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臺山雲遊
飽覽祖國壯美山河,走馬踏清秋,雲臺山是個好去處。雲臺山,是距河南省會鄭州西北70公裡的焦作市修武縣境內,面積達240平方公裡的一處風景名勝區。
說起雲臺山這個略帶空靈而有層次感的名字,其實因山勢險峻,峰壑之間常年雲鎖霧繞而得名。要說名氣,它可是集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自然遺產於一身的風景名勝區。
雲臺山古稱:"覆釜山」,屬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山勢險峻,滿山覆蓋著原始森林,深邃幽靜的溝谷溪潭,千姿百態的飛瀑流泉,如詩如畫的奇峰異石,這些一併構成雲臺山獨特完美的自然景觀。雲臺山景區含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茱萸峰、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巖、疊彩洞、獼猴谷、青龍峽、峰林峽十一大景點。是一處以太行山嶽豐富的水景為特色,以峽穀類地質地貌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內涵,集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於一身的科普生態旅遊精品景區。
雲臺山風景區在元古時代是一片汪洋,隨著時光的流逝,地殼的變動,逐漸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幾億年前造山運動時期(奧陶紀和震旦紀),地貌景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影響下,又使山區激劇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峽谷。30億年來,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尤其是2300萬年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下切,造就了雲臺山雙崖對峙的峽谷群和各種動態的瀑、泉、溪、潭,共同構成了「雲臺地貌」景觀。
雲臺山以山稱奇,整個景區奇峰秀嶺連綿不斷,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踏千階的雲梯棧道登上茱萸峰頂,北望太行深處,巍巍群山層巒疊嶂,南望懷川平原,沃野千裡、田園似棋,黃河如帶,不禁使人心曠神怡,領略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
雲臺山以水叫絕,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稱。落差314米的全國最高大瀑布-雲臺天瀑,猶如擎天玉柱,蔚為壯觀。天門瀑、白龍潭、黃龍瀑、丫字瀑皆飛流直下,形成了雲臺山獨有的瀑布景觀。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冽甘甜,讓人流連忘返。青龍峽景點有「中原第一峽谷」美譽,這裡氣候獨特,水源豐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態旅遊的好去處。
第一站不妨走進紅石峽(溫盤峪):峽谷內最寬處不過20多米,最窄處不到5米,峪深80多米,在我國眾多峽谷中,以其景觀的纖巧、婉約、神奇、瑰麗而獨樹一幟。它集泉、瀑、溪、潭、澗諸景於一谷,融雄、險、奇、幽、秀諸美於一體。溫盤峪景區低凹於地表之下,兩岸峭壁山石,仿佛鬼斧神工雕琢而成,又好像名山大川濃縮後的精華,峭壁間時有一掛掛珠簾似的泉瀑爭相傾瀉,流水急湍,瀑聲若雷,若藍天麗日下會映出一道彩虹,於1公裡之內,富集「逍遙石」、「相吻石」、「靈龜戲水」、「雙獅吸水」、「幽瀑」、「穿石洞」、「孔雀開屏」、「棋盤石」等景觀,覽之步步奇景,觀之美不勝言。雲臺山溫盤峪,享有「盆景峽谷」的美譽,被園林專家稱之為「自然山水精品廊」。 溫盤峪是大自然的產物。據介紹,1億年前,震旦紀時期,地殼還在運動,山體裂縫成隙,而有雲臺山溫盤峪。峪上群山環抱之間,一帶平緩坡地,一道不顯眼裂縫,裂縫之下是溫盤峪。或許是10億年前,山水衝蕩至此,遇到地下溶洞,流水潛入溶洞中,繼續衝蕩,而有雲臺山溫盤峪。由於在地表之下,又窄又深的峪內的空氣不能與外界大氣候正常交流,便形成峽谷內特有的小氣候。盛夏時節,峪外酷熱難擋,峪內卻一片秋意;隆冬時節,峪外冰天雪地,峪內卻花紅草綠,苔類植物生長茂密,顯得春意盎然。冬暖夏涼,溫度適中,仿佛處在恆久的溫暖中,故名「溫盤峪」。整個峽谷,由紅巖絕壁構成,屬於我國北方地區少有的丹霞地貌峽谷景觀,崖壁通體的赤紅色,故又俗稱「紅石峽」。 溫盤峪峽谷又稱「九龍潭」、「九龍峽谷」。峽谷內分布有「首龍潭」、「黑龍潭」、「青龍潭」、「黃龍潭」、「臥龍潭」、「眠龍潭」、「醒龍潭」、「子龍潭」、「遊龍潭」,相傳雲臺山溫盤峪在古代為九龍棲息之地。九處龍潭,構成峽谷內景觀奇異,碧綠的潭水,紅色的山體,鮮明豔麗,無論是蕩舟潭中,還是徒步援壁前行,步移景換,詩境畫意,處處神秘誘人。黑龍潭至幽至奧,碧綠的潭水映襯朱紅色山體,透出明麗鮮豔。黑龍洞洞長30米,洞內伸手不見五指,又有一點亮光在前昭示。黃龍潭峽寬20多米,水深處湛藍無比,水淺處清澈見底,水中有大量可觀賞奇石。黃龍瀑,銀白色的水簾從谷頂傾瀉而下,瀟灑飄逸,飛瀑之聲如急雨、如裂帛,瀑布與湧泉並出,真如一塊碩大精美的水體雕塑、天然壁畫。蒼龍澗狹長幽曲,處於山勢巍峨的深澗。相吻石是兩條躍出水面的紅色奇石,相傳這是黑、白二龍王的龍女和龍子的浪漫化身。 九龍峽谷,不止九龍。溫盤峪谷口南端有一狹窄的峽谷,稱為「一線天」,是一處高50多米的瀑布,稱為白龍瀑布。傳說中,古代有白龍在此居住。這裡兩側高崖聳立,形成一個巨大石門,即雲臺山景區內人稱「天門地戶」的「地戶」。「天門」指百家巖的天門谷與天門瀑。白龍瀑布日夜奔流不息地流入白龍潭,潭水卻不見增長,也不見外流。那麼白龍瀑的水哪裡去了?原來潭下有一巨大暗河,大量的水由此處潛流而去,它的出口在修武縣五裡源鄉的海蟾宮。這在酈道遠的《水經注》中也有記載,謂溫盤峪河水:「潛流三十裡復出。」 青龍峽青龍峽作為雲臺山的主要景點之一,有「雲臺山第一大峽谷」的美譽,婀娜多姿的旺榮瀑,翠綠如玉的同心潭,妙不可言的石上春秋,構成了青龍峽大氣磅礴的山水立體畫卷。這裡瀑飛泉懸,潭幽溪清,山水含情,草木解意,自然的靈性和生命的靈動在這裡演繹得生靈活現,狂然的心跳和怦然的心動在這裡揮灑得淋漓盡致,堪稱生態旅遊、休閒避暑的好去處。
第二站可以坐車遊覽譚瀑峽。這裡可號稱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走進其間,果真如此。情字瀑、丫字瀑、龍鳳瀑三道瀑布各有特色,看看這一道很美,看看那一道也很漂亮,它們好像不比出來誰最美就不罷休似的。譚瀑峽又名小寨溝,相傳為隋末農民起義英雄劉武周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安營紮寨之地。沿著曲折的山路上山,大約走到在山的三分之一處,有一塊壽桃石。它的外形很像一個桃子,在它的左邊有一個缺口,傳說是孫悟空在偷吃仙桃時咬了一口後扔下來所成。繼續向上爬,大約在五分之四處有一塊唐王試劍石:這是一塊長方形的石頭,被兩座小山夾在半山腰,在它中間有一條筆直的裂縫,關於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當年李世民兵敗被困在小寨溝,他手下的姬康便給了他一把寶劍,說如果李世民能把山腰上的石頭劈開,則統一天下有望;反之,則一事無成。後來李世民真的把它劈開了,於是便真的統一了天下。譚瀑峽還有許多這樣的地方,譬如龍鳳壁、蝴蝶石、點將臺等。當然,遊覽累了,可別忘了在「不老泉」品嘗一下據說可以讓人延年益壽的泉水,至少甘甜清冽的山泉還是在旅途勞累之際很解渴的。
接下來如果精力許可,可以尋著歷史古蹟一路訪古問幽。凡名山大川多有歷史淵源。雲臺山也不例外。漢獻帝的避暑臺和陵基,魏晉「竹林七賢」的隱居故裡,唐代藥王孫思邈的採藥煉丹遺蹟,唐代大詩人王維寫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絕唱的茱萸峰,以及眾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雲臺山豐富深蘊的文化內涵。
這裡有神話傳說,黃帝御龍飛雲之術在北雲臺山處學成。這裡曾發生過東漢末代皇帝劉協禪讓帝位於魏王曹丕,封山陽公,逝後葬於雲臺山南麓,後人因而稱這裡為古漢山。
可以尋訪子房湖,因漢代張良(字子房)在此隱居而得名,是雲臺山風景區東區最大的湖泊水體景觀。湖水面積0.5平方千米,全長約4000米,最深處約65多米。湖的北端,有一座山峰酷似大佛。
可以足踏茱萸峰,因王維曾經在此登高望遠寫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隹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而聞名。此峰,俗名小北頂,又名覆釜山,因其形貌似一隻倒扣的大鍋由而得名。海拔1297.6米,峰頂有真武大帝廟、天橋、雲梯。峰腰有藥王洞,深30米,直徑10米,相傳是唐代藥王孫思邈採藥煉丹的地方,藥王洞口有古紅豆杉一株,高約20米,樹幹粗達3人合抱,枝繁葉茂,樹齡在千年左右。另有「廚灶洞」、「閻王洞」、「黃泥洞」等10餘個洞穴。
可以探看百家巖,高170米,東西橫跨1千米,是中國山水園林文化從宮廷走向民間的發祥地,漢獻帝劉協曾在此避暑納涼。魏晉時期,史稱「竹林七賢」的劉伶、向秀、山濤等七位名士曾隱居百家巖竹林20餘年,並先後結識孫登、王烈等隱士,留下了「孫登嘯臺」、「王烈泉」、「劉伶醒酒臺」等遺蹟。主要景點有天門赤壁、二樂臺、嵇康似淬劍石、劉伶醒酒臺、王烈泉、孫登嘯臺、漢獻帝避暑臺、孝女塔等。
可以去拜峰林峽。峰林峽,由峰林地貌景觀、河湖景觀和人文景觀三大景觀資源組成,以翡翠湖為主體,融山水為一體。天然毛主席像是1993年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時發現的純天然側面石像,高12米,在此可以追思偉人的豐功偉績、遙拜偉人潤澤山河、澤被後世的恩德。峰林峽大壩建造於1971年,壩高100.5米,為中國第一高砌石拱壩。三潭映月集線瀑、簾瀑、潭水於一景。峰林峽景區內有植物1836種、陸生脊椎動物267種。
滿山覆蓋的原始森林,深邃幽靜的溝谷溪潭,千姿百態的飛瀑流泉,如詩如畫的奇峰異石,形成了雲臺山獨特完美的自然景觀。人們都說來到雲臺山,春賞山花,夏看山水,秋觀紅葉,冬覽冰掛,一年四季風光如畫。雲臺山真是一個很美的地方,處處生機盎然,雲霧繚繞,真可謂是一個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