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也叫生薑,原產亞洲東南部熱帶森林地區,我國自古栽培,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蔬菜。那麼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生薑豐產栽培技術的的具體操作以及注意事項吧。
生薑豐產栽培技術
1.嚴格輪作
根據山東姜區的經驗,生薑最好的前掛是經充分休閒的大豆田,切忌連作和作菸草、白菜的後茬,可和禾本科作鑽進行2-3年的輪作,也可進行合理的間種套作。如在姜田中套種小麥,在春豆角或馬鈴薯畦埂上套種姜,都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2.精選良種
要因地制宜選用優良品種,播種前,把上年留的姜種,要精細挑選,選擇肥大、無傷口、無病蟲害的新鮮姜塊做種用。不要購買病區的姜塊作種,以免傳播病害。
3.困種催芽
困種就是在播種前40多天進行曬姜和困姜。它的好處是提高姜塊的溫度,殺死病菌,進行姜塊表面消毒,促進養分的分解,使姜芽更健壯。困種的方法:上午把挑選好的姜塊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曬,中間要翻動1~2次,下午,在無陽光時搬進室內堆積,過3~4天後,再搬出曬一天,傍晚收入室內,再堆積3~4天,像這樣反覆進行3~4次,室溫保持11~16℃。
困種以後,用筐或大缸把姜盛起來,缸周圍和上面覆蓋麥秸或草苫進行保溫。也可以放在暖室或陽畦土炕等處催芽,在底部先鋪一層3寸厚左右的麥糧,周圍圍上兩層草紙,然後把姜種整齊排上,排好後先晾2~3小時,再蓋到上面2-3層草紙。草紙上面再蓋上3寸厚左右的麥糧,最後,在上面再蓋一層草苫保溫。也有的地方用蒲包進行保溫催芽的。無論用哪種方法,溫度要保持在21-28℃,空氣相對溼度要求80~35%,在這樣的溫、溼度條件下,約20天左右,就可長出1.5釐米左右的芽子。在裁種以前,要把催好芽的姜種劈開,每塊1.5~2兩左右,上面具有1~3個壯芽。也有的姜農在栽種時,一塊姜上只留一個壯頂芽,使養分更集中。
4.整地施肥
生薑根系錢,分枝少,主要根系集中生長在薑母上。因此,要求上壤疏鬆,才能利於根系的發育。冬季要冬耕或深翻,春天早耙地,每畝要施圈肥1萬斤,草木灰100~250斤,有的地區用河泥、溝泥做基肥,保水力強,肥效長,是一條好經驗,基肥最好集中施用,按1.6尺開溝造埔,再在溝的南側開一小溝,把基肥施入,並與土摻勻。
5.生薑栽種
姜不耐寒,一般春季旬平均氣溫20℃左右時才可播種,但根據情況可適當進行早播,如用地膜覆益,播種期可提前15-20天。生薑多用條溝排栽的方法,把土間南翻,做成東西畦,畦寬8寸,深3寸,埂寬也是8寸,整好播種溝後,溝底結合播種撒入種肥和農藥,溝內澆水,待滲水下後,進行播種。播利時,把姜種姜芽朝上排入溝內,4~5寸的株距,要做到平鋪、輕按,芽朝南,招種後,覆土1.5~2寸厚即可。
6.加強田間管理
播種後要及時攏平畦面,為了避免日光直曬姜苗,要及時在姜溝南側畦埂邊插上穀草或綠葉樹枝,造成花葯涼,在立秋前後,天氣轉涼時拔除。有的地區採用間種莧菜、小白菜遮蔭,還採用和麥田間作的辦法,麥子收割時,只割穗,留下麥杆遮蔭,都是好辦法。
生薑的苗期管理主要是鋤草和鬆土,促使主莖迅速發育,分枝及早形成。苗齊後,先進行澆水,澆水兩天後進行淺鎖鬆土保城。以後要根據士壤的乾濕情況,及時進行澆水,每次澆後要及時淺鋤,使土壤見溼見幹。生薑苗期怕草害,要經常拔除雜草。適當進行追肥,苗期可追施速效氮肥1-2次,或者在地上長出3枝姜苗時,追施腐熟的大糞,每畝1000~2000斤,追施時,可在姜溝北側開溝,溝深1.5寸,施入大糞後封溝蓋土。在根莖生長盛期要追肥2~3次,並適當補充鉀肥,結合分次進行培土。
立秋前後,天氣轉涼,姜塊迅速生長,這時候培土要厚一些,使原來的姜溝成為壠,原來的壠背成為溝,以防止倒伏,利於姜塊的迅速膨大。在根莖生長期,要不斷進行說水,在收穫前一周要停水控姜,這樣的姜利於貯存。在霜降前後,莖葉枯黃時進行收穫。收穫時,先去掉盞葉,再用手拔棵掘取,儘量勿造成傷破。收穫的姜,放在預先備好的深井窖貯存,井窖深5米左右,在井底兩邊挖1-3個洞,把姜用沙層積在內。入窖後要求溼度大,溫度在20℃左右,使收穫時掰成的傷口很快癒合,入窖10天以後,再用泥密封客口,窖口上只留下一個通氣眼,用這樣的方法,可長期保存生薑。
今天的生薑種植經驗就介紹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