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1954年的洪主民今年63歲,來參會前,他數了數自己的臺胞證,已是第5本了,每本都蓋了滿滿的章。臺胞證有效期為5年,他表示自己25年前就來大陸了。
旅遊、開會、回訪客戶……被派駐大陸之前21年半的時間裡,洪主民頻繁往來大陸,卻都沒能真正「認清」大陸,用他的話說就是「過去21年半領會的與目前3年半領會的差距實在太大。」在他看來,開會、旅遊都是走馬看花,「過去21年來,我來了一定是住酒店,吃飯都是在餐廳。」這導致他無法真實感受大陸的整體環境。
洪主民即將被調往大陸工作時,從未來過大陸的女兒剛留美歸來,得知父親要來大陸,她很反對。「你為什麼選擇調去大陸啊?那裡不是很危險嗎?」在女兒眼裡,大陸設施落後、不文明,食物都是「造假」,「地溝油」、「黑心食品」一大堆,非常「可怕」與「恐怖」。
不僅是女兒不了解大陸,洪主民當時也做了件讓他至今都覺得非常可笑的事。被派駐來大陸工作,洪主民從機場託運了十個大紙箱子,裡面裝滿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生活用品,「想到這裡的油都是地溝油,嚇死了,當然就會從臺灣帶有信心的油品來;這裡的米可能都是過期的,我在臺灣吃的那麼好,所以就會帶來!」
然而,在廈門生活了一段時間,去市場轉了一圈之後,洪主民覺得很好笑。他發現自己費很大精力漂洋過海帶來的東西其實大陸都有,「幹嘛要費那麼大力氣帶這些便宜的東西,氣得我要死!枉費了我過去21年來大陸幾百次。」
發生在洪主民和他女兒身上的事情,如今也正發生在許許多多的臺灣青年身上。
洪主民表示,臺灣大學生90%沒來過大陸,大學期間往往選擇去日本、歐美地區旅遊,只有極少數因為探親才來大陸。大部分臺灣青年對大陸都是一知半解、道聽途說、印象模糊。因為不了解所以缺乏認同,甚至產生了畏懼、排斥。
2013年,廈門銀行因為業務發展需要,計劃階梯式招錄臺灣高校學生。為了更好地銜接,廈門銀行當年與臺灣輔仁大學籤署產學合作協議,計劃招募20位實習生。然而,工作進展地並不順利,只招到8名學生,8人裡還有5人是在臺灣學習的大陸學生,「你看訊息不對稱到什麼地步,他們害怕,不敢來。」洪主民說。
洪主民認為,臺灣學生經常聽到的都是大陸落後的一面,又沒有親身來過,當然會害怕。到大陸實習正是一個矯正教育的過程,原來的偏差會透過親眼所見、親口所嘗而轉變。
與洪主民一樣,第一期實習的學生中也有因對大陸的認知不足鬧了笑話。有學生擔心大陸都是「地溝油」,不太敢吃飯,就從臺灣帶了泡麵。來了之後卻發現根本不需要,因為在大陸也可以買。如今大家說起這個事兒還常常忍俊不禁。
有了第一批學生的「現身說法」,2014年,廈門銀行30個實習名額全部報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