。火星是太陽系中軌道位置和組成結構都和地球相似的一顆星球,然而,當科學家成功將探測器發射到火星之後,人們卻看清了這顆星球的真面目,這顆無比乾旱的紅色星球仿佛已經死掉了,科學家在這裡看不出一絲生命存在的痕跡。
  • 冥王星發現緩慢移動的物體?科學家無法解釋它是什麼
    據外媒報導稱,地平線號探測器在冥王星上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物體,它的外表很像地球上的蝸牛,而且比探測器發回的照片比例來計算,這個疑似蝸牛的東西個頭非常巨大,比地球上的大象還要巨大。那它會是什麼呢?是巖石還是冰塊呢?
  • 冥王星發現「巨型蝸牛」,比人類大一億倍的生物真的存在?
    冥王星曾經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但是後來冥王星因為各種原因,被科學家從九大行星的行列當中給去除掉了,現在太陽系就只剩下了八大行星,目前人類對於太陽系的每一個行星關注度都比較高,而且還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去探索這些行星,但是因為現在的科技還是比較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個星球都探究的非常仔細
  • 冥王星表面出現「爬行痕跡」,上面真的存在巨型生物嗎?
    冥王星表面出現「爬行痕跡」,上面真的存在巨型生物嗎?題主大概是看到了一張「大蝸牛」爬行的照片受到啟發才提的這個問題吧!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冥王星的基本情況作一個簡單的了解。然而,冥王星作為九大行星之一好景不長,由於冥王星不具備同時滿足新的行星定義的標準,即圍繞母恆星作周期性公轉、擁有清理自身運行軌道的能力以及質量足夠大而被除名,被歸納在類冥王星這個層次內。
  • 六大理論解釋為何仍未找到外星生命
    1.大過濾器假說從基本概率的角度來看,外星生命肯定存在。既然我們還沒有接觸過它們,有一種理論認為,星際旅行中肯定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止生命進行星際旅行,或者至少阻止它與其他外星物種進行交流。研究人員寫道:「對於出現在宇宙中潮溼巖石行星表面上的大多數生命來說,滅絕是宇宙默認狀態。」這是因為,星球實際上必須有生命產生以使其適宜居住,因為生物體改變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出現了:沒有宜居條件就沒有生命,沒有生命也就沒有宜居環境。研究人員寫道,對於外星生命來說,它必須堅持下去:「就像試圖騎著一頭野牛,大多數生命都會掉下去。」
  • 曾被趕出太陽系的冥王星,到底有多「恐怖」,或出現過其他文明!
    曾被趕出太陽系的冥王星,到底有多「恐怖」,或出現過其他文明!地球是太陽系中八大系之一,地球每天圍繞太陽進行公轉自轉運動。被趕出八大系的冥王星冥王星的距離太陽比較遠,因為沒有太陽的光照,它也被大家稱之為一個「人間煉獄」星球,正是因為如此它被踢出太陽系當中,科學家仍然沒有放棄對冥王星的了解,一直在不斷研究關於太空中的冥王星,在上個世紀末發射的旅行者2號,率先去到了冥王星中,最後因為意外從冥王星離開,慢慢去到了太陽系的邊界,那麼冥王星到底有多麼恐怖呢
  • 一億年前帶觸角的蝸牛!來看看這次在琥珀裡發現了啥
    10月12日,中、英、澳、加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現了世界上首例保存了觸角等軟組織的白堊紀蝸牛琥珀,該研究成果在專業學術刊物《白堊紀研究》在線發表。 2016年一個偶然機會,邢立達團隊在琥珀收藏家劉巖先生的收藏中發現了一枚很特別的蝸牛琥珀,其中包裹著兩個蝸牛,令人稱奇的是其中一個蝸牛頭部保存有成對的觸角,觸角底部的小黑點則是殘留的眼睛,其足部也得以保存,足部有一個奇特的盤狀特徵很可能是被樹脂和一些組織覆蓋的厴(殼蓋)。 「在琥珀中看到蝸牛的眼睛是很奇妙的事情!」
  • 觸角上的故事
    想起《莊子》中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傳說古代有一隻蝸牛的兩個觸角上有兩個小國,左邊的叫觸氏國,右邊的叫蠻氏國。兩個國家因為爭奪地盤而經常發生戰爭,有時竟伏屍百萬,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蝸牛因此而喪失觸覺功能。其實,我觀察到蝸牛有四個觸角:一對長一對短,在長觸角頂端有一個小黑點,那是蝸牛的眼睛。
  • 冥王星有何反常?行星行列不要它,被踢出竟然不冤!
    它和其他的柯伊伯帶天體相同,都是由巖石和冰組成,冥王星相對月球來說比較狹小,質量是月球的六分之一,體積也僅有月球的三分之一。當人們繼續探索太陽系的時候在2005年發現鬩[xì]神星的質量遠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各天文學家開始對冥王星的定義產生質疑。最終在2006年第26屆的國際天文聯合會會議上決定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從行星中除名!
  • 在59億公裡的冥王星上,太陽就是一顆星星,還存在白天嗎?
    在59億公裡的冥王星上,太陽就是一顆星星,還存在白天嗎?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太陽系當中有8大行星,其中有4顆類地行星,是屬於巖石行星,位於內太陽系當中,還有2顆類木行星,是典型的氣態行星,位於外太陽系的內部,剩下的2顆是冰巨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這些行星也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同時為了尋找外星生命,人類對靠近地球的金星和火星的探測,尤為頻繁。
  • 同樣是圍著太陽轉,為何冥王星被踢出9大行星?你不懂它的可怕!
    同樣是圍著太陽轉,為何冥王星被踢出9大行星?你不懂它的可怕! 眾所周知,太陽系有8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地球!其實,在14年前,太陽系有9大行星,但是它卻在2006年8月的國際天文聯會中被投票踢出局了。
  • 臺灣驚現喪屍蝸牛?身體已經完全受寄生蟲擺布
    下文中會出現一些關於蟲子的圖片,對蟲子比較敏感的朋友,記得不要仔細看。這種蝸牛長下面這個樣子,可以看到它的觸角格外的腫大,並且因為身體是半透明的狀態,可以清晰看到蝸牛體內有一些五彩的東西在瘋狂蠕動 。他十分迷惑的將這隻特別蝸牛發布在社交媒體上後,熱心網友告訴他,這是一隻已經被寄生蟲感染了的「喪屍」蝸牛。
  • 太陽系周邊發現超大型「蝸牛」,比人類大一億倍的生物真的存在?
    至今為止,人類在太陽系當中,唯一找到的有生命的星球就僅僅只有地球了。太陽系當中,有七大行星,這些行星的環境有所不同,但人類在研究這些行星的時候,卻都不敢百分百肯定某個行星上存在或者曾經誕生過生命。人類僅僅只對火星曾經存在過一絲幻想,幻想火星上面或許有生命。
  • 恍然大悟,原來蝸牛世界的衣食住行是這樣
    而因為蝸牛生活於陸地,所以不論哪個分類中的蝸牛都已經進化成用肺腔呼吸。雖然這兩種蝸牛內部呼吸系統類似,但它們的外部特徵卻是有明顯的差異。比如「前鰓亞綱」這類蝸牛形態特徵比較原始,與遠古的祖先比較相似。它們是雌雄異體,具有口蓋和一對觸角,眼睛位於觸角的下方,吻端也較一般蝸牛長。
  • 章魚來自外星?科學家:木衛二或有生命
    達爾文的進化論講述了人類以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來源,但是進化論只是一種猜測,能否應用在所有生物的身上,想必大家都很明確,這麼多年來科學家根據世間萬物的觀測研究發現:章魚可能來自外星,並且發現木星的衛星,木衛二可能存在生命!
  • 神秘的木衛二,這裡會是外星生命的樂園嗎?
    雖然個頭不算出眾,但它無疑是木星近七十顆衛星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沒有之一。這顆不同尋常的衛星被一層裂縫交錯的冰殼覆蓋。不少證據表明,在木衛二冰層的下方隱匿著一片湧動的鹽水海洋,甚至可能具備了孕育生命的所有條件。於是,科學家把木衛二列為太陽系中最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重大嫌疑星球。在這片神秘的地下海洋中,沒準還真的早已孕育出了超乎想像的生命形態。
  • 銀河系存在外星生命嗎?
    當然這個數量標準是根據人類的生存所需標準所定的,其中包括星球大小,母恆星是否與太陽相似,光照多少,是否存在水源的必要條件,根據以上數據3億屬於保守估計,如果標準降低,數量便會幾倍的增長。
  • 科學匯|小蝸牛,大奧秘
    蝸牛的身體結構蝸牛從分類學上來說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柄眼目。種類有約22000種。蝸牛的身體主要分為殼、觸角、眼睛、頭、嘴、腹、尾幾個部分。蝸牛的頭上有兩對觸角,一長一短,位於頭部上方較長的一對觸角上有眼睛。
  • 小學生將蝸牛養到四代同堂 送蝸牛像「嫁女兒」
    「聞起來不臭,蝸牛的便便是養花最好的肥料之一,但不能放久,會腐爛發臭,所以每天要用鑷子夾出來,有時候還要在土裡尋找便便。」蝸牛很好動,盒子的蓋子一打開,它們就會往外爬。孫悠翔說:「大蝸牛經常會把蓋子頂開,爬出來,把盒子邊上的香蕉啃了,小蝸牛還會爬到養水草的水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