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樓、竹竿巷、東大寺、南池公園、喬羽藝術館
玉堂醬菜、甏肉乾飯、夾餅、熱豆腐……
吃喝玩樂,應有盡有
一起來看看,
帶你打卡你熟悉的任城區
▲視頻來源:山東電視臺生活頻道《奇妙YEAH》欄目
任城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處魯西南平原,京杭大運河中段,夏為有仍,周封任國,素稱「風姓古國,運河之濱,有仁之城」;元明清三代最高治運、司運機構都曾設在此處,有 「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
▲運河夕照 李暉攝
來濟寧任城,一定先到太白樓看一看。太白樓坐落在濟寧市城區古運河北岸的舊城牆上,兩層重簷歇山式建築,青磚灰瓦,高20餘米。
▲太白樓 李暉攝
公元736年,大詩人李白與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由湖北安陸遷居任城,「其居在酒樓、日與同志荒宴」,酒樓因此聲名遠揚。
公元1591年,濟寧左衛指揮使狄崇重建太白樓,以「謫仙」的寓意,依原樓的樣式,移遷於現今的地址,並將「酒」字去掉,名為「太白樓」。後又進行多次重修。太白樓裡有《李白任城廳壁記》、唐代以來文人墨客的讚詞、詩賦,及乾隆皇帝《登太白樓》等碑碣60餘塊。有罕見的李白手書「壯觀」鬥字方碑。
1987年,濟寧市在太白樓建立李白紀念館。
▲城區運河 李暉攝
逛完太白樓,沿著古運河,遊覽著沿岸的一景一色,耳畔立馬就會飄起:「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穀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的旋律。這首《我的祖國》的作詞喬羽老先生,從小就生活在這條運河旁,老先生兒時的生活經歷一定是這首經典歌曲的創作源泉……
▲任城記憶—竹竿巷 李暉攝
古運河畔最有老濟寧運河水鄉風格的就要數竹竿巷了。竹竿巷是濟寧古運河畔的老街巷子之一,經歷了300多年的歷史,如今已成為老濟寧的文化符號。它曾是濟寧城區最繁華的商貿地帶,它承載著濟寧人太多關於舊時繁華「江北水鄉」的回憶。竹竿巷街區的現狀保存基本完好,經營方式基本保持在原有的狀態,古老的大運河經過整治後,兩岸楊柳依依、清風徐來,站在大運河的岸邊,想像和感受到些許通航時的繁華場景,特有一番韻味。
來趟濟寧,不嘗嘗當地的特色美食—甏肉乾飯,那還真不叫來過濟寧!
甏是一種盛放食物的器皿。甏肉顧名思義,用甏盛放烹製的肉。起源於元朝。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南方的大米從水路運往北方。當時的人們把用陶器燉出來的肉和大米飯放在一起吃,別有一番風味。於是就逐步發展為今日的甏肉乾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甏肉乾飯不斷改進創新,又增加了卷煎、麵筋和雞蛋等一系列菜品。甏肉色澤紅潤,質地柔嫩,肥而不膩,爛而不糜,湯濃味厚,誘人食慾。
濟寧的特色美食除了甏肉乾飯,還有夾餅、熱豆腐、糝湯、燙麵角等等。不管是夾餅的酥脆、熱豆腐的細嫩及入口的七滋八味,還是糝湯的香濃、燙麵角的勁道,肯定會有一種味道留住你。
離開濟寧,帶點特產,必須得是玉堂醬園的醬菜。玉堂醬菜鮮、嫩、甜、脆。玉堂醬園自創建至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是魯西南地區唯一榮獲「中華老字號」稱號的企業。玉堂醬菜主菜有包瓜、磨茄、醉蟹、糟魚、合錦菜等,曾經順著運河銷遍四方,也作為「貢品」,被譽為「京省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