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看花眼,不知真假難分辨
家博乾貨樂分享,周二周四來相見
跨界組cp的事情已經見怪不怪了,吃的、喝的、用的、玩的,設計師們總會用一些奇特好玩的手法將材質「鍛造」出新的模樣。
這一次,設計師們將目光投向了咖啡渣。
咖啡渣變家居用品,聽起來環保有趣,不知道聞起來會不會有咖啡的醇香呢?
咖啡渣變咖啡杯,環保有料有格調
咖啡是世界範圍內最廣泛流行的飲料之一,它成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隨著全球咖啡消費量的上升,咖啡渣的處理也成為了一項新的難題。
Kaffeeform 咖啡杯
本著回收利用
可持續發展的清潔理念
柏林的一家小型創業公司「用咖啡渣重新製成可循環使用的咖啡杯」這一想法便應運而生,也就是現在我們見到的「Kaffeeform」。
Kaffeeform的發明者Julian Lechner是一名在義大利學習工業設計的學生。他本人痴迷於咖啡的魅力,某天Julian意識到巨大數量的咖啡渣在完成使命之後會被直接丟棄,他覺得應該為此做出一些改變。後來,Julian花了大約4年時間,在德國一家研究所的幫助下,發明了現在的Kaffeeform。
為了使咖啡杯經久耐用,咖啡杯裡添加了山毛櫸木材料,通過混合咖啡渣,木質顆粒和木質素製成了堅固可靠的形狀類似於深鑄鐵杯的咖啡杯,但重量卻很輕。
Kaffeeform不僅環保,整體也給人時尚前衛的感覺。仔細觀察會發現,咖啡碟中還帶有專屬咖啡杯的凹槽設計,這使咖啡杯的擺放更加穩固。
想要這樣一套咖啡杯&碟,你只需要用大約六杯濃縮咖啡的殘渣,真是物超所值了!
除了將咖啡渣做成咖啡杯,咖啡渣還有別的妙用。
咖啡渣燈具,燻制出別樣的美
使用回收的咖啡渣作為可持續的著色材料,通過燻燒工藝製作出來的燈具,會讓人又耳目一新的感覺。
COFFIRE 吊燈系列
COFFIRE瓷燈使用回收的咖啡渣作為可持續的著色材料來給注漿翻模而成的陶瓷胚胎進行特殊的燻燒著色處理,通過這種燻燒工藝製作出來的瓷燈,表面紋理會形成了大理石肌理般的效果,這讓COFFIRE十分獨特且有較強的識別性。
COFFIRE瓷燈著色工藝的靈感來源於古老的坑燒技術。原理就是瓷表面的咖啡渣在700-1000℃低溫燒制著色的過程中,會釋放出生物油,糖和鹽等化學元素,它們之間相互的氧化作用下,就會在陶瓷表面產生粉色效果,同時由於溼度,濃度和溫度的關係,形成了最後大理石般的肌理。
棕褐色的咖啡渣在燻燒的過程中不斷變化最後呈現的是偏粉色的大理石紋路。
質感與顏值並存,可讓欣賞的人得到「不完美」的美學享受。
從不同角度觀賞,會發現COFFIRE瓷燈每一件紋路都不相同。
有的斑點像星辰,有的花紋似綢緞,看似無章法的燻制效果,反而成就了COFFIRE的與眾不同。
從咖啡渣到咖啡渣相關產品的聯想,再到咖啡渣相關產品的實際生產,這不止是廢物再利用、環保措施的實際踐行,也是未來家具的發展新趨勢。
用設計的力量打造更有意義的產品,讓人們享受美的同時也能為環保做出貢獻,還會有什麼新鮮有趣的設計,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涉侵權,聯繫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