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風景區是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號稱福建第一名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5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是繼泰山、黃山、峨嵋山-樂山大佛之後,我國第四個列入世界雙重遺產的單位,成為全世界22個雙重遺產地之一。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 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
武夷山風景區主要由九曲溪、天遊峰、桃源洞、天心巖、武夷宮、和蓮花峰等景點組成。自然風光獨樹一幟,尤其以「丹霞地貌」著稱於世。
【九曲溪景區】
九曲流域面積已5平方公裡,全長9.5公裡,平均寬約7米。山技水轉,水繞山行。九曲溪的兩岸,奇峰怪石林立,爭奇鬥巧,日不暇接,引得遊人稱奇叫絕,河道彎彎曲曲,淺灘接著深潭,時而波平如鏡,時而浪打飛舟,「一時輕舟似B箭,瞬息已過千重山」。乘竹筏觀山,水在腳下;遊水,山在眼前;賞洞,洞在巖壁。一派人熱情趣,意味無限。
【天遊峰景區】
天遊峰海拔410米,相對高度215米,位於景區中心,東接仙遊巖,南續清隱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於群峰之上,周圍群峰拱衛,峰下九曲瀠回,是縱覽武夷群峰,俯瞰清瀅九曲的理想勝地。景區內人文景點薈萃,融合儒釋道三教文化於一體,令人流連品味,不忍遽離,號稱武夷第一勝景。
每當雨後天晴、晨曦初露之時,登峰巔,觀賞雲海大觀,只見群峰出沒於雲端,變幻莫測,宛若置身蓬萊仙境,遨遊瓊樓玉宇,故名天遊。有時還可看到奇妙的「佛光」。雲開霧散之後,登上天遊的一覽亭,武夷山水盡收眼底。徐霞客評之為:「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天遊峰頂有胡麻澗,澗水從峰頭飛流直下下,若銀河落九天之勢,名為雪花泉,為山中一大奇觀,北行可至天心等山北景區。
【桃源洞景區】
桃源洞又名小桃源,意即可與陶淵明名著《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源媲美,勝景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於九曲溪六曲之北,四圍北廊巖、三層峰、蒼屏峰換列。由於位置幽深偏僻,一般遊人較少前往遊覽,但實為一處值得觀賞的佳境。 順六曲溪北的山徑沿松鼠澗婉蜒上行約一華裡,沿澗山徑曲折縈洄,山轉水復,幾疑無路,巖罅遍布,鐫滿題刻「疑無路」、「問津處」、「仙源」等。山徑窮處,忽有一處大型石巖崩塌堆積而成的巖洞,穿越迂迴出洞後即見小桃源的洞口。宋末抗元名臣謝枋得在此遁世隱居時曾賦詩抒志云:「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後人即書「桃源洞」三字於洞門之額。
【虎嘯巖景區】
武夷山著名的三十六峰之一。四壁陡峭,屹然獨聳,上覆危崖,下臨絕壑,山形似虎,勁風襲來之時,松濤聲以及巖洞裡的迴蕩之聲宛如虎嘯陣陣,又相傳有仙人騎虎咆嘯其上,故名。峰間勝景多奇特,有武夷山水縮影之美稱。
【一線天景區】
一線天,又稱一字天,位於武夷山群峰南端之二曲溪南面的一個幽邃的峽谷裡。該處有一座巨巖,宛若城廓,名甫靈巖。巖傾斜而出,覆蓋三個毗鄰的山洞,其頂有裂隙100餘丈,寬不及1米。探身洞中,仰觀崖頂裂隙,可見天光一線奇景,此即一線天。三洞名伏羲、靈巖、風洞,前後通連,由一線天兜進的風,轉從風洞而出,迅疾不停,到此頓覺涼爽。靈巖洞終年滴水,匯成一壑清泉,叫聖水。在一線天的天崖縫中,時常有罕見的哺乳動物白蝙蝠,洞邊有竹中奇珍四方竹。右邊是伏羲洞,中間為風洞,左為靈巖洞。
【水簾洞景區】
水簾洞,又名唐曜洞天,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度和寬度均超百米;水簾洞的水簾,最寬時足有一丈二左右。主要景點有燕子峰、漱石枕流石、丹霞峰、火焰峰,鷹嘴巖、流香澗等,而天車架則是這一景區內較有特色的一處人文景觀,它位於章堂澗南岸的丹霞峰半壁,在好幾個高矮、大小不一的崖洞內依崖構築的幾幢小木樓,有的深藏洞內,有的半露洞外,上下錯落,欄杆圍護,懸梯環接,這便是天車架。
【大紅袍景區】
武夷山大紅袍景區有武夷山最大的寺廟天心永樂禪寺,有被傳為神茶的大紅袍。大紅袍景區主要景點有:牛欄坑、永樂禪寺、大紅袍、三花峰、磊石巖、馬頭巖、悟源洞、杜轄巖。
大紅袍是神奇的茶樹,它有與眾不同的生長環境。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的狀元,它生長在武夷山北部的九龍窠中,大紅袍的樹齡已逾千年,現在九龍窠絕壁上僅剩四株,巖縫中滲出的泉水滋養著它們,因而不用施肥它們也生長茂盛。大紅袍茶產量極少被視為稀世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