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從使徒保羅看基督徒生命的改變與持守

2020-12-11 逐光而行

今天和大家思想一下使徒保羅得救、蒙恩以後的改變。

使徒保羅蒙恩以後具有很清楚和決定性的改變,正因他徹底、完全的改變,所以上帝也非常完全的得著他、充滿他。完全的改變,就帶來完全的充滿、基督完全的使用。

使徒保羅的改變,在腓立比書3章中提到了七個方面,都是最根本的改變。改變是有旁枝末節的,也有根本性的,根本性的問題沒有解決,再修剪旁枝末節也意義不大。腓立比書中所提到的七方面的改變,是最根本性的,影響到他的整個生活、整個事奉以及整個人生道路。

第一方面的改變,信仰上的基本改變。腓立比書3:9「並且得以在他裡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保羅從猶太教徒時代藉律法得救或著說藉行為得救,現在變為因信得救、因信稱義,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改變。保羅從小受教的環境 ,猶太教守律法得救的觀念已經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現在要將這樣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道路發生改變,談何容易!如果不是上帝啟示的光照耀他,他不會這樣改變,「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每一位跟隨之人對於上帝的信仰也需要做出一個根本的改變,憑著我們自己固有的思想意識,我們永遠理解不了在十字架上捨命流血,第三天死後復活的主耶穌。但我們要仰望聖靈的做工,靠著我們的信心 ,去做出改變,以至於尋求理解!「信仰尋求理解」,今天我們跟隨主耶穌並不是感性的衝動,乃是理性的必然。

第二方面的改變,在腓立比書3:1「靠主喜樂」腓立比書3:4「其實我也可以靠肉體」的對比中我們看到。保羅原本是可以靠肉體的,熟悉保羅的人都知道保羅是一位有背景的人。他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是從熱心的法利賽黨派中出來的,就律法意義上說,是無可指摘的。這些都是他肉體上可依賴、可倚仗的,而且他還有一個在當時更加顯赫的身份,羅馬人,但是保羅將這一切都放下了,單靠基督的改變。可以說保羅在這裡是放下屬血氣的一切,完全接受神在基督裡的恩典和能力,放下屬血氣可誇口的一切,而在基督裡領受神所預備的豐盛的恩典和能力。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改變與今天很多基督徒言必稱其名、利、權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對比,保羅過去是靠人的一切條件、靠血氣,但現在靠基督。「靠主喜樂」,是代表整個基督徒的生活裡面,因蒙受基督的恩惠而帶來的平安、滿足。這種喜樂並不是一種個別的喜樂、高興,乃是我們相信耶穌基督,與神和好後,隨之在基督徒生命中得享的一種整體上的喜樂。這種喜樂可以說是,從主而來,靠主而來;用保羅的話說,就是「在基督裡」

第三方面的改變,在腓立比書3:2「割禮」在腓立比書3:3「真割禮」。保羅在這裡談到,過去他所注意的是割禮,現在所注意的是真割禮。過去的割禮是字句、儀式,現在的真割禮是聖靈。保羅在這裡所說的真割禮指的是不屬肉體的割禮,也就是歌羅西書2:11「你們在他裡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慾的割禮。」保羅在這裡進入到割禮的屬靈意義裡面,舊約的割禮,是字句;新約的真割禮,是在聖靈裡面。現在的保羅不再注意外面的、字句的事物,而是神話語的字句所指向的那些實際的事。進入到這個實際的裡面,是一個很大的改變,也是一個很不容易的改變,但這卻是我們基督徒所應該追求的路線,透過外在的表象看清真理的本質。

第四方面的改變,腓立比書3:6「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保羅在蒙恩之前逼迫教會,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從這個角度說他是與基督為敵的,這是他原來的立場。在腓立比書3:10「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保羅在這裡提到一個與基督合二為一的問題。追求與基督合一,這是上帝給予保羅最寶貴,也是保羅自身最大的屬靈貢獻之一。在保羅的書信之外,我們很少看見與基督合二為一的真理這麼清楚、透徹的表達出來,而且還是藉著保羅自己生命經歷的表述。從與基督對立,到轉變為與基督完全的合一,基督和我同活,我死了就有益處。這是保羅最大的屬靈信心,沒有任何屬靈的信心比這個更大——就是基督和我合而為一,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

第五方面的改變,腓立比書3:8「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耶穌基督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通過這句話使我們看到了保羅的價值觀。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他的愛好、追求目標、優先次序,以及影響著他的整個人生。過去他看為有益的,現在因為基督而看作有損的。在這裡我們要注意保羅的表述,他不是單單說「過去看為有益,現在看為無益」,他乃是更進一步,「看為有損」。意思就是,現在他有了新的目標,就是認識基督、得著基督,而原來在他生命中中立性的一些東西,現在對這個目標有攔阻的作用、消極的作用,因此不但是沒有益,而且有損,這是保羅的看法。保羅的新目標、新的人生價值觀的總和就是基督,基督是他一切的一切,是至寶,沒有可比擬的。在這樣的一個對比之下,世上的一切,就好像糞土一樣。

第六方面的改變,腓立比書3:9「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在這裡「萬事」與接下來腓立比書3:13節中的「一件事」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原來有萬事、很多事,現在只有一件事,這是保羅在這裡生命改變的一個焦點。過去有很多事分心、分神,吸引、佔據保羅的注意力,現在只有一件事,而人生中整個的盼望、追求、喜樂、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件事上,這個焦點之上。保羅在這裡的改變使我們看到,他人生的注意力從分散的,變成聚焦的,歷史證明凡是有焦點的人都有力量。如果基督徒都能找到事奉中的焦點,人生中的焦點,那我們都會變成有能力的人。陽光透過凸鏡所造成的焦點,才會產生極大的能量。人生又何嘗不是呢?

第七方面的改變,腓立比書3:12「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保羅的這句話在翻譯上有許多的討論,但這句話中卻有一個不爭的要點,就是保羅在這裡將兩件事做了一個比較。一件事是指基督得著我,「得著」是一個過去式,就是說在保羅蒙恩、得救的時候,基督得著他了。原來保羅是敵基督的,現在基督用他的恩典抓住、得著了保羅。基督的這一個得著、一個主動、一個恩典、一個能力,也開始在保羅的裡面發生作用,以至於現在的保羅要得著基督。第二個「得著」,聖經解經家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運動場上的用詞,是一個暗喻,代表著比賽場上的情況。保羅向前奔跑,要抓著,要得獎賞、得勝利。為什麼他要這樣?保羅說因為在過去基督得著我了。他的恩典、主動、能力、作為得著我了,我一直在基督的恩典和能力下向前前進,這就是保羅的意思。保羅的這兩個對比意義何在呢?就是說,過去的恩典帶領著保羅,他是被動的,基督是主動的。一切都是恩典,過去他在恩典中被動,現在他在這個恩典中採取主動,他要努力,他要追求,他要得到最好的。這就是保羅的目標,一個支持他一生之久的主動也是被動。

保羅一生中七個根本的改變,造就了偉大的使徒保羅。當然保羅在改變的過程中也有持守未變的,就是腓立比書3:6節中,保羅提到「熱心」、提到「無可指摘」,這就是說保羅本性做事很有熱心。他做一個猶太教徒時,就是熱心,就是積極,更無可指摘,所以他在同輩人中很出色。這些積極的、努力的、向上的特質,在保羅歸信耶穌基督之後並沒有改變,這是很寶貴的。

保羅在腓立比書中顯明了其生命的改變與生命的持守。我們的生命中也有許多要改變的,我們的生命中也有需要持守的。願與保羅合而為一的基督也與我們合而為一,賜我們聰明智慧,也賜我們力量能力,使我們也能在生命的改變與持守裡,在被動中主動的得著耶穌基督!

如若給您帶來些許亮光,感謝您關注並轉發分享給更多同路之人,感謝您的支持!

上帝賜福您!

相關焦點

  • 使徒保羅:既是猶太人,又是基督徒?
    最近,戴維·羅伯森(David Robertson)在Christian Today上寫道,「你既可以是猶太人,又可以是基督徒」。但是,對於那些真正相信使徒保羅既是猶太人又是基督徒,以及當代基督徒也可以是猶太人的基督徒而言,我認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 復活節前電影推薦:《使徒保羅》
    整個故事背景是尼祿在羅馬放了一場大火併嫁禍基督徒,意圖將當時的基督徒斬盡殺絕,而此時的使徒保羅作為當局所指定的「罪魁」,獨自在羅馬監獄裡受折磨,等待著處決。編劇獨闢新徑,讓觀眾從監獄長Mauritius這個視角,Mauritius看不破基督信仰,看不破保羅曾是Saul of Tarsus(中文譯為:大數的掃羅)逼迫基督徒的高級又野蠻的殺手,如何變成愛主、護道、殉道聖徒的?
  • 影評:《使徒保羅》——劇情 / 歷史
    《使徒保羅》遠遠沒有達到那些電影的目標,儘管這似乎不太可能。像《使徒保羅》這樣的標題,人們可能會認為這部電影是關於,嗯,名字在標題裡的那個人的故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保羅,基督的使徒,不是關於基督教早期某個人的傳記片,而是一個關於那些日子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在名字中有他名字的人的生命接近尾聲時的多個角色。公元64年,羅馬大火燒毀了這座城市的大部分地區。
  • 使徒教訓丨基督徒應該遵守舊約律法的那些禁戒
    彼得、雅各等使徒形成一個決議,並寫信派人傳達給外邦眾教會:教導外邦人信主有四項禁戒:偶像的汙穢、姦淫,不吃勒死的牲畜和血製品。前三項是顯而易見的,但禁戒吃血,有許多基督徒並不遵從,甚至筆者有一年見到華東神學院畢業的女牧師居然帶頭吃羊血,還有些基督教牧師對基督徒能不能吃血也莫衷一是!
  • 福音影評:《使徒保羅》 給受逼迫教會的一首讚美詩
    一個月後,《使徒保羅》(Apostle of Christ)上映,這部電影又該如何來衡量呢?現在,電影《使徒保羅》發行了DVD版本。它講述了使徒保羅最後一段人生歲月,由詹姆斯·卡維澤(Jim Caviezel)飾演路加,詹姆斯·福克納(James Faulkner)飾演使徒保羅,瓊妮·威利(Joanne Whalley)飾演百基拉。
  • 基督教講章:被囚獄中失去自由的使徒保羅,生活態度如何?
    換作往常,可以呆家裡看電視刷手機發發呆,是很開心的事情。但這段時間,相信很多人關在家裡都有點關監獄的感覺了。《腓立比書》稱為保羅的監獄書信,另外三卷是《以弗所書》、《歌羅西書》和《腓立門書》。腓立比書還被稱為喜樂的書信,體現了保羅在監獄中仍然存著美好的生活態度。
  • 世界發展簡史:保羅四處傳教布道,與皈依猶太教的基督徒決裂
    百家原創作者:亦玉觀歷史我們上文說到帖撒羅尼卡的猶太人公開指責保羅是猶太教的敵人,保羅往雅典航行,今天我們一起來看後續故事吧!在這個異教、科學、哲學的中心,保羅發覺自己非常孤單無靠。然後保羅又口若懸河地說道:那些你們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不住人手所造的殿……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他從一大造出萬族的人…要叫他們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行動、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們作詩的所說我們既是神所生的,就不該以為上帝的神性,像人用手藝心思所雕刻的金、銀、石。
  • 保羅華許牧師:現代的決志禱告能保送人進天堂?(視頻)
    而你認為你當時是誠懇的,但在那之後你生命中卻沒有任何重生的憑據,來證明聖靈曾經做了一個超自然,重新創造的工作。今天同樣的,我們面臨著什麼?保羅華許牧師說,我要告訴你,我們面對的是什麼?我們大部分時間所面對的不是嬰兒洗禮,也不是天主教上級權柄所宣布的堅信禮。
  • 基督徒應怎樣看待《使徒信經》?
    基督徒應怎樣看待《使徒信經》?求解。謝謝!使徒信經(或宗徒信經),是傳統基督教四大《信經》之一。使徒信經被視為早期基督教會信仰的敘述,很可能寫於第一或二世紀的「辯士時期」,主要目的是要澄清信仰內容,特別是回應當時已被判為異端的諾斯底主義。《信經》共有12句﹐分成3部分寫作。
  • 安慰掙扎中的單身基督徒的5句經文
    就四面觀看那周圍坐著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 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耶穌從未結婚。在以弗所書5章中,使徒保羅寫到,教會是基督的新婦。耶穌希望他的門徒們跟他有著像浪漫愛情一樣堅固、像家庭紐帶一樣親密的關係。在反對暢銷書《達文西密碼》的一篇文章中,馬克·羅伯茨(Mark D.
  • 看見恩典 ‖ 基督徒信仰珍寶系列-叄
    基督徒信仰珍寶系列-叄|主禱文|十誡|使徒信經|八福|愛的真諦|011 主禱文「主禱文」是主耶穌教導我們如何向天父祈禱的禱辭,是基督徒禱告的範本。十誡對古以色列人以及現代基督徒的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是基督信仰的重要根基之一。013 使徒信經《使徒信經》是基督教四大信經之一,被視為早期基督教會信仰的總述。《使徒信經》用聖經的文字和精義概括了得救所必需的基要信仰,在基督徒的信仰和生活中所具有的權威,僅居於聖經之下,被稱為「信經的信經」。
  • 在所有關於使徒的傳說中,為什麼最可信的是彼得的傳說呢?
    百家原創作者:音音說歷史新約沒有記載大多數使徒的侍奉生涯。《使徒行傳》講述了約翰的兄弟雅各的死。但在講過保羅多年的侍奉生涯之後,《使徒行傳》戛然而止,只告訴我們保羅還在羅馬講道,等候審判。保羅、彼得和其他使徒後來的情況又是如何?
  • 新約中收錄的保羅書信都是寫給誰的?
    哥林多是一個繁華的希臘城市,保羅傳福音,在那裡建立了教會。但是那兒的教徒有許多困惑:如何敬拜,如何過基督徒的生活,包括如何抵禦淫靡的社會習氣,等等。這兩部書信,前者特別要求基督徒過聖潔的生活,憑愛心運作教會,按耶穌的方法定崇拜聖餐的規矩,並且解釋了《聖經》的復活觀;後者首先向信徒解釋自己的各種行為,既而勸勉信徒捐獻,最後,為自己的使徒職分進行了辯護。
  • 【燒香與十字架:一個基督徒看滅香風波】
    它能被改變多少?自古而今它又變了多少? 信仰或者傳統,可以改變和絕不能改變的是什麼?減少燒香的規模,到底對一個宮廟的好處和壞處分別是什麼?環保、法規和信仰價值如果有衝突,該怎麼細膩地去處理? 看網友們評論時,我又意外地發現一個有趣的切入點。 有兩個網友,一個是拜拜的,一個是不拜拜的。
  • 基督徒的飲食禁忌!
    基督教已經發展了2000多年,從以前的使徒教會分裂成現在以羅馬大公教會(天主教)、東方正教、基督新教(國內稱基督教)為三大主要教派。教義和聖經理解上的差異,也是她們為之爭論的一個重要話題。今天我們來看看基督徒在飲食上的禁忌,基督徒到底能不能吃血和祭偶像之物?從聖經舊約新約對比看,食物禁忌明顯不同。那新舊約前後是否矛盾?當然不是。舊約和新約都是聖經,基督徒相信都是上帝的啟示。從舊約到新約,上帝的律法並沒有變,有其連續性。但上帝的啟示也有漸進性。
  • 基督徒:使徒保羅說「要作大丈夫」,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要記住,保羅所寫的這封信是給全教會的;他並不是讓姐妹們更加有男子氣概。相反,很顯然保羅是就靈性方面而言的:對試探的警醒、對信仰的堅定以及在基督裡的剛強。顯然,這些不只是男性特質而是適用於每個基督徒的。同樣地,保羅在以弗所書4:14也告誡「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被異教之風搖動……」保羅是在勸勉信徒成長,無論是心志還是行為都能像屬靈的大人。
  • 使徒約翰寫給以弗所教會的一封信,你讀過嗎?
    但因他們心裡剛硬反對這道,保羅就到推喇奴的學房裡,大有能力地講了兩年之久,使一切住在亞細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聽見主耶穌的道。希臘人學問淵博,推崇知識的力量。基督教的福音使者保羅先在會堂裡,後在學房中教訓人,使耶穌基督的福音在那裡代替了希臘人奉若神明的柏拉圖(前427~347)哲學。
  • 聖經啟示丨基督教的牧師們普遍謬解天國與教會
    在羅馬書9章4節,使徒保羅說「他們是以色列人,那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他們的」。保羅在以弗所書2 章12節教導「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由此可見,天國與外邦人沒有關係!
  • 使徒保羅:基督教的真正「創始人」
    不用太多,只要一千來年吧,從宗徒保祿(Paulus)——又名掃羅(Saul)——又名保羅(Paul)——談起。 「保祿」「掃羅」「保羅」,他是誰?       第一個問題來了:這個人到底叫什麼?保祿畫像       在聖經中,這位宗徒先後有兩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