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4日,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在江門市召開2020年全省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暨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是國家部署的重要民生工程,是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擴大有效內需的重要手段。會議要求,各地要加強領導,建立部門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強化落實責任;加快制定配套文件,強化政策支撐;嚴格監督檢查,提升工作質量;做好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把好事辦好,讓群眾滿意。
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全省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暨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工作會議當天,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改委、財政廳、民政廳、自然資源廳以及各地級市、縣(市)具體負責人組成的觀摩團實地考察了江門市新會區北門社區、江海區富橫社區、蓬江區啟明裡、育德社區等改造項目。江門的老舊小區改造充分考察了各小區的實際情況和周邊資源,做到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江門老舊小區改造經驗獲得當與會人員點讚。
記者了解到,在江門市富橫社區有條被各地網友稱為「彩虹村」的村子,「彩虹村」依山傍水,被四邊的體育娛樂項目包圍。據了解,這條村子的改造,不僅讓居住環境煥然一新,更幫助不少居民走上了致富路。
陳博是「彩虹村」的居民,他有一間90平方米的小店裡,遊客來來往往。「如今村裡遊客多人氣旺,在家做點小生意,月均營業額三四萬元,比在外面打工的收入高多了!」陳博說。
據了解,陳博所在的橫坑村,正是江門新晉網紅打卡地——「彩虹村」。過去,這裡民房建築陳舊,亂搭亂建現象嚴重,居民在家附近種菜養雞,村後半山坡上長期堆滿垃圾,橫坑村多處路面下沉開裂,地下管網淤積堵塞,給居民生活帶來不少困擾。
2019年,結合臨近的兒童公園項目對外開放,江門市高新區(江海區)對橫坑村實施改造。「既要改得漂亮,更要回應群眾關切,讓居民住得舒心。」江海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江門市江海區滘北橫坑股份合作經濟社黨支部書記、社長黃惠顏介紹,在政府引導、基層推動、業主點單、多元共建的模式下,居民們自主設計,手繪卡通圖案,原來單調刻板的樓房被刷成黃、橙、天藍、淺綠等各色,一眼望去五彩繽紛,走進村莊更像是置身童話世界,將村屋塗鴉成『彩虹屋』。 目前,為契合周邊景點的設計風格,橫坑村120多棟房屋外立面面臨「換裝」。
與此同時,村子周邊集中了江海雲道、白水帶體育公園、兒童公園等精品項目,橫坑村的旅遊產業日漸興起。作為片區配套,橫坑村著力發展餐飲休閒業,有的居民當起了小老闆,有的則出租村屋。「村裡的士多店、輕餐吧、咖啡店等開了13家,停車場新建了3個,接下來我們還將探索新業態新模式,讓村裡家家戶戶奔小康。」黃惠顏說。
「江門經驗」獲點讚
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規劃專業副總工程師李鵬對富橫社區改造印象深刻:「這個項目改造成本不高,但是創意很好。通過打造『彩虹村』引入業態激發經濟活力,而且讓居民共享改造成果,也讓社區實現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江門市對老舊城區改造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北門社區以黨建為引領,打造黨員服務群眾街,把黨對人民群眾的關懷落到了實處,實現社區共建共治共享;富橫社區結合周邊體育公園和雲道項目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造提升城中村環境品質,將橫坑村打造為「彩虹村」,為社區注入了新活力;啟明裡項目通過改造,改善了街區的基礎設施,活化了歷史建築,為新業態導入奠定基礎;育德社區打通區域交通微循環,引入國企投資建設停車設施,有效解決了居民停車難題。
據了解,2018年以來,江門市持續開展城市品質提升八大行動,並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核心內容之一持續推進,以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為目標,以完善居住社區配套設施為著力點,大力開展社區建設補短板工作,精細化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建成了一批示範項目。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接下來,江門市將統籌好政策、機制、資源三大體系,協調好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實施好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全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一是進一步歸納、提煉、深化老舊小區改造試點經驗,形成政策措施;二是抓好組織實施,自下而上,結合居民的意願、選擇的「菜單」確定改造項目,激發居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三是統籌資源、設施、空間,與相鄰小區、周邊地區一起聯動開發,合理讓渡公共收益,探索政府、居民、市場共擔改造資金機制;四是推動有償物業管理服務,建立完善的社區治理機制。在全局性、系統性、積極性等多個維度,爭取再創新、再突破,加快形成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江門經驗」。
記者了解到,在江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的牽頭推動下,目前,江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老城區21條道路完成全要素改造,8個老舊社區進行交通微循環改造,158個舊樓加裝電梯項目啟動實施,42個口袋公園完成建設,預計惠及居民超6萬戶。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黃文生 通訊員:江訊(圖片由付師華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