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有「雙非」大學,就是非985、211大學,現在有「四非」大學,就是非985、211、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大學。
985大學也是211大學,當年211大學共有112所,也有人說是116所,其實就是把諸如此類的中國礦業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分開算了。
211大學主要偏重的是綜合性大學,很多專業性強的小而精大學都沒有進入,像中國美術學院等。
2017年,啟動雙一流工程,雙一流工程以專業為主,所以很多專業性強的大學進入了,中國美院、協和醫學院等,一共有137所。雙一流包括了211大學,又增加了一些。不過除了這些,還有一些非常不錯的大學。
那四非大學的排行究竟是怎樣的呢?
我看很多人都拿著校友會學校的排名說事,這個排名先不說準確與否,先說這個排名是學校的綜合排名,而事實上,雙一流的評選不看學校綜合實力,而是看專業的水平,所以,很多排名根本無參考價值。
我認為,四非大學的排名應該按照能否進入「雙一流」作為標準,進入雙一流之後,不論在科研經費、學生保研和就業上,國家都有政策傾斜,所以,下一波有望進入雙一流名單的大學就是四非大學中最好的大學。
進入雙一流的標準
ok,那就先說一下雙一流的考核標準。
按照2017年評選的標準:以學科評估標準為主,學科評估在全國前兩位,或者是全國前10%。或者輔助看國際評估,ESI為國際千分之一。或者三大獎的情況,三大獎只要是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或者科技進步一等獎或者技術發明等獎以上,就是一票進入。
根據上面的標準,很容易找到幾所學校。
1.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這所大學在河南鄭州,一直以來,在軍校中排第二,國防科大下來就是信息工程大學。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信息工程大學的結果在211大學裡都可以排上等,測繪為A+,全國第一。計算機和信息與通信工程都是A-。這個結果可以跟著名的兩電一郵比一下。不管信息工程大學能不能進入雙一流,如果不能進,我相信不是實力的問題,而是不是普通高校的原因。
2. 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獲得了A+,全國第一。在2019年,又得了一個自然科學二等獎,我想進雙一流應該希望很大了。
3. 燕山大學
燕山大學是老牌重點大學,沒有進入211,很多人都把燕山大學作為「四非」第一校,這個還是有道理的。燕山大學最強的機械工程,在2017年的評估中獲得A-,可以參加雙一流的評選。
有A-及以上的雙非學校不少,像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長春理工大學、揚州大學等,我為什麼會把燕山大學提出來呢?
原因是,我覺得燕山大學比較特殊。在河北省,只有一所雙一流大學,河北工業大學,但這所大學坐落在天津,在河北省內,還沒有一所雙一流大學。
雙一流大學雖說有標準,但事實上也是有各個省的扶持政策的,像河南省入選了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河北省我想再上一個燕山大學應該問題不大。
4. 湘潭大學
湘潭大學曾經也是老牌重點大學,但沒有進入211 ,讓大家扼腕。在2019年,湘潭大學獲得了自然科學二等獎,而且是個人獨自完成的,也有望進入雙一流。
5. 首都醫科大學
首都醫科大學在醫學界的實力不容小覷。北京雖然有協和醫學院和北大醫學部,但首都醫科大學這些年越辦越好,20多所附屬醫院每所都是威名赫赫,像宣武醫院、天壇醫院、阜外醫院、同仁醫院、兒童醫院等等。現在首醫的校長是著名的饒毅教授,看看首醫能否進入雙一流。
6. 上海科技大學
北京有個國科大,上海有個上海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是中科院上海分院在上海創辦的學校。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國科大的A+數量亮瞎人眼,除了清華北大之外,就是國科大,這三駕馬車一騎絕塵,把國內其他高校遠遠拋在身後。
當然,很多人說國科大用的是中科院的成果。不管如何,教育部承認了。上海科技大學如果也這麼搞,是不是同樣可以?當然,從目前來看,它的師資已經非常恐怖了。
7. 華東政法大學和西南政法大學
這兩所學校的法學都是A,比復旦、上交大的法學都好,應該有進入雙一流的評選資格了,在國內實力也是大家都認可的,雖然是四非,口碑超過絕大多數211大學。
8. 東北財經大學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東北財經大學的錄取線穩居東北的第5,在4所985大學之後,超過很多所東北的211大學。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東北財大有3個A類學科,應用經濟學為A,是可以進入雙一流的評選,而且在業內口碑也是非常好。
其他還有一些學校,例如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江蘇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揚州大學等都是不錯的四非大學,就不一一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