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廣東絲苗米標準發布!張洪程劉耀光王豐等大咖論「稻」
【公眾號】農財網種業寶典2018-11-01 11:40:39
閱讀(14011)
8位專家、行業人士,從育種、生產、加工、品牌建設等位廣東水稻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10月31日,在廣東(雲浮羅定)稻米節暨廣東首屆稻米產業發展大會現場,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展位人氣頗旺,米香四溢,吸引眾多嘉賓駐足品嘗。廣東省副省長葉貞琴品嘗了聚龍澳絲米、鄉意濃大米、金良稻豐客家絲苗米後,對其口感讚不絕口。
在農業供給側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4月28日,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下,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成立,聯盟旨在把科研、種業、米業等稻米產業鏈資源整合起來,重點做好優質品種培育,絲苗米相關標準制定和絲苗米品牌打造。近半年來,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為打造廣東絲苗米品牌、提升廣東大米產業核心競爭力,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廣東省副省長葉貞琴
葉省長深表讚賞。他指出,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廣東稻米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要以廣東特色絲苗米為抓手,提升大米品質、振興大米產業,打造絲苗米國家級品牌,希望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發揮引領作用,早日打造「廣東絲苗米」公用品牌。
在廣東(雲浮羅定)稻米節暨廣東首屆稻米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式上,由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制定的廣東絲苗米品種標準、產品標準、廣東絲苗米整體標識發布,「美香佔2號」「象牙香佔」成首批認定的廣東絲苗米品種,聚龍澳絲米、鄉意濃大米、金良稻豐客家絲苗為首批廣東絲苗米產品,廣東源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梅州市稻豐實業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為首批廣東絲苗米品牌創建企業。
開幕式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為創建廣東絲苗米品牌,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還發出了「重科研、強質量、樹品牌、講信用」的倡議,共同打造好、維護好廣東絲苗米品牌,為廣大人民提供優質、綠色、高價值的好大米。
絲苗米是嶺南傳統優質大米的代名詞,是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秈稻優質稻米,米粒纖絲苗條、晶瑩剔透,米飯油光亮麗、香滑可口,享有「米中之碧玉」「飯中之佳品」等美譽。廣東是絲苗米的故鄉,優質稻育種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美香佔2號」「象牙香佔」「增科新選絲苗1號」在2018年首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中榮獲十大優質秈稻金獎品種。
上世紀,廣東絲苗米風靡全球,打開了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但近年來,國內外米業市場成長很快。儘管廣東大米也出現了羅定稻香園、亞燦米等品牌,但整體實力不強,相對於五常大米、泰國香米等品牌,廣東缺少大企業、大品牌。當前優質絲苗米品種基本都是10年前品種,主要原因是種業米業的脫節,不能形成利益鏈的互補。振興廣東絲苗米品牌迫在眉睫。
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通過聯盟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技術推廣和企業等各方資源,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提高聯盟成員在廣東絲苗米產業領域的研發、生產及加工水平,提高副產品的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截至10月31日,共有 98 家單位成為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會員。本次會上,重點展示了20多個聯盟單位的產品。
田間觀摩
10月30日,在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良種展示基地,葉貞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等人觀摩了「美香佔2號」「象牙香佔」「青香優132」等150多個絲苗米類型品種(組合)的田間長勢,與在場人員一同探討廣東絲苗米的歷史和現狀。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理事長林青山介紹,本次良種展示共徵集了150 多個絲苗米品種和苗頭組合,絕大部分是雜交稻品種,少部分是常規稻品種,其中一些品種的米質已經超過了泰國香米,此外還展示了三控栽培技術、香米增香栽培技術等綠色生產技術5項。
他表示,通過新品種新技術的集中展示,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將進一步解決市場對綠色、優質、專用新品種的需求,並配套推廣標準化、輕簡化的綠色生產技術方案。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黃斌民表示,廣東要加強,品種優質化的選育種力度,以縣域為單位,打造一批標準化稻米生產示範縣,要加快向國家申報「廣東絲苗米」區域公用品牌,以「產品品牌 企業品牌 區域品牌」為抓手,全面全方位整體打造,創響廣東絲苗米品牌。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黃斌民
廣東首屆稻米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論壇現場
10月31日下午,廣東首屆稻米產業發展論壇在羅定舉行。本次論壇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雲浮市人民政府主辦,羅定市人民政府、雲浮市農業局、雲浮市旅遊局、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承辦。論壇邀請了8位專家、行業人士,從育種、生產、加工、品牌建設等位廣東水稻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揚州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張洪程院士作《推行綠色生產方式,發展中高端優質米》報告
廣東發展特色優勢絲苗米產業,找對了路,要打造絲苗米的高端品牌。中高端稻米是指符合綠色食品標準與符合有機食品標準的優質稻米,或者是具有農產品地理標誌的品牌優質稻米,簡單來說就是綠色、安全、好看、好吃。
發展中高端優質稻米,綠色是前提,水稻生產必須全程實施健康栽培。水稻綠色健康栽培就是稻田通過全程綠色栽培管理,改善稻田生境,提高水稻自身素質,增強自身抗災能力。同時採取生態調控、物理調控、生物防控與精準高效施藥相結合,有效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實現水稻健康生育與綠色增效。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耀光作 《基因編輯技術和多基因疊加轉化技術及其在水稻改良中的應用》報告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改良的水稻性狀。包括水稻生育期(抽穗期),株型、株高,穗型、穗粒數、粒重、粒型、外觀品質,稻米直鏈澱粉含量,香氣,育性(光溫敏不育,遠緣雜種育性),抗稻瘟病、抗白葉枯病、抗蟲性,降低稻米中重金屬含量及其它性狀。
國糧武漢科研設計院教授級高工謝健作《稻米產後全程減損技術》報告
在國家要求產後節糧減損、企業要求提質增效、消費者要求安全營養的背景下,稻米產後全程減損十分必要。全程減損內涵指的是減少數量損失、減少營養損失、減少資源損失,全方位的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出米率、提高品質。
產後全程減損技術主要包括標準規範、稻穀收儲、工廠建造、精細管理四個方面。稻穀收儲要做到適時收割、及時脫粒、保質乾燥、保質儲存;工廠建造總體設計上要生產設施儘量靠近、人工搬運儘量減少 ,流程設計要減少爆腰、碎米,粳稻、秈稻實現分線加工;精細管理包括乾燥、清理、礱穀、碾米、包裝等環節。
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豐作《廣東水稻優質化育種進展》報告
廣東比鄰港澳,經濟較為發達,對優質稻米有很大的需求,為拓展外銷出口與內銷自給兩個稻米市場,廣東非常重視稻米品質,並率先開啟了水稻優質化育種。目前,水稻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轉型時期,水稻育種 除了高產、優質、抗病等三大傳統育種目標不變之外,還需要特別關注抗倒伏、高整精米率、重金屬低吸收等方面。
廣東稻米產業發展要突出廣東絲苗米粒型特色,走與長大粒泰國米、短圓粒東北米、日本米不同的路線,塑造廣東大米獨特形象,有利於廣東絲苗米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研究員林青山作《發揮聯盟優勢,推動絲苗米產業發展》報告
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的宗旨是推動廣東絲苗米產業在國內外影響力和提升我省大米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聯盟任務是圍繞廣東絲苗米產業的發展,促進聯盟成員之間的資源、信息共享和互惠互利;組織聯盟成員技術創新、產品(品種)開發開展合作,協調其他社會資源,提升聯盟成員的競爭力。
接下來,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將開展優勢生態區域劃定,開展良種繁育及基地建設,加快制定種植技術規程、品種和產品認定辦法,創建區域品牌,加快品牌宣傳推廣。
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鍾振芳作《水中鯉廣東絲苗有機米生產與品牌建設》報告
廣東絲苗有機米全產業鏈也就是科技的全產業鏈,土壤肥料、生物防治、全程機械化、現代化加工、市場銷售與溯源防偽、種源六大環節環環相扣,構成了整個產業鏈條。有機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要堅持生產性、生活性、生態性的「三性」合一定位。除此之外,有機絲苗米未來應在區域品牌建設、深加工、雲計算上進行更深一步的賦能,以求得突破。
羅定市稻香園農業發展公司董事長陳炳佳作《如何打造優質品牌》報告
「只有品質才能成為品牌基礎。」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國內大米同質化問題嚴重,質量參差不齊、品種混雜,企業品牌意識淡薄,難以抵抗外來大米價格優勢的衝擊。廣東絲苗米應該研發出有代表性的優質品種,由品種形成品牌。
如何加強品質?陳炳佳建議,絲苗米企業要自律,嚴格把控產品質量關,設定由原材料到加工、銷售環節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產品安全質優。除此之外,農業信息化很關鍵, 智慧雲農業四情物聯網大數據系統、全程視頻監控的追溯系統,方便消費者通過信息管理髮布平臺、手機、電腦上網方式查閱產品信息,進行跟蹤溯源,提高對品牌、產品的忠誠度,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陳炳佳同時強調,注重品質的同時還注重包裝,給人們的心理暗示作用。讓消費者覺得每粒米都富有內涵、地域特色和企業情懷。
廣州交易所集團、廣州農村產權交易所董事長劉曉鴻作《促進品種權轉化 助力農產品上行》報告
市場對品牌型產品的需求旺盛,品牌代表著信譽,品牌是保護和擴大市場份額的不二選擇。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農業發展明顯落後於二三產業的發展。現在農業正式進入了國家發展的視野,突破農業領域瓶頸,讓第一產業煥發活力,是加快推動廣東省加快發展的根本依託。
近年來,農交所一直在農業產業等方面尋求新的突破。目前,品種權的保護和轉化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農產品交易所對接品種權的輸出方和需求方的需求,通過交易諮詢、交易方案策劃、交易見證等,確保交易雙方在農交所提供的交易模式中,順利實現權力、責任、義務的主張和履行,達成品種權轉化交易。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