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想起郵票,那個以書信往來的年代,一枚方寸郵票不僅僅是思念和情感的寄託,其中還有對異鄉風景名勝、人文、動植物等文化探索的痕跡。
都市時報記者 吳雙紅
最早和最小的文化傳播載體是什麼?很多人會想起郵票,那個以書信往來的年代,一枚方寸郵票不僅僅是思念和情感的寄託,其中還有對異鄉風景名勝、人文、動植物等文化探索的痕跡。
由此不難理解,至今通信早已發達的時代,郵票為何會成為大眾藏品,本期《收藏》,為大家介紹一些雲南題材的郵票。
首枚雲南題材郵票:
崇聖寺千尋塔
作為人文、歷史等素材資源眾多的雲南,新中國成立66年來,發行過涉及雲南題材的郵票就超50套之多,雲南題材郵票也是發行套數全國最多省份之一。
「早在1958年,首枚雲南題材的郵票作為建築類特種郵票正式發行。大理千尋塔代表著中國古塔建築藝術的精華之一登上郵票,從此掀開雲南主題郵票的序章。」雲南省集郵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尋找新中國成立後發行的雲南主題郵票,猶如一場自然、人文之旅,雲南豐富的資源一點點揭開其神秘面紗。
郵票選題是郵票發行的關鍵,有著相當嚴格的規定,能夠登上郵票的主題都代表著相關領域內的精華,並具有很高的社會認可度。據介紹,雲南古塔甚多,但最著名、最壯觀的當數大理蒼山應樂峰下的崇聖寺三塔。
崇聖寺三塔的主塔名千尋塔。方形,密格式空心磚塔建築,高69.13米,16級,是我國偶數古塔中層數最多的一座。1961年3月,國務院將大理三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南寶貝:
借國家名片走向世界
「雲南題材郵票發行成為全國最多省份之一,是因為雲南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雲南題材郵票不僅豐富了國家名片的內容,藉助這個名片,也是對雲南旅遊資源、文化的一種宣傳。」省集郵公司相關負責人說,50餘套雲南題材郵票包羅了雲南省的風景名勝、動植物、歷史人物、少數民族風情等諸多領域,讓雲南的風情特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宣傳,也間接帶動了當地旅遊經濟的發展。雲南不少寶貝也由此展示在世人面前。比如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的石林、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以及世界上唯一完整保留的世博會會址——昆明世博園等。
新中國第一套完整的雲南題材郵票則是1979年的《雲南山茶花》一套10枚和小型張1枚。當年,中國郵政總公司與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在香港聯合辦郵展,為慶祝這次盛會,在《雲南山茶花》上加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展覽·一九七九年·香港」字樣。
雲南一直以來就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的美譽,涉滇題材的郵票中也不乏本土的珍稀動植物的身影。
除山茶花外,雲南的珍貴植物在郵票上留下足跡的還有很多。雲南特有的蘭花品種、杉樹品種、綠絨蒿、玉蘭花等都先後上了郵票。
另外,1963年,一種僅見於滇南山區的雲南特有品種的蝴蝶,以郵票為載體飛進了尋常百姓家,這就是首枚雲南動物郵票《蝴蝶·雲南麗蛺蝶》。這種生活在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蝴蝶有一身美麗的花紋,暗示著彩雲南的神奇瑰麗。
1963年9月,我國發行了一套一級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物《金絲猴》特種郵票,一套3枚,只見這3個小傢伙形態各異,嬌憨可愛。而今,該套郵票早已身價百倍,廣受收藏愛好者的追捧。
省集郵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社會進步,越來越多的地方藉助相關題材郵票的發行,弘揚地方文化特色。各級地方政府積極舉辦相應的郵票首發活動,以謀求進一步擴大當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地方特色形象推廣宣傳搭建一個全新平臺。而隨著郵票的社會認知度和認可度的不斷提高,「國家名片」及其衍生載體——集郵品已經逐漸成為宣傳雲南的一個重要窗口和平臺,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與企業群體意識到了其價值所在,並通過不斷的創新與拓展,以郵票和集郵品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更具高雅品位的形象與方式,繁榮著民族文化,服務於經濟建設,為建設雲南民族文化大省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新郵推薦
《雲之南》題材郵票
發行當天有互動
《版納風光》、《石林》、《大理風光》、《麗江古城》、《杜鵑花》、《傣族建築》、《人民音樂家聶耳》、《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長臂猿》、《香格裡拉》……雲南題材郵票的發行令世界矚目,雲南眾多題材登上「國家名片」,是雲南人民的驕傲。為滿足本土人民的自豪情懷需求和郵票收藏需求,昨天,省集郵公司介紹,13日至15日,將在玉溪、曲靖、昆明三地舉辦限量發行《雲之南》雲南題材郵票典藏(珍藏)冊的啟動儀式。
「希望通過品鑑郵票上的雲南,讓大家愛雲南愛家鄉,樂享幸福時光。」雲南省集郵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發行的郵冊共分為上、下兩冊。上冊以雲南的民族風情、絢麗風光和名人記憶為主線,配以已發行過的雲南相關題材郵票共24套,107枚(其中典藏冊增加2套,7枚);下冊以雲南的動物、植物郵票為主要內容,收錄已發行過的雲南相關題材郵票共20套、82枚(其中典藏冊增加4套,共27枚)。發行當天,還會邀請知名郵票設計家在現場與大家互動交流,並現場籤名集郵品做紀念。
來源:都市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