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她能用氣球折出美麗的晚禮服,1歲失聰如今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劉瑩說,做魔術氣球令她非常開心。如今,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和5名員工一起追逐自己的夢想,讓魔術氣球給更多人帶去笑容。
劉瑩最近很忙。「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她的陽光氣球工作室接到了不少來自幼兒園的訂單,希望她能在六一當天,用魔術氣球把幼兒園裝點一新,「孩子們都很喜歡你和你的氣球。」
出生於1981年的劉瑩是一位聾啞人,在手語翻譯的幫助下,她告訴記者,自己聽不到手機鈴聲,所以這幾天走到哪都帶著手機,屏幕一亮就趕緊打開看看,生怕耽誤事兒。「很累,但是很開心。」劉瑩說。
一眼就喜歡上魔術氣球
充氣、打結、扭折,動作一氣呵成,僅用了40秒,劉瑩就用魔術氣球折出了一隻可愛的小熊。雙手捧著小熊面對鏡頭,劉瑩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在她1歲時,因為感冒發燒注射了一種抗生素,聽力受損,從此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中,聽不到聲音,也不會說話。但生活的不幸沒有擊倒她。2006年,劉瑩獨自一人來到上海闖蕩,先後做過酒店清潔工,開過網店,還做過淘寶客服,堅持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2011年,劉瑩在網上看到了一段魔術氣球表演,「一眼就喜歡上了。」劉瑩買來一堆材料,對著視頻自學起來。從小就喜歡一個人做手工、刺十字繡、織毛衣的她,有著一雙靈巧的手,學起來特別快。
最初,她只是依葫蘆畫瓢,將氣球紮成小熊、小狗等簡單的動物形象。很快,她就嫌這些造型「小兒科」,開始研究一些高難度造型。劉瑩喜歡看動畫片,最喜歡《藍精靈》,她便通過手中的氣球,扎出一個個卡通形象,藍精靈、大白、小馬寶莉......
期間,她還報名去外地參加了線下的魔術氣球培訓班,雖然短短幾天的課程就要好幾千元學費,但已經著了迷的劉瑩說:「這錢花的值!」
「你開心就好。」劉瑩說,家人非常支持她鑽研魔術氣球。父親拿著她做好的氣球去幼兒園門口叫賣,弟弟結婚時主動找到她,希望她來負責婚禮現場的裝飾,「就拿我的婚禮練手吧。」劉瑩說,那時她學習魔術氣球才1年多,心裡沒底,家人的鼓勵給了她很大的信心。她拿出十二分本事,用魔術氣球將弟弟的婚禮裝點得絢爛多彩,大受好評。
收穫信心的劉瑩辭去了淘寶客服的工作,正式把魔術氣球當成自己的事業。她說,做魔術氣球令她非常開心,所以她願意花更多時間去嘗試。
辭職創業,她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辭職創業的劉瑩,很快遇到了一個巨大的困難,她無法與客戶正常溝通。剛辭職那段時間,劉瑩總是因為聽不到鈴聲,錯過了客戶打來的電話。當她用簡訊解釋自己是聾啞人後,對方常常回復一句「以後有機會再合作」,卻再也沒有聯繫過她。
2014年底,劉瑩受邀為上海市殘疾人職業技術能手俱樂部布置活動現場。俱樂部項目主管戚燕驚嘆於劉瑩的手藝,很快便邀請她加入了俱樂部。「我們這裡匯聚了來自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身體的殘疾並沒有妨礙他們用智慧和汗水創造著美好的生活。」
在俱樂部的幫助下,劉瑩意識到,要想克服溝通障礙,首先要打出知名度。2015年5月,上海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啟動了首屆上海市殘疾青年網際網路創新創業計劃大賽,劉瑩的陽光氣球項目被推薦參賽,並獲得了二等獎。隨後,她通過上海市殘疾人公共服務黃頁的理想眾籌活動,獲得了在上海幾家商場、影院擺攤推廣的機會。
名頭打響了,生意也就隨之而來。2015年年末,奉賢一家公司邀請劉瑩參與布置年會。當天,劉瑩花了10個小時,用魔術氣球做成了4件顏色、款式各異的禮服,驚豔了全場。
長期以來,劉瑩習慣了單打獨鬥,她覺得自己不適合管理公司。在上海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的鼓勵下,劉瑩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成立了自己的陽光氣球工作室。2016年,她又參加了上海市殘疾人創客項目選拔認領大賽,獲得了進駐上海市首家殘疾人創客中心的機會。
如今,劉瑩的工作室已經有了5名員工,培養出了一批相對固定的客戶。能走到這一步,劉瑩自己也沒想到。她說,很感激這些年一直支持她的家人,給她建議的專家,以及提供平臺的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我有兩個願望,一個是公司越辦越好,另一個是能為更多人帶去笑容。」
題圖說明:僅用時40秒,劉瑩就將魔術氣球紮成了一個小熊的形狀。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