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縣境內的超市被搶購一空
巖手縣大船渡市避難所,一名女子背著孩子在燈前取暖
宮城縣仙臺市一名生還的女子在哭泣
東京生活必需品匱乏 部分超市被搶購一空
「麵包、蔬菜,什麼都沒了」
商報綜合消息 「先是麵包、餅乾沒了,然後是蔬菜沒了,最後連盒飯都沒有了,現在什麼都沒了。」12日深夜,在東京交通樞紐品川站附近的超市裡,一位六十多歲的歐巴桑愁眉苦臉地向記者抱怨道。
剛剛從羽田機場一路風塵僕僕趕來、本想撲進超市好好補充一下的記者怎麼也沒想到,迎接自己的居然是如此「乾淨」的貨架:麵包、餅乾、雞蛋、牛奶、純淨水早就蕩然無存;瓜果蔬菜所剩無幾;就連日本人用來佐餐的納豆都成了難得一見的稀罕貨。「他們不讓你們拍照,是覺得這麼空蕩蕩的貨架實在沒面子。」在超市打工的中國留學生小張悄悄向記者解釋超市負責人堅拒拍攝請求的原因。
據小張介紹,地震發生後,麵包、餅乾售罄之後就再也沒補上過,「因為已經沒有人生產了」。雞蛋、肉類、蔬菜的短缺是因為日本素來喜歡未雨綢繆,「既然出現供應短缺就更要多在家備一些,結果本來進貨就不多的商店就以更快的速度被掏空」。「昨天看到大家都在買東西,我也趕緊往超市跑,結果只搶到幾個蘋果。」在日華人小賈的懊惱正好證實了小張的所言不虛。
最終,飢腸轆轆的三名中新社記者只在超市裡用一千多日元(約合人民幣80元)買了三個可裝2升水的透明塑料瓶,然後再花60日元(約合人民幣4.8元)在超市角落裡的一臺售水機上把它們灌滿。
抱著這唯一的「戰利品」,記者走進透著寒意的東京夜色中。鮮有人走過的街道就如同超市裡的貨架不勝寂寥,讓人很難想像,24小時之前這裡還擁堵著超過百萬有家難回的民眾和數不勝數的汽車長龍。無論是人還是車,每向前前進一步,都是那樣地艱難。
「我當時剛好跑出辦公室來抽菸,不成想一抬頭就看到三座高樓在空中打架,搖擺的方向還各不相同。」在日本最大的旅遊公司供職的馬小姐用一聲嘆息結束自己的回憶。
結束採訪,走在因為限制供電而一夜之間便黯淡下來的東京夜色中,記者難掩內心的惶恐:到底應該如何迎接租不到電話、找不到汽車、甚至買不到食品的明天?
據《中國日報》
避難所每天僅提供一個飯糰
重災區仙臺市「缺衣少食」
避難所每天僅提供一個飯糰
新華社專電 日本宮城縣仙臺市是距離這次強烈地震震中最近的城市,人口約百萬。記者在仙臺市區採訪時看到,當地居民嚴重缺乏食品和飲水等物資,正面臨愈加嚴重的生活困難。
與12日下午記者最初到達仙臺時相比,13日上午街頭往來的市民逐漸增多,街頭氣氛平靜。但是,市內的商場、超市絕大多數仍然關閉,只有個別小超市仍在向市民銷售少量庫存物品。12日夜間,仙臺市大部地區都籠罩在黑暗之中。
目前,仙臺市有相當部分居民仍在體育館等避難設施居住,也有部分居民「投親靠友」,到有水電供應的區域居住,街上時常可見攜帶大包小包臥具的市民。對大部分居民而言,相對於頻繁發生的餘震,更大的困難是物資匱乏,特別是食品、飲水和各類生活用品。記者在避難所了解到,當地政府雖然提供避難設施,但所能提供的生活物資很少,主要靠避難者自行解決飲食,不少避難所每天僅為每人提供一瓢水(約250毫升)以及一兩個飯糰,而這也是臨時從周邊超市購買而來的。隨著存貨用罄,大部分避難所的飲食供應將難以為繼。自13日起,市內避難所已將剩餘物資優先供應70歲以上老人和12歲以下兒童。
此外,寒冷也是很多避難者面臨的問題。日本東北部地區正處於冬末初春之際,夜間氣溫較低且有霜凍。不少避難場所是沒有取暖設備的教學樓和體育館,夜間市內溫度在零攝氏度左右,不少居民缺乏足夠的禦寒衣被。
海嘯捲走兩天
緊抱殘骸獲救六旬男子創造奇蹟
新華社專電 日本一名男子遭海嘯捲入大海後漂浮兩天,13日獲救。
信川弘光(音譯)現年60歲,13日中午由日本海上自衛隊一艘驅逐艦救起。搜救人員說,信川當時神志清醒,身體狀況良好,隨後由直升機送往醫院。
信川告訴搜救人員,他得知海嘯來臨時跑開,第一波浪退去後回家取物品,不料遭另一波浪襲擊。
海嘯把他連同屋子一起卷到15公裡外,信川抱住屋頂殘骸在海中漂浮兩天。
日本災民上網
尋親友訴心情
新華社專電 日本11日遭遇強震、海嘯,部分地區電話通信中斷。數以千計日本民眾「湧向」網際網路,尋找親友,互報平安,乃至表達對核洩漏等問題的看法。
地震過後,一些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和社交網站開始充當「尋人中介」。不少網友登錄社交網站,聯繫親友。谷歌公司開啟英文和日本版「尋人」網頁。用戶點擊「我找人」一欄,在搜索欄中鍵入想找人的姓名,隨後點擊姓名進入供留言、提供描述信息的頁面。用戶也可點擊「我有某人消息」一欄,輸入所知信息。
「媽媽還好,正在回家路上,」一名網友留言道。截至12日19時30分,谷歌「尋人」網頁已有4.5萬條記錄。此外,一些微博客、視頻網站也提供類似服務。
(商報綜合)
來源: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