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陽江綠色有機水稻分中心在拱北海關定點幫扶村—陽江市自由村正式成立。當天,袁隆平院士通過錄像視頻發言,對該項目的落成表示祝賀。同時,「超優千號」雜交水稻喜獲有機認證。目前,「超優千號」綠色有機水稻在自由村示範基地共種植有30畝,當日開鐮測算畝產達480多公斤。
據了解,該項目由中植企業集團下屬公司經營,聘請當地村民種植,是袁隆平院士在國內的首家綠色有機水稻示範基地。該基地利用有機廢棄物轉化的生物菌肥,改良中低產田、鹽鹼地、農荒(田)地,種植綠色環保、優質的有機農產品及超級雜交水稻,通過創建「廢棄物—生物菌肥—土壤改良—有機種植」的循環經濟模式,使雜交水稻由「產量稱譽」上升到「綠色有機品質」。
種植有機水稻對水、土、空氣和肥料等都有嚴格的要求,而且種植過程中不能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以及農藥。拱北海關作為自由村對口幫扶單位,依託該關技術中心生態安全實驗室的技術力量,在水稻項目選址和配套監測上給予了技術支持。海關技術人員對30多份土壤樣本進行了檢測,確定了示範基地落戶點。種植期間,還對生物發酵有機肥進行了對比檢測,出具了4份專業報告,為有機認證提供了重要依據。
目前,自由村在拱北海關幫扶下,已經達到了脫貧退出標準,正在推進高村旅遊扶貧項目和百香果種植基地建設。有機水稻示範基地的落成,將為自由村的鄉村振興插上科技騰飛的翅膀。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陳治家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陳治家通訊員林妍燕、俞波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