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縣概況
藤縣位於廣西東南部,毗鄰珠江三角洲,與廣東、香港、澳門一水相連。全縣轄16個鄉鎮,總面積4000平方公裡。全縣總人口100萬人。200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分別比 2006 年增長55.2%、116%、248%和43.8%。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全區綜合排位從2006年的72位晉升到2007年的37 位,2008 年的第4位。
藤縣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鈦鐵、黃金、重晶石、花崗巖、鉛鋅、矽等20多種。其中鈦礦貯藏量大,品位高,總儲量約4000萬噸;高嶺土儲量超過3億噸。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林木蓄積量達739.8萬立方米;農副產品主要有稻米、無籽西瓜、香芋、粉葛、木薯、茶葉、桑蠶、龍眼、沙田柚等,其中無籽西瓜種植面積達10萬畝,年產量25萬噸;香芋種植面積1.5萬畝,總產量約2.5萬噸;粉葛種植面積1.6萬畝,年產粉葛約3萬噸。藤縣是全國農業綜合開發百強縣、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全國綠化百佳縣,是全國商品糧食基地縣、全國松脂生產基地縣、全國晚熟江口荔枝生產基地縣。
藤縣工業企業快速崛起,初步形成了以金茂鈦白有限公司為龍頭達產後預計年產值超10億元的鈦白產業;以日成林產化工有限公司為龍頭達產後預計年產值超3億元的松脂產業;以金達造船公司為龍頭預計年產值超億元的造船業;以新中陶陶瓷有限公司為龍頭達產後預計年產值超10 億元的陶瓷產業;以悅生電氣、豪珀家電生產項目為代表達產後預計年產值超10 億元的五金電器產業,以管樁生產、鞋業生產、騎樂多自行車生產為代表達產後預計年產值超20億元的加工製造業,以威彩印刷為代表達產後預計年產值超7億元的高科技產業等等。
縣境內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全縣水力資源總量達25.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達23.26萬千瓦。縣內水陸空交通便利,已通車的洛陽至湛江鐵路、建設中的南寧至廣州城際高速鐵路、柳州至肇慶鐵路、岑溪至羅定等四條鐵路和南寧至梧州、平南至梧州、桂林至梧州、平果至梧州、包頭至茂名、柳州至梧州等五條高速公路從縣境穿過,321國道、南寧至梧州、藤縣(潭東)至蒼梧(新地)、藤縣(太平)至蒙山(陳塘)、藤縣至容縣以及太平至潭東五條二級公路貫通縣境,西江沿北迴線從縣境中部流過,把縣轄區分成藤南、藤北兩大片。西江河船運最大通航能力為3000噸級船舶,客貨船上可達南寧、柳州,下可達廣州、香港、澳門等地。梧州市長洲水利樞紐於 2008年建成,在藤縣地域形成約100公裡庫區,籌建中的深水碼頭具10×2000噸泊位。
2007年,隨著佛山政府產業整治以及大企業產區布局,大批企業開始外遷,但經過近兩年的實踐證明,企業北遷並非一條成功的道路,此時的梧州藤縣就開始綻放光芒。其距離陶都佛山目前僅需3 個多小時的車程,建設中的南寧至廣州城際高速鐵路完工後,到達藤縣僅需1個半小時。這裡的語言、生活習俗和廣東如出一轍,豐富的陶瓷礦產原料以及政府的優惠政策讓位於藤縣的梧州陶瓷產業園中和區的優勢得天獨厚。
大時代——中國西部大開發12省(市)區最東南的城市
梧州是一座有著2100 多年歷史的美麗古城,位於廣西東部,與廣東及香港、澳門一水相連,是中國西部大開發12省(市)區中最東南邊的城市,是接受粵港澳產業、技術、資金轉移和經濟輻射的最前沿地區。1988年3月,國務院將梧州市列為沿海經濟開放地區。2000年,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梧州成為全國少有的既享受沿海開放區優惠政策又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及民族自治區地方政策的 「三優惠」地區。梧州自古便是嶺南著名的商埠,對外通商已有100 多年的歷史,是廣西、雲南、貴州、四川商品出入門戶。也是泱泱華夏造瓷之重鎮,中和窯瓷和江西景德鎮瓷以及福建德化瓷形成瓷業三鼎。而梧州陶瓷產業園就坐落在梧州市藤縣縣城東部,公路、鐵路、水路交通便捷,周邊陶瓷原料極其豐富。園區遵循人性化的理念,進行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目標是建成承接陶瓷產業轉移,連接大西南以至東協的世界陶瓷頂級生產園區,成為最合適投資者創造輝煌事業的最佳舞臺。園區規劃面積15000畝,一期(600畝)投資6億元的新中陶陶瓷公司落戶並完成廠房建設,二期5800畝,三期8600畝。
大資源——走馬梧州 遍地是寶
梧州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和礦產資源良好組合的能源優勢,作為陶瓷生產原材料,藤縣儲藏著豐富的高領土資源(俗稱白泥),白泥覆蓋區23萬平方公裡,儲量超過3億噸。經檢驗,粒度﹤45um,Al2O 3 為17%,白度高達71.5%,可做陶瓷原材料。礦區距離陶瓷園區約6公裡,距離西江億噸黃金水道赤水港碼頭約15公裡。,主要生產陶瓷鉀沙。新中陶計劃在廠區與礦區之間建一條傳輸傳送帶,直接用皮帶把開採出來原料送到工廠的料廠,以節省原料運輸成本。另外還有臨市三大礦業支持園區,一是柳州融水礦,主要生產納長石,於2006年初投資開採,面積2.3平方公裡,探測儲量約8500餘萬噸,計劃總投資額1.2億元人民幣,已完成投資5000 萬元,於去年8 月建成年開採生產30 餘萬噸的生產線。二是北海合浦礦,主要生產水洗高嶺土。於2007年投資開採,礦區佔地面積12平方公裡,探測儲量1億多噸,計劃總投資2.5億元,現已完成投資8000 萬元,年產量達30餘萬噸。三是桂林全州礦,主要生產鉀長石,礦區佔地面積 2.3平方公裡,儲量約2500萬噸,計劃總投資1億元,完成後,以進一步為園區企業的生產提供系統的配套原料。
而在供電設施方面,梧州陶瓷產業園中和區有充足的電力保障,園區內已建成110KV、35KV 線路為骨幹網架,10KV 線路為輔網架的優勢供電網絡,能為客戶提供高可靠性的供電服務。藤縣不但有豐富的小水電發電能源,而且有南方電網和桂東電力股份公司的電網支持,同時已經與蒙山縣、金秀縣和平南縣進行電網互聯,擁有可靠的電源保障。供水設施,梧州陶瓷產業園中和區有專門的供水管道,距縣供水公司潭東水廠約3.8公裡。縣城日供水能力5萬噸,水源為地下水,出廠水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可滿足生活、生產、工業用水要求。附近還有大小水庫十多座及源源不斷的西江、北流河,為陶瓷園區提供充足的工業水源供應。
大環境——千年梧州古城百年中和區
置身梧州,很自然就會把她與廣西的「東大門」聯繫起來。這座古城不但群山環繞,而且三江相擁。珠江水系的潯江、桂江在此交會而成西江,奔流廣東,匯入南海。市區那桂江與潯江交匯,形成一清一黃的鴛鴦江水奇觀,令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迷,連北宋文豪蘇東坡遊歷之後也不禁感嘆 「鴛鴦秀水世無雙」。而位於藤縣的梧州陶瓷產業園中和區遵循人性化的理念,根據陶瓷產業發展的趨勢和企業發展的需要,景象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先進、生態環境優美、目標建設成為世界陶瓷產業示範園區,使陶瓷產業園區成為一個最適合投資者創業發展的舞臺,一個持續發展的環保生態產業園區。她是一個園林式園區,梧州陶瓷產業園中和區位於藤縣縣城東部,周邊環境優美、綠樹成蔭,園區按照花園式進行建設,以高綠化面積為標準。是一個生態型園區,在園林式開發理念基礎上,以生態概念為主題,使園區與自然景觀和諧地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人與自然的樂章」的意境。是一個環保型園區,園區建設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環保政策及要求,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將環境保護和工業建設完美結合。
大機遇——歷史不容等待機遇不能挽留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處於承東啟西的梧州,再次迎來了大發展的機遇。主動接受珠江三角洲經濟輻射,大力招商引資,成為梧州市經濟工作的「牛鼻子」。降低門檻,笑臉招商。梧州人對外開放一直注重誠信,改善形象。藤縣工業集中區投資優惠暫行辦法首先是稅收優惠,其次是地方收費優惠,地方行政事業性收費除上繳上級部分及有關中介費外全免。
大發展——發展是永恆的主題加快發展梧州倚馬可待
梧州市陶瓷產業園中和集中區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交通運輸發達。南梧二級公路沿園區而過,3000噸貨輪億噸黃金水道西江可直通粵港澳。梧州市長洲水利樞紐於2008年建成,在藤縣地域形成約100公裡庫區,籌建中的深水碼頭具5×2000噸 (一期)和5×3000噸泊位。在建的廣州至梧州高速公路、廣州至南寧高速鐵路、貴港至梧州高速公路將為梧州陶瓷產業園中和區經濟的騰飛具備加速條件。水路運輸:陶瓷產業園區距年吞吐量千萬噸級的赤水港碼頭15公裡,距規劃中的新港碼頭5 公裡,2010年7月可投入使用。西江全年可通航3000噸船舶,上行可達南寧、柳州等廣西的大城市,下行可達粵港澳。鐵路運輸方面,陶瓷園區距洛陽到湛江鐵路20公裡,建設中南寧至廣州高速公路從園區旁邊經過。屆時乘坐高速鐵路到廣州或南寧只需1.5小時。柳州至肇慶高速鐵路、岑溪至羅定鐵路沿境而過,還有梧州港圩作業區碼頭專線鐵路直通碼頭。公路運輸方面,園區距南寧至梧州高速公路28 公裡,建設中的梧州至貴港高速公路從園區旁邊經過。廣州至昆明、包頭至茂名、岑溪至羅定等高速公路沿境而過。航空運輸方面,園區距梧州飛機場40公裡。
「十一五」規劃,梧州人制定實現新跨越的目標是: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的發展,經濟增長高於全區的平均速度,經濟總量達到全區的中上水平。梧州,騰飛在即,圓夢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