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為啥都是黑人?源自會冶鐵的班圖黑人對非洲進行的千年徵服

2021-02-12 綜合能力秀

大家總是喜歡把非洲視為文明泯滅之地,總是習慣性的把埃及、利比亞等北非地區剝離出整個非洲大陸,畢竟這些地區屬於地中海文明,人種、文明、語系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有著天壤之別,但黑人的非洲(黑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並不是就沒有文明了,人家也是會冶煉技術的,也曾建立過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備的國家如貝寧王國、馬裡帝國,以及代表著古代黑人文明的最高成就和最後的輝煌桑海帝國等。

西非是人類史上最早煉鐵的地區之一,也曾有輝煌歷史

西非是人類史上最早煉鐵的地區之一,一直把此技術傳承了數千年,並隨著操著尼日-科爾多凡語系的黑人(含蘇丹語系和班圖語系)對撒哈拉以南非洲(黑非洲)的大徵服而擴散至非洲的大部分地區,據現代考古學的調查,直到19世紀法國殖民者到來之前,西非的加納、布吉納法索、幾內亞、馬裡等地都還擁有興旺的冶鐵業,能產出許多農具和武器用於部落間的交易,其中深居內陸的布吉納法索到現在都還保存著古老的冶鐵術。

布吉納法索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曾經建立過莫西王國並與馬裡帝國交戰

撒哈拉以南非洲發現的古代青銅器並不多,而且年代較晚,以茅利塔尼亞南側等離北非較近的地區出土最多(猜測是受迦太基的影響),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區並沒有經過完善的青銅時代,雖然在各地也發現了銅器、青銅器、煉銅爐,但當地的紅銅多過青銅,青銅器也是以手工裝飾品如小雕像、權杖、禮儀性武器、貨幣等為主,而不是常見的武器、農具,所以有學者認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基本上是直接從石器時代直接跳躍到了鐵器時代。

喀麥隆的黃銅斧,代表酋長權威

關於非洲冶鐵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有認為是由世界其他地方傳入的,也有認為是當地獨立發展出來的,而從現有的考古證據來看,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學會冶鐵的地區是西非,當地的早期鐵器時代遺址年代為公元前580~公元160年(但在奈及利亞曾挖出了兩座公元前1000年的煉鐵爐,這是一樁人類史上的懸案),並逐漸向南遷移,所以基本可以推測黑非洲的鐵器是從西非向東部和南部非洲傳播的。

布吉納法索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曾經建立過莫西王國並與馬裡帝國交戰

布吉納法索是現代的一個非洲內陸國,很貧窮,西北毗鄰馬裡,東北毗鄰尼日,屬於撒哈拉沙漠與蘇丹草原之間的薩赫勒地帶,曾在公元11世紀建立以莫西人為主的莫西王國,並和當時強大繁榮的馬裡帝國發生長年戰爭。

馬裡帝國疆域,當地河流裡盛產黃金,數量巨大,甚至能影響威尼斯的金價

據說這是馬裡帝國全盛時期的疆域,但水分很大,大家看上一張圖好了

非常富裕的馬裡國王和帝國軍隊

古代地圖上的馬裡帝國,是瓦坎達的直接原型

當地人製作鐵器已有遠超2000年的歷史了,能出產大量高品質碳鋼(每年生產數噸)以製造優秀的武器、農具,使得農業和文明在非洲傳播開來——班圖人的大遷徙。

大家印象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原住民都是黑種人,但其實「黑非洲」的早期居民主要是膚色較淺的科伊桑人(布須曼人、霍屯督人)、俾格米人,但在如今,黑非洲90%的居民都是班圖黑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班圖人在長達二三千年的時光裡進行了綿延不斷的大遷徙,並驅散、消滅了當地還處於原始採集社會的原住民。

俾格米人,深林的居民,身材矮小,8歲就能性成熟

從班圖人手裡學會放牧的霍屯督人並未完全拋棄漁獵生活

現代考古學證明班圖人起源於西非——現今奈及利亞與喀麥隆接壤處的河谷地帶(一說是尼羅河上遊),由於當地擁有優秀的鐵質農具和靠譜的農業、畜牧業技術,使得生產力不斷的提高,當地又奉行一夫多妻制,所以人口不斷的爆炸式增長(古代人的繁殖力大家都懂的),直到土地無法再繼續承載更多人、受戰爭侵擾時,班圖人就開始不斷的沿著古有的貿易網路追逐著雨水向東、南、西三個方向遷移,以便尋求更多的耕地、牧場,其中的一些班圖人部落又在更北方民族的壓力下,開始向赤道及其以南地區遷徙。

科伊桑人——布須曼人,膚色較淺,身高僅145~150釐米,世界最古老的民族

森林裡的俾格米人膚色比黑人淺,而且矮,8歲的時候就能性成熟

班圖人這一走就是連續不斷的幾千年,一直持續到19世紀才最後結束,並最終成為了非洲最大的民族,如今非洲大陸上至少1/3以上的地方居住著班圖人。

班圖人的主要遷移路線

在遷移過程中,班圖人不斷的徵服、同化、驅趕當地生產力低下的原住民,如俾格米人、布須曼人、霍屯督人(一些人覺得吃啥補啥,認為吃了俾格米人的性器官能增強體質和力量),他們擠壓原住民的生存空間,把俾格米人逼入森林深處(班圖人的農牧業文明規模非常小,還不足以大規模改變森林),把布須曼人趕向非洲西南端不適於人類居住的荒漠地帶,如卡拉哈利沙漠等地,逼迫霍屯督人向更南方遷移甚至走到了非洲大陸的最南端——開普敦等地遊牧(霍屯督人從班圖人處學會了放牧牛群,成了遊牧民)。

霍屯督人的體質特徵和語言同布須曼人相近,因而他們合稱科伊桑人

班圖人的遷徙,大體分為三支,向東遷徙的班圖人,一部分到達蘇丹南部、尼羅河上遊、東北部大湖地區,一部分在坦噶尼喀境內定居下來,另一部分於11世紀到達東非沿海地區,並受北來的阿拉伯文化影響,形成了斯瓦希裡人。向西遷徙的一支,除一部分停留於西非並與當地居民融合外,大部在西赤道非洲定居下來,佔據了北起剛果河以北和喀麥隆南部,南至納米比亞(西南非洲)北部、辛巴威、南非之間的遼闊地區,並建立了諸如盧巴王國、隆達帝國、祖魯王國等黑人國家。

南非的祖魯人

在當地,班圖黑人同化了當地的一些原住民,所以現如今南非等地的黑人血液裡約有60%-71%的人口其母系血統均源自科伊桑人(估計男性科伊桑人被屠殺了),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血液裡也有科伊桑人的血脈。

曼德拉因為有科伊桑人血統,所以膚色較淺

班圖人的大遷移把源自西非的農牧業混合文明向整個非洲南部傳播(馬達加斯加受影響較小,其祖先來自亞洲的印尼地區),尤其是鐵器鋤耕農業文化和牧牛文化,他們的徵程徹底改變了非洲的歷史,他們傳播的鐵器促進了非洲南部生產力的發展,但同時他們也侵害了諸多原住民,對原住民的歧視也一直保存至今。

操南島語系的南島人的大致遷移路線,馬達加斯加的住民是來自亞洲的黃種人

相關焦點

  • 非洲黑人不會冶鐵?非洲黑人就是非洲的原住民?這不是的事實!
    我發現很多人總是喜歡把非洲視為文明泯滅之地,總是習慣性的把埃及、利比亞等北非地區剝離出整個非洲大陸,畢竟這些地區屬於地中海文明,人種、文明、語系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有著天壤之別,但黑人的非洲(黑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並不是就沒有文明了,人家也是會冶煉技術的,也曾建立過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備的國家如貝寧王國、馬裡帝國,以及代表著古代黑人文明的最高成就和最後的輝煌桑海帝國等
  • 同在非洲,為什麼大多數國家都是黑人,摩洛哥人卻不是?
    非洲國家摩洛哥為什麼不是黑人?摩洛哥屬於非洲國家,是因為摩洛哥位於一塊叫非洲的大地,而不是因為國內有很多黑人才被定義為非洲國家,不過剛巧非洲很多國家都是黑人為主,但不代表摩洛哥一定要以黑人為主,才能屬於非洲國家。難道北美洲國家一定要以白人為主才可以嗎?
  • 中國廣州黑人聚集,巴黎6成新生兒是黑人,為啥俄羅斯沒有黑人?
    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各國之間的人口流通也比較普遍,比如非洲地區的人口外遷就非常普遍,非洲是全球各個大洲中,發展最慢的一個大洲,雖然非洲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但這些年,非洲國家的發展狀況卻不算好,全球最不發達國家,大部分都在非洲地區,人均GDP最低的國家前十裡,有9個都在非洲國家。
  • 非洲黑人的烏班圖精神
    白人殖民者認為黑人依靠動物本能生存,只配居住在充斥著暴力、兇殺、姦淫的骯髒巢穴中,不具備智力甚至人格。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非洲黑人文明並非僅僅被忽視,而是被直接否定了其存在。關於非洲哲學的研究在非洲本土和西方世界都在20世紀下半葉才逐漸展開(王俊,2020),且至今還存在大片未知領域。
  • 非洲唯一沒有「黑人」的國家,美女如雲,都渴望嫁給中國男人
    不知道你對非洲的印象是什麼呢?非洲的沙漠30%,年平均溫度20度左右,黑人的故鄉,長跑冠軍的誕生地,也是貧富分化的熱土,有世界最長河尼羅河,這裡的富資豐富,有非常多野生的水果香蕉,牛油果。所以這也能知道為啥非洲人那麼懶惰了,因為這裡可以吃的東西隨處可摘。
  • 非洲文化:祖先崇拜實際就是靈魂崇拜,非洲黑人傳統宗教崇拜鬼魂
    非洲黑人對祖先的鬼魂很矛盾。他們既害怕畏懼祖先的靈魂:又們並向它們求助。有些黑人部族還認為,善良人的鬼會變為蛇,兇惡人的鬼魂會變為狼。非洲黑人還認為,鬼魂能在呼吸中進入人體,打呵欠和打噴噻便是鬼魂附身的徵兆。西非許多部族的人認為,人死後鬼魂不是馬上離開家庭,它必須藉助活人為它舉行的葬禮找到通往陰間的道路。埃維人把陰間叫做「彼岸之屋」。河便是人間與陰間的分界線。
  • 被忽視的世界人類文明,分析比北歐先進的非洲黑人文明的發展
    說到非洲黑人文明,我們更多的是想到新航路開闢以後,歐洲殖民者對非洲黑人的奴役,將他們賣到北美洲,成為莊園的奴隸。又或者是之後在非洲進行殖民,破壞了一個落後文化正常的發展進程,但實際上非洲黑人有著自己的燦爛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進步也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在特定的時期內,文明成就比歐洲北歐地區還要先進。
  • 黑色人種大本營:非洲各地的「黑人」長相一樣嗎?各有什麼特點?
    蘇丹尼格羅人是黑色人種的古老支系,因其主要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和赤道以北的蘇丹草原地帶,簡稱稱蘇丹黑人,主要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呈長方形的兩河一湖(尼日河-查德湖-尼羅河中上遊)地區。蘇丹黑人鼻小唇厚,通常為長顱型,膚色極黑,年輕人身材通常細長,身高很高,蘇丹黑人集中的代表國家是位於尼羅河上遊盆地的南蘇丹。
  • 在非洲黑人各個傳統社會裡,大都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有書面語言
    在非洲黑人各個傳統社會裡,大都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有書面語言黑人文明因子:非洲語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非洲黑人各個傳統社會裡,大都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有書面語言;只有很少幾個部族曾經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創製了本族文字。
  • 西班牙人表示:美洲土著太可憐了,我們還是奴役非洲黑人吧
    卡薩斯發現,西班牙人徵服美洲短短幾年內,大量的印第安人都失去了生命。可是,殖民者竟然還要抓捕他們,送到農場幹活,太殘忍了!卡薩斯於是告訴人們:為了拯救不適合進行體力勞動的印第安人,我們可以用黑人進行替代,「因為黑人在身體和精神方面都能承受由西班牙人控制的熱帶地區的掘金工作。」在巴塞洛繆·德·拉斯·卡薩斯的眼中,在當時大多數西班牙人的眼中,正是出於「人道主義」的考慮,為了拯救印第安人,才開始了黑奴貿易。
  • 非洲古老的拇指琴,伴隨黑人徵服者走過幾千年的歲月,音色很美
    這是一把來自黑非洲——剛果的拇指琴(箱式),相思木製作(存疑),英語名為mbira,法語叫拉莫琴,是一種很具非洲民族特色的樂器,這種樂器在黑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班圖人的勢力範圍內分布的很廣泛,在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名稱和形制,比如在肯亞這種拇指琴被叫做Kalimba,在辛巴威它被叫做Mbira
  • 非洲美食,告訴你黑人吃什麼
    非洲,由於基本沒有自然災害,雨水、陽光充足,所以非洲的水果都很好吃,再加上非洲人對於水果的養殖基本上缺少管理,基本都是半野果的感覺,而且都是等到真正熟了以後才摘下來,所以非常好吃,當然了,正因為是熟了才摘,所以買回來後,一定要儘快吃,不然就很容易會爛掉。
  • 為什麼說萬惡的非洲黑奴貿易其實就是黑人在賣黑人?
    其實,作為黑奴貿易的始作俑者葡萄牙人,以及後來者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等等這些歐洲的白人黑奴販子,可謂罪大惡極,罪不容恕!因為是他們開啟的萬惡的黑奴貿易,使販賣運輸黑人形成了一個罪惡產業鏈。但是,在這大概400年的黑奴貿易中,黑人本身也是助紂為虐的參與者。由黑人部落酋長負責貨源,白人負責運輸送到買家,這種貿易模式是400年黑奴貿易的主要方式。
  • 加納歡迎黑人「回家」!非洲永遠是黑人的家!不會受到歧視!
    在這個月以來,美國境內發生的黑人騷亂事件引起了很多國家的關注,很多人都非常同情不幸死去的黑人弗洛伊德,所以在當時弗洛伊德死亡後,很多美國民眾就自發去抗議,而這場抗議活動遭到了警察的制止,而且作為種族歧視者的美國總統川普一直都沒有低頭,沒有友好的解決這件事,所以就激怒了很多美國黑人。
  • 連法國都有很多黑人,作為非洲國家的摩洛哥,為何以白人為主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裡不僅盛產美女,而且百分之八十的居民都是白人,幾乎看不到黑人。 這就讓人奇怪了,既然同屬非洲,為何摩洛哥當地的居民,卻不是以黑人為主呢?
  • 黑人為什麼不離開美國,回到非洲大陸?
    黑人為美國做出兩方面重要貢獻,娛樂和體育。不管是音樂還是影視,黑人大牌明星都很多。而美國體育界,黑人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美國黑人已經融入了美國社會,他們的工作,家庭,親友都在美國。根本不可能再回非洲大陸。就算有機會回非洲大陸,相信願意回去的黑人也很少。人往高處走,非洲很多國家經濟落後,戰亂不斷,相對來說,美國要好很多。
  • 為啥日本是發達國家,卻不受非洲黑人歡迎?學者:原因很簡單
    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在發展起來之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喜歡來我們中國,北上廣深這幾個城市做生意了。隨著我們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我們國家在國際的影響力日漸深遠,很多的老外們甚至都還希望到中國定居。
  • 非洲黑人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獨特的美學思想
    非洲黑人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獨特的美學思想。傳統非洲美學與西方美學具有不同的哲學基礎,對藝術品的解釋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非洲藝術品是實用的、注重共同體的、非個性化的,不像西方藝術那樣只是藝術家個人的價值觀與情感的隨意流落,而不涉及文化環境與民族的歷史現實。
  • 非洲最不同的國家:遍地都是美女,80%都是白人基本沒有黑人
    當談到非洲大陸時,您可能會想到塞倫蓋蒂草原,那裡狡猾的鬣狗和獅子盯著一群斑馬和野牛,也許您還會想到三毛筆中充滿黃沙的撒哈拉沙漠,荒涼而浪漫,再也許您會想到埃及的金字塔,數千年前的強大帝國在這裡以楔形文字留下了無法解決的謎題。
  • 地緣政治:為何說摩洛哥是個假的非洲國家?幾乎沒有黑人!
    作為一個非洲國家,摩洛哥人會說法語或西班牙語,大街上到處是濃鬱的歐式建築,連路牌也是阿拉伯語和法語同時在線。摩洛哥經濟處於非洲前列,氣候適宜,沒有黑人,還盛產美女,有人便稱這裡是」假的非洲國家「。摩洛哥位於非洲西北端,陸地上與阿爾及利亞和西撒哈拉相鄰,隔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望,面積約45.9萬平方公裡(不包括西撒哈拉26.6萬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