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創建,久久為功。
細河區作為目前全市唯一的省級文明城區,從2014年開始創建,經歷 2015 年到 2017年、2018 年到 2020 年,已經連續兩屆蟬聯「遼寧省文明城區」殊榮。
了解細河區創建歷程,不妨先到黃家溝走走看看,也許會給你一個直觀的答案。
黃家溝是細河區四合鎮的一個行政村。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它過去的窘迫,10 年前,它還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但是今天,它變成了阜新市城郊的旅遊勝地,成為輻射到蒙東地區的一個旅遊熱點。
歷經10年產業轉型,黃家溝村構建起現代農業、光伏發電、鄉村旅遊一二三產業融合、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格局,5.79平方公裡的黃家溝全域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全面開放,遊人年均達到30萬人次,實現集體和個人「雙富」,村集體年增收千餘萬元,村民人均收入中有2萬元來自旅遊業。
產業興旺成為民生福祉的深厚根基。但是黃家溝村並非以經濟發展包辦代替一切,而是把「兩個文明」建設統籌於新農村建設的創新實踐。村集體有了錢就用於項目投資和改善民生,捨得在精神文明建設上投入。投資300萬元新建7000平方米文化廣場、村民活動室、農家書屋等公共設施,活動陣地好、支出有保障,老年秧歌隊、健身操隊等各種文體活動形式多樣,農民喜聞樂見,創造了「黃家溝樣本」。這標誌著該村產業帶富體制機制形成,人居環境創優,文明鄉風蔚然, 「三治」成果卓著,民生福祉深厚,繪就了一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雋永畫卷。黃家溝村成為「全國文明村」 「全國生態文化村」和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黃家溝樣本」出自細河區,是細河區「兩個文明」建設成果的濃縮,由此可溯源細河區文明城區創建的全程路徑— —連續多年,細河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切實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群眾主體作用,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為全區轉型振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良好社會環境。
對於文明城區創建,細河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指向明確。其一,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讓市民在文明城區創建中增強理想信念,這是立魂之所需;其二,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對內厚植市民的歸屬感、幸福感,對外提升城區的吸引力、競爭力,這是發展之所求;其三,作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主戰場,細河區必須先試先行,這是職責之所在。
在創建和鞏固省級文明城區工作中,細河區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把精神文明創建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不偏離、不走樣、不鬆懈,紮實推進,逐項落實,嚴格考核。圍繞新一輪省級文明城區復檢測評,先後召開4次工作推進會,組織50多個責任單位,對標對表《遼寧省文明城區測評體系》214 項考核指標,落實創建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組建區、鎮(街)2個指導督導組,對179個轄區實地考察點位開展3次自查、檢查,補短板、強弱項,努力確保省級文明城區榮譽稱號。
探究細河區精神文明創建路徑,不難發現,在3個方面實施「三抓」貫穿了全過程:
— —堅持抓認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精神文明創建的靈魂。細河區通過建立完善黨委(黨組)「組合式」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使統學與自學相輔相成,建立理論學習中心組「幫學」對子30個、 「互學」對子14個。通過創新「網格化」理論宣講模式,形成「大格管小格,一級抓一級」的宣講體系,以基層為平臺,讓黨員群眾做主角,以「身邊人講、身邊人聽」的方式,讓理論宣講動起來、活起來、強起來,先後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等相繼開展6輪次宣講,102個網格宣講710場,累計受眾3萬餘人次,促進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為廣大幹部群眾所掌握。通過細河區委與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建「理論與實踐基地」,優勢互補、引智育才,邀請知名專家教授為全區幹部群眾作專題輔導報告7場次,基層反響強烈。這些舉措,都為開展好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夯實了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
— —堅持抓載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靈魂工程和根本任務。細河區在貫穿結合融入上花心思,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著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堅定信念、外化為自覺行動。
進入細河區地界,就可以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種宣傳「陣地」。電子顯示屏、景觀宣傳欄、計程車屏顯,工地圍擋、城區出入口、街路交通口……凡是重點部位、人流聚集處、醒目位置放眼可見「講文明、樹新風」 「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創衛創城等公益廣告、宣傳海報。
在細河區,區文明委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依託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在全區建立以總隊為根基、支隊(分隊)為主幹、小隊為枝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三級「樹狀體系」,形成服務優質、運轉高效的志願服務機制,助力創建工作。目前,在細河區重大活動、扶貧救災、敬老救孤、恤病助殘、文化支教、環境保護、健身指導等志願服務活動的前沿,活躍著3000多名文明實踐志願者,引導激勵人們把學雷鋒志願服務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實現常態化、基層化、規範化。
在細河區,區委宣傳部編印一本《家國情懷》引起廣泛關注。全員發動,小處切入,這本指導活動開展的「工具書」,促進了全區「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的開展。在城區,圍繞講文明、有公德、守秩序、樹新風,開展文明社會風尚行動,巡講文明禮儀知識 30 餘場。在農村,以創建「文明家園示範村」為載體,抓好農村道德、村風民俗、生活方式、平安村屯、文化惠民「五個建設」,四合鎮 9 個村都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結合「五城聯創」全方位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文明城活動。
在細河區,群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細河區委提出「把陣地用起來、把活動搞起來」,區直部門、鎮街管委會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連續舉辦6場大型文藝巡演,生動形象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細河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和細河人良好的精神風貌。開展「喜迎十九大,唱響新細河」群眾性主題文化活動,舉辦基層文藝演出達70餘場。圍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廣泛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學習體驗、理論宣講、節日文化、作品展示等13項活動。隆重舉行「同升國旗、同唱國歌」活動,全區黨政機關幹部、企事業單位及群眾代表1500餘人參加。全面啟動「轉型振興新細河,砥礪奮進新時代」主題系列文化活動,著力抓好14個文化載體,開展各種文化活動100餘場次,參與群眾達2萬餘人次。創新音樂黨課模式,組建60人的「細河之聲」管樂團,促進紅色經典音樂、優秀傳統音樂文化與黨課教育的有機融合。鞏固細河區中華「詩詞之鄉」成果,組織600多名骨幹詩詞學會會員用詩詞作品謳歌細河發展變化;
— —堅持抓示範,以先進典型帶領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為細河區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闢了新境界。
鞏固存量、增加數量、提升質量,細河區從3個方面發揮集體典型作用。在市文明委指導和支持下,作為省級文明城區,細河區充分發揮四合鎮「全國文明鎮」、黃家溝村「全國文明村」光榮稱號、民族街小學全市唯一的全國首屆文明校園和15家省、市級文明單位示範作用,輻射帶動「五大創建」蓬勃開展。同時,5個單位晉級省級文明單位,21家單位爭創新一屆市級文明單位。
細河區讓推選變常態,讓「好人」成品牌,全方位推介,不斷遞增個人典型的影響力、感召力。細河區委、區政府出臺《「細河好人·身邊好人」推選活動常態化實施辦法》,基層陸續推薦各類典型90餘個。廣泛開展「孝親敬老明星」 「感動細河人物」和道德模範推薦、評選等活動,舉辦細河區「好人·好家·好風尚」大型主題晚會,命名表彰、宣傳樹立新一屆細河區「最美人物」19 人、「最美家庭」9個,倡導文明、弘揚精神、提振士氣、鼓舞鬥志。目前,細河區有遼寧好人4人、阜新好人3人、阜新市道德模範 3 人,還有許多中小學生榮獲「美德少年」稱號。
細河區還特別注重發揮基層典型作用。育新社區獲評省「基層志願服務雙百示範點」、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和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示範點。全區45個社區普遍開展「掃黃打非進基層」活動,有省級掃黃打非示範點3個。
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
細河區文明城區創建的全程路徑上,積累了許多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和做法。但是細河人說,文明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進步,創建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
來源:阜新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