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白酒的造汽車,搞空調的造汽車,雷軍:難道造手機就不能造汽車

2020-12-09 汽車蝦

釀白酒的造汽車,搞空調的造汽車,雷軍:難道造手機就不能造汽車?

「造汽車」這三個字掀起了一股大熱潮,你看近些年來,各種行業跨界搞動作,什麼搞空調的造汽車,釀白酒的也造汽車,造手機也不甘示弱,也表示想造汽車。比如雷軍,小米在上市後,股價是破發,後是上漲,在這個市場裡面可謂是掛滿了燈籠,而雷軍更是在公開信中談及了小米以後的發展:首先是智慧型手機進入世界三強,其次就是品類拓展進入更多千億市場,最後就是國際市場,而關於這個增長點,雷軍沒有說出來,但已經差不多表露出來,比如造自家汽車。

雷軍對於小鵬汽車有不解之緣,而的創始人何小鵬與雷軍更是關係不錯,所以在這一連串的關係之中,小米汽車在未來有可能面世。

但目前小米所面對的問題就是這方面是否有核心技術能夠駕馭得了,畢竟造車不同於造手機,雷軍的回答是製造並不一定是要製造發動機,而那些說不造發動機的車企沒技術,則是一件非常好笑的事。此外雷軍舉例了不會製造發動機的波音公司,人家造飛機!還能夠在世界上到處飛!

於此,雷軍的這一發言,直接讓前質疑雷軍造車的變成了一片蔑視聲。不過話說回來,汽車行業的重心是什麼?歷年來的車企銷售量來看,消費者之所以消費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創新」,所以這個研發創新才是引領未來市場的主力軍,才是走向成功的立足之本,對於雷軍不造發動機而言,也就是延續了造手機的理念,我們都知道小牧手機雖然成功了,但小米卻不是自足研發的每一個零部件,手機裡面的零部件都是來自全國各地,說白了就是「組裝機」,自然在成本上也就是在價格上面佔據了市場優勢,所以雷軍是打的物美價廉以量取勝的路數,但這種模式真的適合汽車行業?

對於這一點,許多車企已經做了親身試驗表明,只顧著買零部件組裝而成的汽車,在價格戰上面出了一些風頭之後,很快就被開始走下坡路,原因是各大車企年年都在給車改頭換面,堅持自主研發創新,而這一點上,消費者也是一個喜新厭舊的心理,所以雷軍如果以這種模式造汽車,極有可能就躺在沙灘上面。

最後就是汽車與手機不同,兩者之間定位也不同,汽車算得上是一種奢侈品,手機頂多算得上一種裝飾品,所以在各大消費者心目中奢侈品的各方面要求都比較嚴格,如果以組裝車輛為主的戰略路線,也勢必將會被消費者淘汰。

相關焦點

  • 中國只有一座城市,既能造飛機,還能造汽車火箭輪船
    中國只有一座城市,既能造飛機,還能造汽車火箭輪船!這座城市就是上海。了解上海歷史的都知道,上海是以工業為本的城市,解放前上海的產業工人數量是天津廣州之和,迄今為止只有上海一個城市既能造飛機,還能造汽車,火箭,輪船。
  • 造汽車的也要造飛機了?巴西小軍火商給予韓國現代「當頭棒喝」
    這些發展表明,汽車行業將無人機視為打入的未來市場份額的切入點。但是,這種競爭對於試圖徵服新興市場的飛機原始製造商而言是缺陷還是機會呢?進一步講,汽車製造商要造飛行器,必然會加劇航空產品市場的競爭,那麼,傳統的飛機設備製造巨頭們,是如何評價造汽車的也要造飛機這件事的呢?
  • 華為會不會成為一家不造車的汽車巨頭?
    文/劉戈「造車」還是「不造車」,這是個問題。華為將智能汽車業務劃歸消費者業務板塊,看起來這是一家企業內部組織機構的調整,但很可能是中國汽車業商業模式大迭代的一個關鍵時刻。華為這是不是要下場造車了?如果說華為只是提供智能汽車的軟硬體,那麼其客戶顯然應當是各汽車廠商,也就是所謂的2B。
  • 中國火箭、飛機都能造,為什麼造不出像樣的汽車發動機?
    中國的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什麼火箭、飛機現在都能造了,但是為什麼造不出一臺像樣的汽車發動機呢?中國能造,但是距自主的優秀發動機還有些距離中國並不是造不出汽車發動機,像長城、長安、吉利、奇瑞這些品牌都宣稱自己有自主的發動機,不過到底是不是完全自主的,這個我們大家心裡都清楚。而且這些所謂的自主發動機,確實和豐田、大眾這些品牌的優秀發動機存在一定差距。
  • 從造汽車到玩汽車 成都經開區跑出汽車智造加速度
    風口更迭,光華萬千,在時間的衝刷下,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自身最清醒——從「造」汽車」到「玩」汽車,保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讓她一直在擁抱新時代。  經開區「造車」的實力不脛而走。  近年,因賽事和活動的頻頻落地,外界開始重新認識成都經開區:圍繞汽車,這裡不僅「造車」能力強,更能「玩」出花樣。
  • 華泰汽車的中國智造風範 推動自主品牌汽車工業發展
    在汽車產業當中,很多人對於來自於中國製造的相關產品的信心可能不大,因為感覺核心技術難以趕上外國製造。但其實,這個狀況近幾年已經被大大改善,因為目前中國製造已經走向中國智造,汽車製造企業的發展是一片盎然之景。
  • 淄博博山汽車產業從製造到「智造」
    痛定思痛,在經歷了環保風暴和技術革新等多重考驗後,博山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代表淄博傳統產業奏出了轉型升級的強音。小小山城,淄博人的汽車夢仍在延續。博山汽車智造產業園航拍圖。國內外訂單都已經接下了,客戶等著要貨,不能按時供貨不僅會違約賠償,還會失去這些客戶,「失去了客戶,就只能破產!」馬穎已經記不起當時怎麼度過了停產的20多天,只記得那20多天全廠上下一天都沒停歇,「給那條小的流水線緊急上環保設備,所有工人輪班趕工,經常是第二天就要送貨了,我們前一天晚上趕出來,第二天一早開車給客戶送過去。
  • 蘋果百度被傳跨界造車 汽車業大變革要來了?
    一手摧垮舊時代,帶領手機界步入智慧型手機新紀元的蘋果近日被傳將加入造車賽道,其新電動車型可能將於明年9月亮相。無獨有偶,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也被曝出有意入局造車領域。此外,傳統車企也紛紛加速電動化、智能化腳步。汽車界從燃油時代到智能電動時代的大變革是否已經不可避免?
  • 蘋果為何捨近求遠造車 世界宿敵美國汽車盟友
    文 | 賈徵 責編 | 王曄 封面創意 | 王曄 策劃 | 劉克麗 校對 | 張靜楠 蘋果不斷曝出進軍汽車產業消息,今日消息稱蘋果將與韓國現代聯合造車,蘋果造車獲得實質性進展。
  • 俄羅斯飛機坦克都能造,為什麼造不出優秀的汽車?
    軍迷朋友和車迷朋友們可能會有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俄羅斯的工業非常發達,能造出隱身戰鬥機核潛艇,可是為什麼就造不出好一點的汽車呢?難道造車比造飛機坦克還難嗎?其實小編一開始也想不通這個問題,因為小編第一次坐的汽車就是俄羅斯品牌的汽車。
  • 「成都經開區造」汽車助陣科博會
    「成都經開區造」汽車助陣科博會 來源:成都經開區 作者: 編輯:湯琴 2013-10-23 08:47:58   10月15日,為期三天的中國科技城科技博覽會在四川綿陽科博館正式開幕,無處不在的高科技產品成為關注焦點,而「經開區造」
  • 小米造車是假, 電動汽車新一輪擴張是真_易車網
    小米總辦副主任徐潔雲在微博上進行闢謠此前對華為造車的猜測和小米造車的謠言能傳播開來從側面證實了一件事,中國電動汽車正在啟動新一輪高速擴張。華西證券指出:「類比智慧型手機發展史,爆款車型的出現將推動行業從導入期邁入成長期,從2.0時代邁入3.0時代。」由政策轉向供給端驅動業內普遍認為,中國電動車市場已經進入了從政策驅動向供給端驅動轉變的關鍵時刻。
  • 像造汽車一樣造飛機 造咱老百姓也買得起的飛機
    像造汽車一樣造飛機 AG50飛機的研製單位是航空工業通飛旗下的特種飛行器研究所。特飛所先後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代大型水上飛機、第一艘載人飛艇、第一代水陸兩棲飛機、國產水陸兩棲大飛機AG600等航空器,填補了我國航空高科技和基礎研究領域的多個空白。
  • 威馬千萬租金店面易主 恆大汽車接盤力證造車真誠性
    不具名汽車分析師對《汽車專業網》編輯表示,威馬的聲量目前已經落後於蔚來、小鵬、理想這三家造車新勢力,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的第二陣營。一方面銷量不及蔚來等三家,另一方面在上市層面也落後於蔚來等,北京新天地的高租金對於威馬來說算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威馬今年撤出北京新天地也是理所當然。
  • 從「造汽車」到「玩汽車」 這是你認識的成都經開區嗎?
    經開區「造車」的實力不脛而走。近年,因登山賽這類賽事和活動的頻頻落地,外界開始重新認識成都經開區:圍繞汽車,這裡不僅「造車」能力強,更能「玩」出花樣。從「造」汽車」到「玩」汽車,保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讓成都經開區一直在擁抱新時代。
  • 「鈔」速度造車,恆大汽車的資本戰法
    導語:恆大汽車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講述了汽車製造的新故事。2020年,兼具周期盈利彈性和科技成長屬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擺脫了行業低迷性後,升起了漂亮的主行情,恆大的跨界造車也在時代的風口上按下了加速鍵。01 「鈔能力」加持,恆大式造車金錢買技術,技術趕時間,可能是對恆大汽車發展最好的概述。
  • 重慶摩幫的沒落:用造摩託車的思路造汽車 曾經的輝煌轉瞬即逝
    而「重慶造」摩託車也一度佔據全國產銷量的60%以上,成為中國摩託車製造的領頭羊。進入21世紀,隨著全國多個城市開始「禁摩」,以及交通出行領域消費再次升級,重慶摩幫遇到了發展瓶頸。嗅覺靈敏的摩幫大佬看到了居民收入提升帶來的消費升級,汽車成為摩託車、自行車之後,進入千家萬戶的商業機會。2003年,65歲的尹明善通過收購重慶專用汽車製造廠,進軍汽車製造領域。
  • 造高鐵的也要造汽車了,這大沙發座椅絕對是領導的最愛
    不過玩「大塊頭」交通工具就算了,你聽說過中車也玩汽車嗎?最近,媒體曝光了一款中車集團即將推出的轎車諜照。相信看了諜照圖片後,漫哥一切描述外觀的詞彙都是軟弱無力的。中規中矩的外觀簡直復古,菱形前大燈及其內部構造,也像極了上世紀90年代的車型設計。外觀唯一亮眼的就是碩大的進氣格柵了。另外不知為何機艙蓋那條縫顯得略大。
  • 本田汽車,缺的不是技術,而是造好車的態度
    出品/平門知事撰文/二哥了解更多汽車知識 關注試駕時間造摩託、造汽車、造小飛機,日本本田株式會社從來都不缺技術,其染指的每一類交通工具都交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優異答卷然而,在中國汽車市場,它所奉獻的產品卻早已不像它的英名那樣出色了。或是為了彌補歐美市場的經營困局,也或只是簡單地為了降低成本擴大收益,本田汽車從2017年就開始對旗下車型進行大規模減配,無論是發動機、變速箱,還是底盤懸掛與車身安全結構。
  • 美的控股合康新能,進軍新能源汽車,家電企業為何重燃造車...
    不過,美的的造車之路卻在很短的時間內戛然而止。2008年11月,美的汽車陷入停產危機,時任美的集團副總裁的黃曉明宣布暫停美的造車項目。黃曉明對外解釋稱,「投產汽車只是美的非主營業務的一個嘗試,投資規模非常小,現在是美的主動控制風險、主動停產。」家電行業「跨界」玩造車,美的並不是獨一份。美的的競爭對手奧克斯也曾於2003-2005年間短暫涉足汽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