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健身房GuCycle疑似跑路,行業亂象何時休?

2020-12-13 中國商報

圖片來自CNSPHOTO

2月20日,網紅健身房GuCycle的會員王小姐向中國商報記者反映,她在該健身房北京三裡屯店充值的5000多元還未使用,但該健身房已經關停。她目前也聯繫不到相關負責人,撥打客服電話也無人接聽。目前已向12315進行投訴,正在等候進一步處理結果。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該品牌健身房在北京共有兩家門店,分別是三裡屯店和CBD店,在上海共有四家門店,這四家店目前已經關停。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顯示,GuCycle引入國外Soulcycle的模式,主打精品單車課程,店址位於北京和上海中心商務區的頂級地段,一節單車課均價在150元左右,相比其他健身房(一節課在60元至99元)價格不菲,以外籍教練為主。

據媒體報導,GuCycle的創始人之一陳騁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碩士,入選過福布斯2018年30歲以下精英榜,而關於另一位創始人司維的介紹是「在康奈爾大學畢業後,進入華爾街從事投行工作。2011年初回國創業」。

記者記得在去年10月參加的名為《下一個20年,健身內容與趨勢》論壇上,陳騁曾侃侃而談,講述了自己的健身經營理念。而目前這種跑路行為顯得有些諷刺,這不僅失去了老顧客的信任,甚至成為毀壞健身房行業聲譽的惡性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某點評網站上的評論區,GuCycle用戶的反映十分強烈,據用戶反映,即使出現了發不出工資逼走教練的現象,該品牌還是在去年「雙11」做過一次大促銷,讓很多消費者無辜受騙。

「精品」健身房背後千瘡百孔

「做健身房真的不賺錢,利潤率很低。」曾經在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開過一家健身工作室的小王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從開店到運營,每一個項目都要花錢,一個健身工作室一個月花掉30萬元是很平常的事,後期運營投入越來越多,可來辦卡的顧客卻不多。房租也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如果放棄了,健身器械等重資產帶不走都要賤賣,還要付房租的違約金,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千萬不要開健身房。」

從小王口中可以得知開設一個健身工作室已經很不容易,而像GuCycle這樣的「精品」健身房,至少需要五六百萬元的投資,加上豪華的裝修風格和頂級設備、從香港、美國等地重金挖來教練、租金等巨額運營費用,壓力頗大。

在小王看來,他的健身工作室經歷了三年的健身行業洗牌,他深刻地感受到國內健身行業的種種亂象。從國外考察回國後的他坦言,國內外的差距真的很大。「國外的精品健身房不僅擁有高大上的外觀,更重要是健身房的管理者是在踏踏實實地做事,為消費者提供著更良好的體驗,我認為,良好的體驗是獲得盈利的第一要義。」

「另外,國外先進的管理機制讓一個健身房得以有序發展,良好的晉升機制讓更多工作人員充滿激情,也可以吸引更多優質教練加入,而契約精神是這一切的基礎。」小王如是說。

不可否認,很多像小王這樣的經營者都在呼籲市場監管方面可以出臺長效機制來管理健身房亂象,因為只有健身行業每個參與者的利益都得到保障,這個市場才能持續發展,「現在有太多健身房跑路,健身房真的不是可以賺快錢的事業,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危害的是整個行業。」上述受訪人士說。

律師:需設立信息聯動平臺

誠如上述受訪人士所言,不論是傳統健身房還是新型健身房,亦或是精品高端健身房,喪失了消費者的信任將導致整個行業的坍塌。

除了王小姐的預付款無法結清,GuCycle員工同樣無法結清工資。「我找不到老闆,工資一直拖欠,加上提成算下來得有3萬元左右。」一名在GuCycle從事助理工作的員工表示,他去年4月入職,但自去年11月起,工資發放就一拖再拖。目前,該員工已準備向GuCycle發起勞動仲裁,維護自身權益。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一位律師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如果企業出現拖欠工資的情況,勞動者可以發起勞動仲裁,若對仲裁結果不滿意,還可再次進行訴訟。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逾期支付還可要求加付50%至100%的賠償金。

另外記者注意到,GuCycle官網顯示,其品牌隸屬十輻一轂(北京)健康諮詢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1月,目前的法人為袁洪海,他旗下有五家分公司,一家位於北京,其餘四家均位於上海。

值得注意的是,袁洪海在2019年1月9日、16日、22日和24日這四天分別從陳聘手中接過十輻一轂(北京)健康諮詢有限公司和旗下三家分公司的法人身份。

上述受訪律師受理過多次「健身房跑路」案件,她建議應該和相關部門一起建立一個信息共享平臺,類似於企查查。「第一,需要相關企業公開信息,例如對於法人變動的信息要及時公開;第二,消費者可以在平臺上進行投訴,平臺需要公開企業被投訴的次數作為消費者決策的依據,類似於淘寶網上的評價體系;第三,設立聯網機制,出現跑路現象並造成金額損失的企業,需要禁止其資金流動,比如凍結帳戶等。」

中國商報記者致電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接聽人員稱該類事件在北京已經發生多起,目前正在積極調查,該工作人員表示,預付款消費有風險,辦卡充值需謹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大量活躍於美容美髮、健身、洗浴等行業的個體商戶,正是預付款消費問題叢生的「重災區」。

採寫丨記者 頡宇星

編輯丨楊明麗

相關焦點

  • 預付卡「卡跑跑」何時休?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題:預付卡「卡跑跑」何時休?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楊洋  「我的錢還能要回來嗎?」這是絕大多數手持預付卡的消費者在遇到老闆「跑路」時的第一反應。  預付消費,這個商業模式因為「跑路」亂象備受質疑。維權成本高、監管存盲區、「跑路」處罰輕……預付消費如何實現其健康發展?  老闆「跑路」 找了5個部門也難以解決  「追……再追……繼續追……等……再等……還是等……沒精力等了!算了!」談起過去一個多月的維權路,27歲的韓先生很鬱悶。
  • 辛巴賣假燕窩,李子柒香菇醬立案,網紅沒底線帶貨何時休?
    繼上次李佳琦被中消協點名數據注水之後,超人氣網紅李子柒也疑似「翻車」。 有網友披露,李子柒名下的一款香菇醬脂肪含量超標,宣傳的低脂完全不符,產品包裝上寫著每100克脂肪含量為16.5克,經過檢測之後實際每100克含有41.6克的脂肪。
  • 健身房「跑路」不止 預付費怪象亟待整頓
    近年來,健身房「跑路」頻發,隨著中國向體育強國邁進,本是朝陽產業的健身房,卻在辦卡、擴張、倒閉、維權的「劇本」中惡性循環,嚴重影響體育消費的發展。健身房何以成為「跑路」重災區?消費者為何維權難?健康產業該如何健康發展?(小標題)被「轉讓」後又被「甩」 會員維權無門2018年起,全國連鎖店浩沙健身俱樂部有限公司因經營不善,持續出現關店、欠薪等問題。
  • 追光|遭遇健身房「跑路」,他們「拍了拍」新華社記者
    (詳情閱讀→)福州拓福健身:會員要報警才能消費↑消費者通過新華社客戶端「全民拍」反映的新聞線索簡單概括連鎖健身房經營不善「跑路」「接盤者」曾承諾原會員權益不變近期卻宣布不再為此類會員提供服務導致上千名消費者走上維權之路多次參與維權活動的黃女士說:「市場監督管理局本應行使監管責任
  • 「老闆上過福布斯」的動感單車健身房GUCYCLE居然也跑路了
    時尚的布景裝潢,明星般的外籍健身教練,店面設置在靜安嘉裡中心、K11、浦東世紀大都會等高端購物商場,精英創始人……這一切似乎都顯示著GU CYCLE是一家品質有保障的動感單車健身房,而所有這一切似乎也都在為這家健身房的「靠譜」進行背書。
  • 健身行業亂象調查:卡路裡還沒燃燒完 健身房先「跑」了
    現實生活中,找一家健身房去揮汗如雨,已成為都市人的生活時尚。據《2017中國健身行業大數據報告》顯示,健身正成為當代年輕人繼攝影后的第二大愛好,目前我國參與運動的人群每月運動頻次達到7.5次,年均健身花費達1萬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到2020年,國內的體育消費總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4.35億。
  • 健身房老闆跑路為哪般?
    到底是問題出在了個例身上,即這些健身房自身的問題,還是問題出在了健身行業上,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這個事。為什麼健身房老闆頻頻跑路呢?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不只是健身房老闆在跑路,實際上各種老闆都在跑路(老闆們身體不賴),什麼飯店老闆啊,美容店老闆啊,駕校老闆啊等等等等,但是我們作為健身愛好者,接觸的最多的是健身行業,再加上現在各種軟體使用的都是人工智慧的數據篩選和推送功能,AI判斷你看健身有關的東西比較多,它推送給你的健身有關的新聞就會比較多。
  • 多地推出預付卡「冷靜期」,能否終結行業亂象?
    新華社廣州11月20日電題:多地推出預付卡「冷靜期」,能否終結行業亂象?新華社記者孫飛、胡林果健身卡沒辦多久,卻遭遇健身房「跑路」,不少消費者遭遇類似負面消費體驗。近來,針對健身房等預付卡消費帶來的行業亂象,深圳、上海等地推出「後悔藥」,一段時間「冷靜期」內可予退費。
  • 廈門又有兩家健身房跑路了!會員數高達兩千人、欠款百萬人去樓空
    有獨無偶 最近 翔安的這家健身房也疑似跑路了! 翔安這家健身房老闆疑似跑路 會員數高達2000人 網友爆料,廈門動心健身翔安店老闆卷錢跑路,就在剛剛閩籃廣場附近工商局和警察都來了
  • 你的健身房「跑路」了嗎?
    9月5日,延維在豆瓣上開了一篇避雷帖——《我們健身房跑路了,還號稱是全國連鎖,給大家提醒》。 延維帖子中「跑路」的潮庭健身,隸屬北京潮庭體育發展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後,潮庭健身在北京、天津、上海及河北、福建、山西、陝西、內蒙古、海南、甘肅、寧夏等地開設了多家連鎖店,延維所在的河北地區是其布局的重要區域之一。
  • 一兆韋德11個耳光背後,傳統健身房要「跑路」了
    「寒冬啊,現在這個行業就是寒冬!」周力感慨道。「跑路」的傳統健身房傳統健身房幾年前就開始式微。隨著一大批主打優質1V1私教服務的健身工作室出現,以及2016年後新型網際網路健身品牌的成立,次卡和月卡模式讓人們對動輒幾千上萬元的年卡敬而遠之。
  • 剛辦了卡,健身房就跑路了
    健身房關店捲款跑路,已經是個讓公眾審醜疲勞的話題了。為了規避風險,消費者往往會選擇一些連鎖類的大品牌,但事實上這同樣無法避免財產損失。像此次事件中的浩沙健身,不僅是全國連鎖,還有著近30年的歷史,然而捲款跑路照樣發生。由此可見,這是一個系統性的行業亂象。
  • 健身房紛紛倒閉,是經營不善還是「圈錢跑路」?
    健身房紛紛倒閉,是經營不善還是「圈錢跑路」?,引發會員聯合維權,結果只得到老闆一通解釋,依然沒能討回辦卡費用,網友紛紛感嘆:「唉,和上次吉某達一模一樣的套路,健身市場太亂了,都是圈錢跑路」「自從被吉某達關門跑路、『割韭菜』後,我就不敢去玉林健身房充會員了」……
  • 健身房老闆又又又跑路了,為什麼健身房總是那麼容易關門?
    小編最近發現樓下的健身房又關門了,這兩年在附近來來回回的開了好幾家健身房,每次都是開了不久就關門了。第一家也是小編記得最清楚的一家,因為小編在裡面辦了卡,然後沒兩個月這家健身房就跑路了,找都找不到人,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心疼那辦卡的幾百塊錢。
  • 365元就能辦年卡 濟南一健身房老闆「跑路」坑了200多人
    大眾網濟南8月17日訊  濟南市民高先生萬萬沒想到,他花1095元在美蓮廣場「陽光100」健身房辦的3張年卡僅用了兩次,健身房就關門了,連老闆也聯繫不上。近日,大眾網記者調查了解到,該健身房已於今年8月1日辦理了個體工商戶註銷手續,目前就連市場監管部門也無法聯繫到健身房負責人,並懷疑其已經「跑路」。
  • 我的健身房跑路了,肥肉還在……
    但健身房就像一個「渣男」,辦卡前對你百依百順,辦卡後只剩不理不睬,稍不留神,可能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資料圖:年輕人齊聚在健身房裡熱火朝天的訓練。「近期健身房關門的很多,主要是市場環境不好,現在方圓兩公裡出現四五家健身房是常事,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北京一家健身房教練小朱告訴記者。前瞻研究院報告指出,目前健身行業正遭遇著中年危機,60%以上傳統健身房經營困難,面臨虧損甚至倒閉。
  • 健身房「跑路」 消費者如何維權
    健身內容平臺GymSquare聯合三體雲動發布的《2018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雖然中國健身人口的滲透率還遠不及美國,但從總量上看,已經與美國持平,達到46050家。上海北京健身房區域分布上高度集中,其中北京、上海俱樂部數量相當,在1300家~1400家左右,上海工作室規模達到3556家,北京為3121家。
  • 健身房「跑路」找了5個部門難退費 消費者陷預付卡維權困境
    這是絕大多數手持預付卡的消費者在遇到老闆「跑路」時的第一反應。最近,家住北京市大興區的韓先生「犟」了一回,使出渾身解數「追討」餘額,但至今未有結果。預付消費,這個商業模式因為「跑路」亂象備受質疑。維權成本高、監管存盲區、「跑路」處罰輕……預付消費如何實現其健康發展?
  • 洗手間設偷看女性標誌,網紅店道歉 But中國的男女對立何時能休?
    洗手間設偷看女性標誌,網紅店道歉 But中國的男女對立何時能休?時間:2020-11-19 11: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洗手間設偷看女性標誌,網紅店道歉 But中國的男女對立何時能休? 洗手間標誌設計成偷看女性,上海一網紅粵菜館被頂上微博熱搜。
  • 36節私教課才上12節 健身房「跑路」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柴楓桔 實習生 鄒阿江  「花8640元買了36節私教課,才上了12節,這個健身房就『跑路』了。」可誰知購買了私教課才4個多月,這家健身房就「跑路」了。  目前,健身房已人去樓空,前臺工作人員的電話也打不通了……遇到這種情況的不只王女士一人。「我當時加入了一個維權群,群裡有400多人,都是健身房的會員。」王女士告訴記者,健身房「跑路」後,群裡的400餘人通過多種方式尋求幫助,但事情到現在仍未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