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大劇院供圖
中新網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高凱)北京時間9月9日晚,由中國國家大劇院主辦的「2020世界劇院北京論壇」線上開幕,論壇期間,「世界劇院聯盟」宣布正式成立,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24家表演藝術機構成為聯盟創始成員。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不僅對人類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也對全球劇院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本次論壇主題為「疫情中的危機與機遇」,全球六大洲、27個國家和地區、200餘名表演藝術機構的掌門人線上線下齊聚,交流抗擊疫情新經驗,探索劇院運營新方法。
直面行業發展共同難題
「疫情讓全球劇院行業遭受重創,但是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劇院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使命並沒有改變。」中國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表示,面對挑戰,劇院必須為時代發聲,必須積極創新求變,必須始終關注觀眾培育,必須深化交流互鑑。只有善於抓住時代新機遇,主動注入新動能,才能為劇院帶來全新的生機,推動高質量發展。
為此,王寧提出三點建議,即做好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對、重視新技術新媒體的應用、打造世界劇院命運共同體。
王寧在主旨演講中介紹,面對危機,大劇院沒有坐等觀望,一方面全力做好疫情控制,實現了「零感染」的目標;一方面積極開展以「藝」抗疫,打造10部抗疫主題藝術作品,推出近30場不同主題與形式的在線演出,向公眾傳遞共抗疫情的信心。
英國皇家歌劇院執行長阿萊克斯·比爾德回顧了疫情發生以來採取的種種抵禦措施,包括降低董事會成員薪水、推行新的合約模式和工作方式、線上付費音樂會、線上音樂課程等。他表示,「我們正在培養一種新的『社區意識』,希望藝術家和觀眾在演出之外也聚集在一起。同時邀請幕後人員深入我們的工作,目標就是培養一種共同渡過危機的意識,同時建立一種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數位化解決方案是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應對疫情危機的重要舉措。「3月劇院關閉後,我們此前保存的現場演出錄像帶便派上了用場。」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總經理皮特·蓋博在演講中表示,大都會通過網站免費提供夜間歌劇流媒體服務,每晚上線一部歌劇供觀眾觀看。近期,又推出一系列在線音樂會,利用多角度攝像機和高品質錄音設備提升呈現效果,採用按次收費的形式,力圖將數位化演出變現。
波蘭國家歌劇院總監沃爾德馬·東布羅夫斯基、阿根廷科隆劇院院長瑪麗亞·維多利亞·阿爾卡拉斯等嘉賓也結合各自機構「抗疫」實踐,分享了劇院運營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
在9月10日進行的的專業論壇中,議題直擊疫情下演藝行業發展的痛點和難點,澳大利亞阿德萊德藝術節中心執行長兼藝術總監道格拉斯·高德禮、巴西聖保羅交響樂團執行總監馬塞洛·洛佩斯、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總裁兼執行長馬思藝、韓國首爾藝術殿堂社長柳寅澤、埃及開羅歌劇院院長馬吉迪·薩比爾等嘉賓圍繞「藝術生產新方式的誕生與應用」「線上傳播的機遇與挑戰」「與疫共存的劇院運營新模式」和「構建劇院命運共同體的新未來」四大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此外,來自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國交響樂團、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江蘇大劇院、中國劇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藝術機構、藝術院團、藝術院校、學術機構等各領域代表也參與到本次論壇中。百餘名嘉賓線上齊聚,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壁壘,在思想交鋒中實現互惠共享。
世界劇院聯盟正式成立
2019年6月,由國家大劇院發起主辦的首屆世界劇院北京論壇發布了成果性文件《北京宣言》,提出建立世界劇院北京論壇交流合作機制,探索成立世界劇院聯盟,得到了與會機構的高度評價和一致贊同。
本次論壇期間,秉承「交流合作、共享共贏」的宗旨,世界劇院聯盟正式成立。來自17個國家的24家表演藝術機構成為聯盟創始成員,經過成員推舉,選舉出阿根廷科隆劇院、澳大利亞歌劇團、中國國家大劇院、德國柏林歌劇基金會、阿曼馬斯喀特皇家歌劇院、西班牙馬德裡皇家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7家機構作為聯盟理事會成員。經過理事會成員充分醞釀、討論,推選中國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擔任聯盟主席,阿根廷科隆劇院院長瑪麗亞·維多利亞·阿爾卡拉斯、德國柏林歌劇基金會總經理喬治·費爾特哈勒、英國皇家歌劇院執行長阿萊克斯·比爾德擔任聯盟副主席。
世界劇院聯盟以開放包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為原則,以共建世界劇院命運共同體為目標。旨在搭建開放多邊的交流平臺,便利成員間開展互惠合作:加強聯盟成員間的經驗分享、互助互利;開展非政府間的、區域性的機構交流;尊重並鼓勵具有民族、區域特色的優秀表演藝術的發展,促進文化多樣性發展;促進科技與表演藝術融合發展。世界劇院聯盟的常設辦事機構為秘書處,秘書處設於中國國家大劇院。
為了更好地為聯盟各機構各成員提供展示藝術作品的平臺、搭建交流互鑑的橋梁,世界劇院聯盟官方網站(www.beijingforum.art)正式上線。聯盟主席、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表示:「希望在疫情過去以後,聯盟成員們多來國家大劇院共同商討美好的前景。我們也將努力為各位成員做好服務,歡迎大家為聯盟積極獻計獻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