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文/圖 記者 曲媛媛 通訊員 劉佳)阿勒泰市持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調優農業結構、挖掘特色產業新業態,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切實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鄉親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建設美麗鄉村 築牢根基
9月下旬的阿勒泰已經進入秋天,樹木漸黃,鮮花依舊。紅墩鎮薩爾喀木斯村位於省道230線旁,距離阿勒泰市15公裡,開車半個小時左右就能達到。
67歲的退休老村長達爾旦·傑布斯介紹說,這個曾經收入單一的牧業村,變成了現如今文明富裕的現代村。「以前,村民靠放牧為生,收入僅能解決溫飽。現在,住著亮堂的富民安居房,掙錢的門路多了,家庭也富裕了,家家戶戶開起小汽車,變化太大了。」達爾旦·傑布斯說。
在紅墩鎮薩亞鐵熱克村,65歲的李紅秀經常會坐上公交車,前往鎮裡和阿勒泰市,而在幾十年前的冬季,這條路她要花上幾乎一天的時間。「現在公交車通了,村裡路兩邊家家戶戶種著鮮花,景色也好。」李紅秀說。
多年來,阿勒泰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開創新時代鄉村振興新局面。今年上半年,阿勒泰市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在建成恰甫汗塔斯分場千頭牛養殖示範小區基礎上,再開工6個、規劃2個規模養殖點。
農村與城市的基礎設施差距越來越小,美麗鄉村建設成為了鄉村振興發展的基礎。
挖掘庭院經濟 潛力凸顯
瑪依古麗是村裡第一批開農家樂的村民。從一間氈房的農家樂,發展到現在一個院落的特色飯店,一到夏季旅遊高峰,到瑪依古麗家的遊客絡繹不絕,瑪依古麗靠著吃「旅遊飯」成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紅墩鎮多拉特村村民顧介亮家裡的菜園子百花齊放,秋菊、德國菊、百合、紅花等競相綻放。「以前這一畝地我種些玉米,收入最多1400元,現在種植這些藥用花卉,預計可收益1萬元。」顧介亮說。
薩爾喀木斯村則依託塘巴湖景區沿線地緣優勢,大力發展鄉村遊、農家樂、休閒觀光遊。目前,已發展建成規模農家樂6家,年接待遊客量3萬人次,每年可實現家庭增收20萬元。
小庭院、大經濟。阿勒泰市精心做好「小庭院」裡的「大文章」,充分利用房前屋後的空閒土地,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拓寬增收致富的路子,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思路。
產業振興成為強勁引擎
有著豐沛牧業資源和旅遊資源的阿勒泰市,以旅遊業和農區畜牧業為重點,持續加快產業引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步伐。
在牧業發展的基礎上,阿勒泰市扶持壯大乳業,推動光明乳業公司復工生產,實現光明乳業年產煉乳1800噸,託旅遊市場消費需求,制定農畜產品行業化標準,鼓勵培育家庭工廠開展肉食品、奶製品精深加工,強化直銷直供、農超對接,實現農畜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同時,阿勒泰市精心培育了特色鄉村旅遊小鎮,打造了一牧場民宿小鎮、庫布東村特色文旅小鎮,打造以秋暝·鄉居為代表的特色民宿,吸引國內外知名作家、藝術家、攝影師採風創作,帶動農牧民依託文旅產業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