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綠色有機水稻示範基地落戶海關幫扶村

2020-12-12 廣州日報

11月11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陽江綠色有機水稻分中心在拱北海關定點幫扶村—陽江市自由村正式成立。當天,袁隆平院士通過錄像視頻發言,對該項目的落成表示祝賀。同時,「超優千號」雜交水稻喜獲有機認證。目前,「超優千號」綠色有機水稻在自由村示範基地共種植有30畝,當日開鐮測算畝產達480多公斤。

據了解,該項目由中植企業集團下屬公司經營,聘請當地村民種植,是袁隆平院士在國內的首家綠色有機水稻示範基地。該基地利用有機廢棄物轉化的生物菌肥,改良中低產田、鹽鹼地、農荒(田)地,種植綠色環保、優質的有機農產品及超級雜交水稻,通過創建「廢棄物—生物菌肥—土壤改良—有機種植」的循環經濟模式,使雜交水稻由「產量稱譽」上升到「綠色有機品質」。

種植有機水稻對水、土、空氣和肥料等都有嚴格的要求,而且種植過程中不能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以及農藥。拱北海關作為自由村對口幫扶單位,依託該關技術中心生態安全實驗室的技術力量,在水稻項目選址和配套監測上給予了技術支持。海關技術人員對30多份土壤樣本進行了檢測,確定了示範基地落戶點。種植期間,還對生物發酵有機肥進行了對比檢測,出具了4份專業報告,為有機認證提供了重要依據。

目前,自由村在拱北海關幫扶下,已經達到了脫貧退出標準,正在推進高村旅遊扶貧項目和百香果種植基地建設。有機水稻示範基地的落成,將為自由村的鄉村振興插上科技騰飛的翅膀。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陳治家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陳治家通訊員林妍燕、俞波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劉影

相關焦點

  • 拱北海關助力科技扶貧結碩果 袁隆平院士綠色有機水稻示範基地落戶...
    圖為:拱北海關駐村幹部張程與有機水稻種植專家進行技術交流 俞波/攝圖為:村民收割有機水稻 俞波/攝11月11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陽江綠色有機水稻分中心在拱北海關定點幫扶村——陽江市自由村正式成立
  • 袁隆平院士團隊超級雜交有機水稻示範基地驗收儀式在陽春舉行
    11月11日,袁隆平院士團隊超級雜交有機水稻示範基地驗收儀式在陽春舉行,儀式上,陽春市戰略合作夥伴中植同惠生物工程(廣東)有限公司獲有機轉換認證證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玉燭,陽江市副市長丁錫豐,中植企業集團營運長牛佔斌,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處長龍成,社會各界涉農企業相關人員等參加了活動。
  • 袁隆平超級雜交有機水稻在陽江陽春試種成功,畝產超過600公斤!
    金秋時節,稻穀飄香,時下正是晚造水稻收穫時節。筆者獲悉,由袁隆平院士團隊在陽江陽春春灣鎮自由村高村自然村試驗種植的超級雜交有機水稻進入成熟期,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   筆者在高村超級雜交綠色有機稻試驗田看到,該片試驗田面積31畝,主要種植有「湘兩優900」和「超優千號」兩個品種,是袁隆平團隊在廣東省的第一個試驗示範基地。
  • 袁隆平院士領銜建設!隆平院士港落戶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
    5月7日,記者從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獲悉,該區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長沙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選址黃埔長洲島建設隆平院士港,共同打造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黃埔區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勇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籤約,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鄒學校、劉少軍、劉仲華現場見證。
  • 中植系旗下生物公司助力超級雜交有機水稻「超越千號」試驗成功
    近日,中植系旗下的中植同惠生物工程(廣東)有限公司,通過把汙泥(淤泥)生活垃圾,轉換有機質、生物菌肥等方式進行土壤改良,在「超越千號」超級雜交有機水稻的栽培過程中表現優異,為陽春有機水稻種植示範基地的驗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 袁隆平院士領銜,在廣州黃埔長洲島打造隆平院士港
    5月7日,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長沙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大力支持該中心在黃埔長洲島設立「粵港澳大灣區中心」,開展雜交水稻種質創新、新品種選育、病蟲草鼠綜合防治、綠色高產栽培等前沿研究項目,包括第三代雜交稻新品種選育、水稻病蟲草鼠綠色防控、耐鹽鹼水稻新品種選育以及超級雜交稻綜合栽培技術等當前水稻最新技術的研發。
  •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2020年耐鹽鹼水稻面積預計達百萬畝
    青島市城陽區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開工。 胡耀傑 攝袁隆平海水稻團隊:2020年在中國示範種植耐鹽鹼水稻面積預計達百萬畝中新網青島3月5日電 (記者 楊兵 胡耀傑)在5日舉行的青島市城陽區鹽鹼地稻作改良萬畝示範基地開工儀式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海水稻研發團隊表示,今年在中國示範種植耐鹽鹼水稻的面積預計可達百萬畝。
  • 參試雜交水稻900餘種!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今日收割
    這些試驗田裡的水稻   可來頭不小   ↓↓↓   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   2020年9月7日,蓮都區人民政府與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湖南長沙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這標誌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團隊正式牽手蓮都發展。
  • 隆平院士港落戶長洲島!將打造農科「黃埔軍校」!
    袁隆平院士再次牽手黃埔隆平院士港落戶長洲島我區再添「國字號」高端科技創新平臺!昨天,我區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長沙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選址長洲島建設隆平院士港,共同打造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黃埔區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勇與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籤約,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鄒學校、劉少軍、劉仲華現場見證。
  • 廣州:隆平院士港落戶長洲島
    黃埔區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勇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籤約,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鄒學校、劉少軍、劉仲華現場見證。2月26日,由袁隆平院士選址、謀劃、提名的隆平公園,作為該區「百大項目慶百年」重大項目之一正式啟動建設,一期項目水稻種植工作全面開啟。4月28日,隆平公園正式開園,成為廣州市級農業公園創建單位。
  • 袁隆平團隊又幹了件大事|袁隆平|海水稻|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10月1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袁隆平「超優千號」創鹽鹼地水稻平均畝產量802.9公斤專家表示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可以多養活一億人口」「海水稻」是指能夠在一定濃度鹽鹼地中生長的水稻品種2016年10月12日由袁隆平領銜的「海水稻」研發中心正式落戶青島籤約儀式上袁隆平院士表示,將在三年內打造出畝產300公斤的「海水稻」成立於2016年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
  • 工程院院士袁隆平90大壽:9層生日蛋糕上植水稻
    只要上午9時30分左右,接到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到辦公室上班後打來的第一通電話,他便會「心頭一緊」:自己照看的那塊水稻試驗田,應該又「壞事」了。 這不,近日連續兩天,在相隔整整24小時的上午「9時30多分」,他都收到了袁隆平的「問責」電話。 「8月9日,袁隆平院士就滿90歲了。但加盟『90後』的他,沒覺得自己應該休息。雜交水稻真的浸入他的血液裡,是他的命根子,他的魂。」
  • 沈曉明在三亞看望袁隆平院士
    沈曉明在三亞看望袁隆平院士海南日報三亞12月23日電(記者 況昌勳 特約記者 王江順)12月22日,省委書記沈曉明到三亞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基地看望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代表省委、省政府對袁隆平院士長期以來給予海南科技創新特別是種子創新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並送上鮮花,祝福袁隆平院士身體健康
  • 袁隆平海水稻示範項目青島開工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帶領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5日啟動萬畝耐鹽鹼超級雜交水稻示範種植項目,工人們當日率先對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5000畝鹽鹼地進行開墾整理,數百臺現代農業機械正在同時作業,千畝鹽鹼地從一片荒蕪變身春耕熱土。
  • 袁隆平新高度!第三代雜交水稻成功衝關
    2019年6月3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掛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筆籤名的「告示」,他給團隊定下了「三大新目標」:超高產衝刺、耐鹽鹼水稻及第三代雜交水稻。一年多過去,袁隆平的三大目標任務都有了新「產出」。
  • 袁隆平院士死磕4年的袁蒙稻:比五常好吃、比大米更養人
    而另一位同為院士的90多歲的老人,把一生的時間奉獻給了水稻,奉獻給了國家··· 袁隆平院士作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兩大夢想眾所皆知:一是「水稻比人高,禾下可乘涼」,即水稻畝產過1000公斤,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二是「雜交水稻覆全球」,解決全世界的糧食安全問題。
  • 袁隆平與神奇的「海水稻」
    袁隆平,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創造了水稻畝產上千公斤的世界紀錄,其畢生追求的目標在於如何能夠讓水稻更高產。已經88歲的袁隆平不久前透露,他目前正在攻克雜交水稻的兩個難題,一個是雜交水稻大面積示範畝產1200公斤,而另外一個則是研發「海水稻」。
  • 袁隆平:「海水稻」若成功可多養活1億人口,「海水稻」再獲高產
    但是,我們還有十幾億畝的鹽鹼地,而這些鹽鹼地當中能夠種植水稻的有近2億畝。如果能夠將這近2億畝鹽鹼地開發成高產水稻田,那麼,我們就不用再為糧食安全問題而擔憂了。正是基於此,2016年10月14日,我國在膠州灣北部設立了30畝海水稻科研育種基地,成立了由袁隆平擔任主任和首席科學家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該機構成為我國首個國家級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
  • 袁隆平的試驗田,就在廣州「世外桃源」小島上
    黃埔區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勇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籤約,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鄒學校、劉少軍、劉仲華現場見證。袁隆平院士領銜,建設隆平院士港該項目由袁隆平院士領銜,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鄒學校、劉少軍、劉仲華等鼎力支持。
  • 袁隆平超級稻與萬年水稻的「邂逅」
    據了解,「湘兩優900」是袁隆平團隊選育的秈型兩系超級雜交稻組合,今年在浙江金華新增萬畝,而金華浦江是重要栽種地之一,光上山遺址周圍就栽種了300畝。上山遺址位於浦江縣黃宅鎮境內。200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到上山的一次實地考察,讓上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坡,成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考古界的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