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寧特價房
曾經的那考河是南寧最大的汙水排放地。2015年,那考河按照全流域治理理念和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通過社會資本引入、河道全線截汙,最終實現「逆襲」,由人人避而遠之的「臭水溝」,變為舒適宜人的溼地公園。
「好啊!這裡當然好呀!」當記者問起覺得那考河溼地公園內怎麼樣,保潔員工楊阿婆一臉理所當然。走進南寧那考河溼地公園,清澈的河流、翠綠的植被生機盎然,絡繹不絕的遊客和市民也讓公園更顯朝氣。
那考,壯語意為「美麗綠色的水田」。然而,許多人想不到,如今名副其實、舒適宜人的溼地公園,以前曾是南寧最大的汙水排放地。
過往種種 不堪回首
只要是稍微年長些的南寧本地居民,大多聽說過南寧市興寧區有一條「臭水河」,附近的居民都繞著它走。
回憶起那考河治理前的景象,市民韋大爺說:「原來這裡是已經被廢棄的了,周邊的環境也很差,不像樣,就是一個臭水溝!」記者了解到,汙染最嚴重的時候,那考河上遊沿河有40多個汙水直排口同時排汙,那考河基本變成了納汙河。加之垃圾、施工廢土等堆擠在河道兩旁,河水質量常年被評為劣五級——這是水質標準中最低的一級。
南寧市依江而建,百裡邕江穿城而過,18條內河分布在南北兩岸,那考河便是其中一條內河竹排江的支流,也是這條內河的源頭。那考河變成了一條納汙溝渠,直接導致下遊竹排江水質發黑髮臭。
這使得好些個部門頭疼不已——由於資金和治理技術等方面的限制,當時那考河水環境整治只能分段、分期從市區向郊外,即從下遊向上遊逐步推進。但是汙水管網及汙水處理廠的建設又相對滯後,上遊的汙水仍不斷流入河內,經常是治理完沒多久河水又變髒了。
為從源頭上治理這一切,2015年南寧市開始對那考河進行徹底治理。那考河成為全國首個開工建設的水流域治理PPP項目,也開始了它的「逆襲之路」。誰都沒想到,兩年後,那考河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努力改變 落實運營
在PPP模式的引導下,那考河項目引入了社會資本,「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2015年2月,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標那考河項目,並與南寧市城市內河管理處、南寧建寧水務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籤署項目合同,成立項目公司南寧北排水環境發展有限公司,於同年3月31日正式開工,在項目進入運營期以後,政府按季定期支付流域治理服務費。
跟以往「政府包辦」不同,那考河項目中,政府從「建設者」轉變為「管理者」。項目建成後,由公司繼續運營,政府對公司的運營工作進行績效考核、按效付費。為此,南寧市制定了一套長效的管理機制——考核那考河四個斷面,每個斷面10多項指標,其中河道的水質、水量、景觀美化亮化、環境衛生是主要考核指標。考核結果分四檔,按照分數支付流域治理費,總分低於60分按合同不付費。
南寧北排水環境發展有限公司合約部的趙衛萍告訴記者,那考河每個月都會接受兩次考核,「考核真的特別嚴格」。水質要求是要無條件達標的,公園內的各種環境也是考核硬標準。「公園必須時刻保持整潔,有時候有關政府部門剛來考察,剛好有遊客丟下垃圾沒有來得及處理,我們也會被扣分。」
趙衛萍表示,這也體現了政府對那考河十分重視,以高標準要求那考河的運營,這樣不僅壓緊壓實了企業的責任,也促使企業更加主動、用心地去做好公園的運營維護。
持續整治 效果漸顯
整個那考河共種植有160多種陸生、水生植物,都是利於淨化水質的品種,還順帶有了景觀。紅的是亮葉朱蕉、藍的是翠盧莉、綠的是黃金榕,可謂是一步一景。
2017年3月,那考河正式建成運營,到今年已是第三個年頭了。來晨練、散步、觀光遊玩的市民遊客依舊很多,即使是盛夏工作日的下午三四點,還是有不少人結伴而行。來到那考河看一看,男女老少都有說有笑,還有人特意來這裡約拍。
「早上和晚上人最多,周六周日還要多呢!」楊阿婆告訴記者,周邊的居民經常會過來鍛鍊身體。「現在開車過來玩也很方便,假期裡有很多父母帶著小孩來野餐。」
2017年,那考河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並形成了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南寧經驗。
目前,南寧實現「逆襲」的內河,已經不止一條那考河了。不久前,家住沙江河畔的南寧市民秦慧蓁將自家陽臺的窗戶換成了大大的落地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她指著自家窗外不遠處的沙江河流說:「以前那個臭水溝就在那裡,很近,黑乎乎的,真是臭得我們根本不敢開窗戶。」而現在,秦慧蓁喜笑顏開:「河治好了,我們一家要把以前的風景『補』回來!」
7866元/㎡!榮和集團3.61億奪得五象南地塊
南寧軌道交通5號線開始鋪軌,距離開通又近了!(附具體站點)
2020南寧學區房系列三:青秀區小學劃分
2020學區房系列:五象新區(良慶區)小學、初中劃分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