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案例:當鄉村文化遺產遇上露天博物館

2020-09-23 文旅項目諮詢實戰派

點擊右上角,關注【文旅項目諮詢實戰派】,評論或私信領取項目諮詢表,稻田策劃為您出謀劃策

有人說,露天博物館是有生命的文物,這句話並不為過。在世界各地,一些經典的露天博物館將遊客從21世紀的現代生活帶到18世紀的丹麥村莊或瑞士童話般的農場,這些壯觀的場景不僅美麗,還充滿著歷史的傳奇細節,向人類文明的過往致敬。

世界上的第一批露天博物館成立於19世紀末,當時歐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引起了人們對民間文化和傳統鄉村生活方式的興趣。那時的歷史學家開始從不同地區購買建築物和古蹟,以保留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些建築物,姿態各異,從簡陋的小屋、藝術家的工作室到宏偉的莊園、風景優美的公園,經過後人不斷的重建和修復,如今在生動地講述著歲月長河中傳奇的故事。今天,小編搜集了全球10個最美的露天博物館,一起來探索看看吧!


01

挪威民俗博物館

Norsk Folke Museum

挪威人對於自然和文化的熱愛聞名全球,這裡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博物館——挪威民俗博物館。民俗館裡集中展示了整個挪威的民風民情,讓人們能在一天內「走遍」挪威。

博物館成立於1894年,園內充滿綠色,如同天然形成的公園。博物館內自然散落著從挪威各地搬來的170座住居和民間建築,最古老的一座是有1200年歷史的木板教堂,裝飾有中世紀的精美雕刻和1652年以來的彩繪壁畫。

在農家的房屋內,還有身穿傳統民族服裝的農家女表演手工藝製作,並向來訪者介紹各種建築特色及生活起居等。

在「古老街市」展區,再現了過去的街貌,店鋪和藥店均按照當時的風格布置,遊客可去古老的糖果店裡購物,也可到古斯塔夫教堂作彌撒,還可以參觀薩米文化,選購傳統手工藝品、民族文化和與工藝有關的書籍。在這裡,你可以鮮活地感受到挪威風情和維京時代的歷史氛圍。


02

阿爾薩斯生態博物館

Écomuséed&39;s Palace)門上保留著大英帝國徽章,內部的一面牆壁上整齊排列著18隻長手柄手槍,手槍扇面的兩側有上百把交叉擺設的閃亮軍刀,威武震撼,讓人能深刻的體會到那段殖民史。


05

荷蘭露天博物館

Netherlands Open-Air Museum

荷蘭露天博物館位於荷蘭東部的阿納姆(Arnhem)城郊,建於1912年,於1918年7月13日開始對外開放,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

這座博物館佔地44公頃,內部設有小電車連接不同站點。博物館裡陳列了荷蘭各地區的歷史性建築、農莊和工廠,藏品高達153,000件,包括農用貨車,家用紡織品,區域性服裝和玩具,其中博物館裡點綴著的風車是名副其實的珍貴古文物,最早建於1665年,真實還原了近代以前典型荷蘭農村和小城鎮的環境風貌,展現了過去幾百年間農民,漁民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場景。

遊客也可以親自參與體驗,從18世紀的弗裡斯蘭農莊到19世紀的荷蘭造紙廠,感受古代手工藝的奇妙。

博物館公園還建有多個農場以及許多的娛樂設施,遊客只需花一天,就能了解荷蘭250多年的歷史變遷。


06

丹麥登·蓋姆勒老城博物館

Den Gamle By

在童話之鄉丹麥,登·蓋姆勒老城博物館無疑是童話世界的現實版。博物館於1909年在丹麥奧爾胡斯城(Aarhus)成立,擁有風景秀麗的小鎮風格,半木結構的建築讓人似乎走進了格林童話。

過去10年間,老城博物館以其獨一無二的特色和充滿傳奇色彩的風光迎接著每年超300萬的遊客。在這裡,遊客們可以真實地體驗到舊時丹麥集鎮上,人們生活與工作的風貌。

走在小鎮內,復古打扮的人們和各種童話裡或現實中存在的丹麥歷史人物隨處可見,你可以在他們的起居室和廚房裡體驗舊時的生活,還可以在他們的花園裡聞聞花朵的香氣。

孩子們可以在老城博物館裡嘗試古老的遊戲,或者在博物館數量繁多的收藏品與展覽品中一探究竟。

此外,遊客也可以騎馬、看白鵝,在啤酒窯裡喝一品脫啤酒,或在茶園裡品味咖啡、享受丹麥古法製作的手工糕點,別有一番滋味。


07

奧地利蒂羅爾農場博物館

Museum of Tyrollean Farm

蒂羅爾民間藝術博物館就位於美麗的蒂羅爾州,建於1553到1563年,最早是一座修道院,1785年起改為學校,1829年後成為州立博物館。

博物館主建築為文藝復興風格,院內的連拱廊就是典型的代表。作為歐洲最美麗的博物館之一,這裡陳列著具有濃鬱阿爾卑斯山區民族風情的珍品:房屋起居室、民族服飾、面具及耶穌誕生馬槽等,眾多的展品向人們展示了蒂洛爾州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阿爾卑斯山腳下,品味著濃鬱的奧地利風情,在農場博物館觀賞居民們如何製作奶酪、放牧、煮咖啡,也算是一種美妙的理想生活了。


08

芬蘭伴侶島博物館

Seurasaari

芬蘭伴侶島露天博物館坐落在赫爾辛基市風景如畫的小島——瑟拉薩裡(Seurasaari)上,這是一個開放式的芬蘭民居博物館,又是一個赫爾辛基市民喜愛的休閒勝地。

小島上分布著從芬蘭各地搜集來的各個時期的民居,其中最早的建於公元18世紀。每年夏天很多芬蘭的年輕情侶們都會選擇在這個浪漫的小島上舉行結婚儀式。

在仲夏節的前夜,赫爾辛基的居民們會在小島的海灘上燃起熊熊的篝火來慶祝一年之中最長白晝的到來,伴侶島的仲夏節慶祝活動是全芬蘭最盛大的,小島上每天會有幾次的民間舞蹈表演,以及民間手工藝製作表演。

林間小徑裡分布著許多富有傳統特色的小手工業作坊、舊式工匠和浮木工人,他們身著各式民族服裝,表演風格各異的手工藝品和食品製作,再現了古代芬蘭人勞動和生活的場景,遊客也可以向他們諮詢怎樣將家裡布置為芬蘭仲夏節的風格。

除了仲夏節,這裡還會有舊式婚禮表演:新婚夫婦在一頂色彩鮮豔的傳統遮蓬的庇護下,走向晚會場地,身後跟隨著民族舞蹈的表演者,伴隨著優美的樂曲,邁著輕快的舞步,這對佳人在不停地旋轉,沉浸在無比幸福的喜悅之中。最後登上一艘傳統的小舟,划槳駛向附近的小島,在那裡點燃火把,幸福地演繹「伴侶島」浪漫的含義。


09

羅馬尼亞ASTRA國家博物館

ASTRA National Museum

「ASTRA」國家博物館是羅馬尼亞錫比烏地區最重要的民間露天博物館,於1964年建立,有著300多座舊式房屋和兩個人工湖泊,展示著這裡的民居生活元素和民間文明。

在這個生動的博物館裡,珍藏著超過4萬件藏品,並會定期舉辦許多傳統活動:羅馬尼亞傳統集市、民俗節日表演、手藝工作坊展示等等。漫步在森林裡的人行道,你仿佛走上了一條時空穿越之路,回到幾個世紀前的奧匈帝國。


10

美國普利茅斯博物館

Plimoth Plantation

麻薩諸塞州普利茅斯博物館是美國一個重要的生活史博物館,講述了原住民和英國殖民者在普利茅斯港口沿岸在17世紀的歷史故事。

訓練有素的歷史學家穿著當時的服裝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了解歷史。博物館管理者認為活生生的歷史具有讓參觀者發生轉變的力量,能對你今後看世界的方式產生真正深遠的影響。

2020年是該博物館的400周年。博物館專門展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些展品,例如從英國開到普利茅斯的「五月花二號船(Mayflower II)」的複製品。「五月花二號船」是英國人民贈送的禮物,於1957年由該博物館收藏。

美國普利茅斯博物館如同一個漂浮的課堂,講述著1620年那次航行的歷史。在這樣的博物館中,遊客們沉浸式地身臨其境,用真實和歷史打造的奇境,相比於VR、AR等高科技造就的幻境,讓人更為難忘。

露天博物館既有區別於傳統博物館的較強的遊覽和觀賞性,又以獨特的方式展現著特定地域的文化積澱和歷史脈絡,有較高的旅遊和文化價值。在文旅融合、鄉村振興大力推進的當下,露天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10個案例:當鄉村文化遺產遇上露天博物館
    世界上的第一批露天博物館成立於19世紀末,當時歐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引起了人們對民間文化和傳統鄉村生活方式的興趣。那時的歷史學家開始從不同地區購買建築物和古蹟,以保留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些建築物,姿態各異,從簡陋的小屋、藝術家的工作室到宏偉的莊園、風景優美的公園,經過後人不斷的重建和修復,如今在生動地講述著歲月長河中傳奇的故事。
  • 當鄉村文化遺產遇上露天博物館,10個案例帶你一探究竟
    在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中,越來越多的鄉村文化古蹟面臨倒塌殘毀,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日漸式微。鄉村文化遺產保護成為近年來的熱門話題。然而,鄉村文化遺產保護除了修繕建築之外,還要保護鄉村的生活形態和細節。注重自然環境及建築內部的整體展示,打破傳統博物館的「展館+藏品」的模式,用多元化的動態展示綜合保護區域內自然人文特色資源的露天博物館則是鄉村文化遺產保護的最佳途徑。有人說,露天博物館是有生命的文物,這句話並不為過。
  • 從全球最棒的10個露天博物館,看鄉村文化遺產保護
    鄉村文化遺產保護成為近年來的熱門話題。然而,鄉村文化遺產保護除了修繕建築之外,還要保護鄉村的生活形態和細節。注重自然環境及建築內部的整體展示,打破傳統博物館的「展館+藏品」的模式,用多元化的動態展示綜合保護區域內自然人文特色資源的露天博物館則是鄉村文化遺產保護的最佳途徑。
  • 格雷梅露天博物館——土耳其的世界文化遺產
    第一次參觀天然博物館,很是好奇,原來就是露天的場所。古羅密可分三部分:天然博物館、Goreme市及Goreme山谷。在停車場就可以看到露天博物館的雄偉和壯麗了,看到車輛參觀的人也很多。博物館有租借耳機講解的,但就是沒有中文。
  • 10個鄉村改造案例
    10個鄉村改造案例「鄉村振興」或許將成為今年的關鍵詞2月的中央一號文件以及李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望山生活」與西溪南鎮政府及鄉民,通過合約的方式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建立共同管理遺產村落的機制審查村級規劃,在修補舊建築的基礎上發展民宿、開辦文化創意活動等,並用「拼貼」方式,規劃新鄉村民居和服務設施,從而保護並激活鄉村文化遺產。
  • 世界文化遺產之格雷梅露天博物館
    有人說:到土耳其,一定要去卡帕多西亞,如果到卡帕多西亞只能去一個景點,那一定是格雷梅博物館了。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格雷梅露天博物館就被列為世界自然及文化雙重遺產。格雷梅露天博物館位於陡峭的山谷之中,濃縮了卡帕多西亞的自然、歷史和人文,匯集了三十多個大大小小不同特色的石窟教堂。格雷梅的意思是「讓你看不到」,這些石窟始建於公元4世紀,最初由躲避政治迫害而遷移到卡帕多西亞的基督教徒所修。為掩人耳目,他們將山體鑿空修建教堂,內部刻畫著色彩斑駁的壁畫,美妙絕倫。
  • 看歐洲最大露天博物館,是如何實現文化活化和鄉村振興的?
    鄉村是我們繁衍生息的地方,先輩先祖的靈魂在這裡依附,中華民族的文脈在這裡傳承,這裡的一磚一瓦皆為歷史。然而,在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中,越來越多的鄉村文化古蹟面臨倒塌殘毀,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日漸式微。因此,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來展開一場鄉村文化遺產的保衛戰變得十分迫切。而提到鄉村文化遺產保護,我們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修建博物館,修繕古建築等。
  • 格雷梅露天博物館——匯聚了30多個石窟教堂,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格雷梅露天博物館——濃縮了卡帕多奇亞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歷史,匯聚了30多個石窟教堂,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格雷梅露天博物館——濃縮了卡帕多奇亞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歷史,匯聚了30多個石窟教堂,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格雷梅露天博物館——濃縮了卡帕多奇亞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歷史,匯聚了30
  • 鄉村生態博物館
    在美國稱之為「鄰裡博物館」,在瑞典稱為「露天博物館」或「民俗博物館」……生態博物館挖掘當地人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發展過程。03生態博物館的概念以一種永久的方式在特定的區域內,由當地居民參與、觀察研究、具有保護和陳列功能。強調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一體性,用於展現所在地區的生活方式。國際博物館協會認為生態博物館是通過科學、教育、文化等方式,實現管理、研究、開拓和利用全部遺產(自然環境、文化遺產)。
  • 品讀歐洲露天博物館
    群眾雜誌已訂閱隨著現代化和城市化的強勢推進,歐洲的鄉村和小鎮民居建築、民俗文化以及勞動方式日漸式微。一些有識人士提出要保護好鄉村文化遺產,留住人們生長的根和綿綿的鄉愁,於是露天博物館應運而生。1891年建在斯德哥爾摩一座小島上的斯堪森露天博物館是歐洲乃至世界上第一座鄉村露天博物館,創辦者是一位全心全意保存「古老瑞典」的歷史教師。
  • 德國鄉村文化景觀:保護與傳承
    鄉村旅遊對文化景觀的保護有著怎樣的作用?本文以鄉村文化景觀保護的意義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分析德國鄉村文化景觀的特徵以及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德國經濟社會轉型中的演變,並概括介紹保護與發展鄉村文化景觀的組織機制,最後選取露天博物館為例闡述鄉村旅遊發展的意義,旨在為我國鄉村地區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傳承提供有益的啟示。
  • SMART頭條 | 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古村落鴉石村的鄉村旅遊開發經驗
    ▬本期SMART將帶大家了解古村落鴉石村來自「睿途旅創」古村落是祖先留下來的不可再生的寶貴遺產。保護好古村落,喚醒、搶救、傳承、弘揚蘊含其間的民族傳統特色文化,進而開發利用好古村落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一個重大課題。
  • 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古村落鴉石村的鄉村旅遊開發經驗!
    古村落是祖先留下來的不可再生的寶貴遺產。保護好古村落,喚醒、搶救、傳承、弘揚蘊含其間的民族傳統特色文化,進而開發利用好古村落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一個重大課題。目前,在傳統古村落保護與開發利用方面,我們面臨很多難題,例如,如何把握旅遊開發的尺度,如何留住古居民等。
  • 不用出國遊,也能宅家看全球最棒的10個露天博物館
    有人說,露天博物館是有生命的文物,這句話並不為過。世界上的第一批露天博物館成立於19世紀末,當時歐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引起了人們對民間文化和傳統鄉村生活方式的興趣。那時的歷史學家開始從不同地區購買建築物和古蹟,以保留珍貴的文化遺產。
  • 從首個世界文化遺產落鴉石村,看傳統古村落的鄉村旅遊開發經驗!
    古村落是祖先留下來的不可再生的寶貴遺產。保護好古村落,喚醒、搶救、傳承、弘揚蘊含其間的民族傳統特色文化,進而開發利用好古村落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一個重大課題。目前,在傳統古村落保護與開發利用方面,我們面臨很多難題,例如,如何把握旅遊開發的尺度,如何留住古居民等。
  • 鄉村休閒農業案例:當民宿遇上茶
    這不,全國各地湧現了許多鄉村民宿,各個都如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意境,讓人心嚮往之。 但你有沒有發現,這些民宿中,如果還有茶的元素,比如茶山、茶室、茶院,哪怕是個古樸簡陋的茶桌,都會讓民宿的氣質biubiu提升。
  • 「博物館+」的跨界創新,讓文化遺產走入千家萬家
    博物館旅遊是對博物館文化展示功能的拓展。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館因其強烈的文化體驗感而被凸顯。博物館作為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播的重要載體便擔起了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的責任和使命。那麼,博物館應該如何挖掘館藏資源文化內涵,向觀眾講好展品背後的故事,讓文化遺產走入千家萬戶?「博物館+」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 屢被打卡的鄉村博物館,何以成為鄉村新寵兒?
    安吉模式:最大的生態博物館群  相較於其他鄉村博物館的要麼閉館、要麼無人問津不同,安吉生態博物館則吸引了大量的旅行團和學生參觀遊覽,這與其特有的壯觀的生態博物館群密不可分。  生態博物館是一種以特定區域為單位、沒有圍牆的「活體博物館」。它強調保護、保存、展示自然生態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生性,以及人與遺產的活態關係。
  • 甘肅省文化遺產「歷史再現」工程博物館名錄(第一批)
    省博物館協會 省旅遊協會  2015年4月17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關於印發甘肅省實施文化遺產「歷史再現」工程意見的通知》(甘政辦發〔2015〕48號),標誌著甘肅省文化遺產「歷史再現」工程(以下簡稱「歷史再現」工程)全面啟動。
  • 用設計力量打造最美鄉村的10個案例
    ,整潔漂亮的鄉村往往能帶來更多的關注度以及流量,吸引更多的遊客,甚至可以放大當地產業的文旅宣傳。 在中國也有不少這樣子的案例,在鄉村改造成功的同時,也改變了當地人民的生活。道明竹藝村 道明竹藝村位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所在地崇州道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