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印尼是如何伊斯蘭化的?

2020-12-06 地球知識局

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並非在中東,而是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度裡的穆斯林人數高達2.3億,佔據其人口的近9成,佔全球穆斯林人數的1/8左右。

世界上穆斯林群體規模前五名的國家

其實都不是阿拉伯國家,知道第六名埃及▼

印尼憲法中也明確規定了國家的基礎是至高無上的神,總統就職宣誓也以「託福於全能真主的恩賜」開頭,以至於近年來民間的宗教氣氛愈發濃烈。但奇怪的是,該國卻又沒有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著實令外人難以定義。

正在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祈禱的穆斯林

(東南亞最大清真寺,印尼-雅加達)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Sony Herdiana)▼

其實不論是從民族還是從歷史的角度看,印度尼西亞與中東的伊斯蘭國家都有巨大差別,地理上與阿拉伯半島相隔遙遠,中間還有對東南亞影響巨大的印度文明,更不用說中國很早就與當地零星通商,伊斯蘭教跨越重洋在這裡大規模開枝散葉著實令很多人感到奇怪。

在同為沙漠環境的中亞和北非

伊斯蘭教傳播開來似乎很合理

那東南亞又是怎麼回事?▼

印尼早期歷史

今日的印度尼西亞由位於北緯6°到南緯10°之間的17500多個島組成,堪稱萬島之國。

印尼島嶼雖眾,但也可以大致分為幾組

而大部分人口集中在爪哇島和周邊

相對遙遠的群島其實人口非常少▼

熱帶雨林氣候給這裡帶來了茂密的雨林,也為生活在如今印尼的先民帶來了巨大的開發挑戰,早期的聚落被隔離成雨林汪洋中的孤島。雨林氣候中登革熱、瘧疾、痢疾都是較為常見的疾病,配合文明萌芽期較低的生產力,多重因素導致印尼歷史上的開發速度極慢、本土自發生成的文明亦發育遲緩。

生活在西蘇門答臘雨林中的土著民族

由於環境的限制,文明相互交流和發展的很多因素

在熱帶雨林世界中都不具備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CW Pix)▼

此外,印尼的眾多島嶼被海洋分隔,雖然乘船可以實現有限的交流,但是早期各島嶼之間大規模移民與徵服並不現實。所以時至今日,不論文化上或者民族上,印尼的幾大島都各有其特色,甚至部分生活在聚居地區的族群對於國家認同的程度也完全不同。

爪哇人是印尼第一大民族

即使如此,其數量優勢並不是壓倒性的

而一些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人數也有數百萬之多

(爪哇、巽他和其他民族在印尼人口大致比例)▼

儘管近年來印尼政府推出過向無人小島移民的計劃,但是至今住人的島也只有6000個。其中開發最早,歷史最悠久,是以主體民族爪哇人為主,經濟最發達的爪哇島。相較之下,落後的紐幾內亞島西側的人口密度低,經濟原始,經歷了政府多年補助和實邊效果依然有限,印尼早期開發的艱難程度與各地差異可想而知。

雖然最大的兩個民族,爪哇+巽他佔到人口半數以上

但他們基本都居住在爪哇島

而廣闊的印尼土地上還生活著數不清的民族和族群

其中越是東部人口稀少的熱帶島嶼,越複雜和散碎

(圖中眾多少數民族大致以虛線劃分)▼

關於作為今日印尼人主流的南島民族到底何時登陸印尼的依舊有爭議,大致是3000-2000年前就已經到達了今天印尼的主要地區。

其「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早期歷史缺少記錄,公元2世紀託勒密根據印度商人的轉述記錄了一個模模糊糊的「Iabadiou」,很可能是指爪哇島。這意味著印度已經與該島通商,印度文化的輻射也是此時進入的。而幾乎同時,東漢永建六年(131年)記載了可能位於爪哇島或蘇門答臘島的葉調國派來使節,其與中華文明的接觸也已開始。

在對東南亞地區宗教和文化的外部影響上

印度文明在中世紀前是長期佔主導地位的

(紅河流域以及佔婆例外)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Vladimir)▼

東亞、東南亞、南亞各文明間的交流得益於季風的影響。12月至次年3月南海的東北季風方便了從中國前往印尼群島船隻,印度商人也可以藉助冬季風前往今印尼;6月到9月,西南季風則成為了從印尼返回印度與中國的助力,幫助印度商人和使團來到文明發達地區。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

季風雖然帶動了南北之間的海上貿易和交流

但季風並非覆蓋整個東南亞

東南亞內部其實因氣候而劃分為大致兩個不同的世界▼

藉助季風,前往爪哇島、孟加拉島等地交易肉豆蔻、胡椒等香料或以此作為去中國中轉站的印度商人漸漸多了起來,以至於常駐當地並娶妻生子。於是在幾個世紀的時間裡,印度文化深入影響「印尼群島」上的貿易站點(通常是河口、天然港等有利位置)的地方勢力,最終出現了留下文字記錄和偉大建築的佛教、印度教王國。

由於重要的熱帶產物往往在內陸深處

這些貿易據點往往集中在河流入海口向上的位置

本質上是連接內外的貿易城邦,其財富亦基於此

比較典型的例子如佔碑、巨港、楠榜港▼

7世紀時起源於蘇門答臘島巨港的佛教國家「室利佛逝」逐步做大,最強盛時勢力範圍一度包括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和爪哇島的大部分土地,並成為佛教中心,擁有較高的文化影響力。後來爪哇島的夏連特拉政權則建立了佛教建築婆羅浮屠。印尼群島上的印度化、佛教化痕跡非常明顯。

若不是因為這是大型石制宗教建築

恐怕早就被雨林消化得啥也不剩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del Newman)▼

14世紀時,群島的主人換成了印度教王國滿者伯夷。在擊敗了南下的蒙古帝國以後,這個王國進入了全盛期,除了巴布亞,理論上控制的疆域已經可以看到今日印尼的影子。

看似很龐大,其實依賴軍事優勢來維持

一旦其龍興之地有變,邊緣部分即隨之瓦解▼

但前現代文明的領土並不能完全的直接控制,很多地區僅僅是臣服狀態,而地方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一招不慎就有可能招致殺身之禍。最終,滿者伯夷沒能盡享列島印度化的紅利,被臣服於自己的東爪哇穆斯林商人聯合地方長官推翻。

這是伊斯蘭教在印尼不斷擴張的結果。

伊斯蘭教小國的建立

在印度南部的商人掌握印度洋和南太平洋貿易的同時,來自西方的阿拉伯船隊也在向這片黃金海路滲透,甚至比印度人有著更強的航海知識和商業頭腦,逐漸取代了他們。而隨著印度本身進入了伊斯蘭化的莫臥兒時代,印度商人中穆斯林成分也在增加。

他們都在向東湧入東南亞。

其長期結果

一方面是印度半島部分地區的伊斯蘭化

(如孟加拉以及印度河流域)

一方面是伊斯蘭教的力量開始借道進入東南亞▼

爪哇東部出土過11世紀的穆斯林墓碑,這是穆斯林進入「印尼群島」的早期證據。移民與文化傳播並不會一蹴而就,優越的地理條件與偶然的機遇一起促成了伊斯蘭文化的傳播。

孟加拉是阿拉伯商人原本的聚集地,但是來往的商船也養活了當地的海盜勢力。而蘇門答臘島北部較為安全,既沒有強大的地方政治勢力也沒有已經板結的商人集團,阿拉伯商人逐漸遷入。到13世紀末,蘇門答臘島北部成為了穆斯林聚居區,並出現了星星點點的穆斯林小國,並引入宗教機構積極傳教,成為了伊斯蘭文化的橋頭堡。

由於寬闊的孟加拉灣

人們經常把兩邊理解為南亞和東南亞兩個不同的世界

其實兩岸都有悠久的航海傳統,聯繫緊密

甚至有南印度王國遠徵蘇門答臘的故事▼

距離孟加拉最近的亞齊蘇丹國(旗與徽)▼

如果印尼列島有一個強勢的本土文化中央政府,這些宗教勢力或許很難找到擴張的機會。但熱帶群島和雨林環境決定了文化和政治認同始終破碎,海上帝國的權力又時強時弱,比起遠在爪哇島上的國王,地方長官還是仰賴富裕強悍的穆斯林商人更可靠,畢竟這是他們的財源,而且是反抗帝國統治的好幫手。

滿者伯夷仿佛一個平臺,壟斷了貿易渠道

如果這時候出現一個競爭者

出更高的價收貨,甚至可以有武裝支持

你作為一個小小王國,何樂而不為?▼

底層民眾面對困苦的生活也擁有較強的宗教需求。伊斯蘭教在印度教起源地印度的傳播就既源於統治階級的武力徵服,也源於印度教的種姓制度讓低種姓看不到希望,部分低種姓人口轉投伊斯蘭教。這一點對於中古時期受到印度教影響極大的「印尼群島」同樣適用,況且這裡的印度教傳統沒有那麼深。

貧民區中一座清真寺(印尼-雅加達)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Djonet Sugiarto)▼

到了15世紀,印尼的伊斯蘭教政權利用傳教能力、控制貿易帶來的資金、馬六甲與馬來半島的蘇丹國的支持以及必要時刻的武力,已經讓伊斯蘭教大致沿著北蘇門答臘、馬來亞(因地緣上與蘇門答臘較近,印尼歷史無法不涉及馬來半島)、東蘇門答臘、東爪哇、小巽他群島、西爪哇、婆羅洲的路線迅速傳播。

這一傳教勝利逐漸鞏固

直至今天成為世界上穆斯林數量最多的區域▼

印尼本土留下的關於伊斯蘭教傳播中九位使者的傳說(Wali Sanga),也照應了這一段歷史。

發展與整合

與中國長期通商、納貢的今印尼地區為什麼幾乎沒有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呢?鄭和下西洋時,馬歡的《瀛涯勝覽》或許可以一定程度給出解釋。

「滿者伯夷……國有三等人,……一等唐人,皆是廣東漳泉等處人竄居此地……多有從回回教門受戒持齋者。」也就是說,定居於印尼的唐人(華人)雖有不少,但多為廣東、閩南的商人。無論是從職業還是籍貫上看,這些人在當時都是中華文明的邊緣人,本身不帶有強烈的華夏文化屬性,甚至還有不少受到漳泉等地阿拉伯商人影響而入回教的信徒。

他們能帶去的中華文化,是邊緣化且部分伊斯蘭化的,以至於推動印尼伊斯蘭教傳播九位使者中不少具有華人血統。

發現於印尼-亞齊地區的17上世紀中國產瓷盤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Vladimir)▼

在隨後的殖民統治時期,不論葡萄牙人或是荷蘭人都不是人多勢眾的強權,他們的殖民地更類似於對於重點貿易節點的佔領或公司化經營管理。少量的殖民者無法改變殖民地民眾的主流文化,打擊當地政府的同時拉攏當地勢力才是比較合理的選擇,於是伊斯蘭教也成為了殖民者的文化武器,未經打壓甚而被鼓勵。

歐洲人遠在遙遠的地球另一頭

尤其當地宗主國還是商業至上的荷蘭人

既人口不足,又缺乏傳教熱情

伊斯蘭教在印尼的發展便不受較大影響▼

於是伊斯蘭教在殖民時期依舊在暗中擴張,特別是殖民者出現了打壓南洋華人,擊潰了如蘭芳公司這樣的華人社團,客觀上減少了伊斯蘭文明傳播的競爭者。

我們可能習慣了沙漠氣候中的清真寺

其實雨林氣候下也很多很多很多...

(印尼-龍目島-清真寺)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My Good Images)▼

此後,東南亞遭遇了日本的侵襲。但和幾乎所有的東南亞被殖民國家一樣,日本對於當地居民而言有著殖民者和解放者的雙重涵義,日本對這些橡膠帝國的統治往往建立在支持本地勢力反抗西方統治的基礎上。

畢竟,當時東南亞除泰國外都已淪為殖民地

日本的侵略確實重創了上一波侵略者

(二戰時期日本出版東南亞地圖)▼

伊斯蘭教又一次成為了文化武器,日本拉攏當地的伊斯蘭勢力打擊荷蘭殖民力量。從後來的結果看,這讓印尼獨立後那些國父級的政治家、軍人,普遍具有日本背景和伊斯蘭背景。這個現代國家的走向,也在這些國父的引領下變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樣子。

蘇加諾本人也是一位穆斯林

其建國五項原則中便包括必須有宗教信仰

(蘇加諾與卡斯楚,圖片來自:wikipedia)▼

印度尼西亞的伊斯蘭化是一個持續至今的歷史過程。

地理條件導致了本土文化發展較慢、伊斯蘭文明在航海領域的成就、附近發達文明對東南亞環境的無力、殖民者的特點與行事風格、伊斯蘭教育對底層民眾的吸引力、戰後格局等等複雜因素,都在助推印尼成為一個事實上伊斯蘭化的國家。

而且這是一個2.6億人口且還在快速增長的國家

這是一個既成事實

(印尼-雅加達,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MULTI ILHAM ANUGRIYA )▼

而印尼,也在仰賴宗教提供的認同感,進行著萬島之國土著文明的整合。

只是,也許這一切都有副作用。在憲法中並未定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印尼,如今街頭保守著裝越來越多,讀經節目成為熱門真人秀,很難預計未來又該走向何方。

與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並存的大教堂(印尼-雅加達)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Creativa Images)▼

參考資料:

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Indonesia/Islamic-influence-in-Indonesia

[英] 伊莉莎白·皮薩尼 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 理想國譯叢

https://www.indonesia-investments.com/culture/religion/islam/item248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ardiwebs / Shutterstock.

END

相關焦點

  • 作為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印尼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伊斯蘭化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印尼成了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個十足的伊斯蘭國家。可鮮為人知的是,印尼起初是印度教還有佛教的天下。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印尼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伊斯蘭化的?下面就來簡單說說!起初,印尼是由當地土著產生的文明控制著,信仰的也多是本土產生的各種混亂的土著宗教。
  • 黑化、伊斯蘭化……法國之殤
    法國作為歐洲發達國家,一直已浪漫之都的形象出現在中國人的印象中,然而,近些年來,法國的黑化和伊斯蘭化的現象日趨嚴重,幾乎已經形成了難以逆轉的趨勢。法國作家大仲馬就是這一殖民時期,白人與女黑奴相結合的後代。由於非洲是法國殖民地的緣故以及通用法語,非洲黑人在法國的存在感非常強,以至於此後非洲黑人就一直源源不斷地進入法國。
  • 印尼:穆斯林人口2.3億,印尼是如何成為穆斯林人口最多國家的?
    於是乎,穆斯林商人在馬六甲海峽附近,即現代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等地建立起一些居留區,在居留區中等待西南風的到來並最終前往中國。從七世紀中後期開始,有無數來自阿拉伯的穆斯林商人來到印尼群島,但這一時期伊斯蘭教並沒有在群島間廣泛傳播。
  • 印尼的五千年歷史,東漢時期就向中國進貢
    印尼史前的主體人群是爪哇人。 印尼的覺醒是比較晚的,建立國家要到東漢時期。前2世紀,印尼開始形成自己的國家——葉調Yavadvipa。葉調在今天的爪哇島,後來又擴張到了蘇門答臘。他旁邊是馬來西亞的前身——狼牙修王國Langkasuka,又名狼牙須,《北史·赤土傳》記載:「 (師子石) 又行二三日,西望見狼牙須國之山,於是南達雞籠島,至於赤土之界」。
  • 非洲天主教一主教警告:歐洲教會都在沉睡,導致歐洲正陷入伊斯蘭化
    一位非洲主教警告說,因為歐洲教會都在沉睡,導致歐洲正陷入伊斯蘭化。喀麥隆馬姆費的主教安德烈·尼基·弗安亞(Andrew Nkea Fuanya)警告稱,除非教會從沉睡中醒來,否則歐洲所有的教區都會消失不見。他還擔心,如果基督教在一個伊斯蘭化的歐洲中崩潰,那麼非洲的教會就會感受到後果。
  • 個稅APP今起可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一文看懂如何填
    個稅APP今起可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啦 摘要 【個稅APP今起可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一文看懂如何填】小夥伴們注意啦,國家稅務總局推出的官方APP「個人所得稅」,今起上線「填報專項附加扣除」功能,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信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六大項目。
  • 如何看懂k線?
    看懂K線很簡單,我相信很多股民朋友們都知道,並且對於什麼三隻烏鴉、錘子線,上吊線,烏雲蓋頂,看跌吞沒等等這些形態都能夠如數家珍。如果看懂的意思是知道這個形態,那肯定很多人都能看懂。但如果看懂的意思是能夠基於這個形態進行正確的交易操作,我覺得能夠看懂的人是少之又少。
  • 一圖看懂5G如何賦能千行百業
    一圖看懂5G如何賦能千行百業 2020-12-10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KFC遊戲主機高端配置還能炸雞:一文看懂
    原標題:KFC遊戲主機高端配置還能炸雞:一文看懂   著名餐飲行業巨頭KFC曾多次公開宣布將推出遊戲主機,但因為肯德基對該主機配置描述上略顯誇張,而且還跟隨了2077
  • 聖索菲亞大教堂變身清真寺,土耳其伊斯蘭化再進一步
    而對於來自國際社會的種種壓力,埃爾多安表示如何處置教堂是土耳其的內政,自己的決定是在代表國家行使主權權利,並敦促世界各方尊重土耳其的決定 有分析認為,此次埃爾多安在更改聖索菲亞大教堂定位問題上如此堅定,其直接原因是為了贏取民族主義選民支持。據報導,埃爾多安近年來非常重視紀念奧斯曼帝國擊敗拜佔庭的戰爭,每年都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 百年U型彎:曾經徹底世俗化的土耳其為何再次伊斯蘭化?
    土耳其經歷了從激進世俗化到再次伊斯蘭化的曲折歷程,恰似走了一道U型彎。今天,龍馬君就和各位讀者老爺一起理一下土耳其百年U型彎背後的歷史邏輯。一、凱末爾的不朽偉業凱末爾是位真正的偉人。這一改革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本的明治維新,一樣的全盤西化,一樣的狂飆急進,一樣的成果驚人。在奧斯曼帝國的廢墟上,短短二十年,凱末爾就建立了一個與阿拉伯文化徹底切割的西方化的現代土耳其國。
  • 廖建裕:解讀印尼總統賀年推文
    不過,他在推文上祝賀印尼華人農曆新年快樂。譬如在2016年的春節,他在推文上寫道:「恭祝(印尼)華人社會(masyarakat Tionghoa)農曆新年快樂(Tahun Baru Imlek),恭喜發財。」在2017年的春節,佐科也發推文:「(我要)向慶祝農曆新年的(人們)賀年(Selamat Tahun Baru bagi yang merayakannya)。
  • 一文帶你看懂葡萄酒評分
    摘要: 有人說分數不能代表一切,因為每個人的口味喜歡不同,但至少看懂葡萄酒評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對比葡萄酒
  • 電視盒子排行榜2020:一文看懂目前電視盒子哪個最好!
    電視盒子排行榜2020:一文看懂目前電視盒子哪個最好!這篇文章主要是從性能、口碑及實際體驗上給大家總結了一份電視盒子排行榜2020,款款都是精品,讓你一文看懂目前電視盒子哪個最好!1、泰捷WE30C電視盒子綜合評分:9. 8 分(滿分 10 分)
  • 一文看懂佳兆業金沙灣,值不值得投資點進來看就知道了
    一文看懂佳兆業金沙灣,值不值得投資點進來看就知道了 來源:吉屋   發布時間:2020-12-18
  • 一文看懂時間線
    一文看懂時間線 根據《美國法典》,這一公告「應被視為對當選美國總統和副總統的充分聲明」。1月20日:當選總統就職1月20日中午,當選總統和副總統將宣誓就職,正式成為美國下一任的總統和副總統。(原題為《拜登入主白宮還需哪幾步?
  • @常坐地鐵的小夥伴,如何換乘一圖看懂→
    @常坐地鐵的小夥伴,如何換乘一圖看懂→ 2020-09-08 15: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假期全國天氣地圖出爐 一文帶你看懂十一黃金周出遊天氣
    假期全國天氣地圖出爐 一文帶你看懂十一黃金周出遊天氣時間:2020-09-29 13:18   來源:@中國天氣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假期全國天氣地圖出爐 一文帶你看懂十一黃金周出遊天氣 @中國天氣 9月29日消息,今年中秋恰逢十一黃金周(10月1日至8日),8天長假,相信不少小夥伴已經做好了周密的出行計劃
  • 印尼人是如何成為印尼人的?
    總之無論如何,「資源貧乏」這個詞與印尼是不沾邊的。3、印尼的海洋國家地位。如果我們把一個國家的陸地比作電視劇,海洋比作廣告,世界上大多數大陸型國家都是「電視劇中插播廣告」,陸地固然是硬菜,但海洋也必須得有,就像一個電視臺沒有廣告便無法生存。
  • 一文讀懂印尼人的性格(三)
    令人驚訝的是,印尼還舉辦了亞運會。雅加達神奇的第一條地鐵也通了。雖然速度不如國內那樣突飛猛進,但好歹也說明了印尼是一個欣欣向榮、進步的國家。在印尼的幾年裡,我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從最開始的好奇、無奈、適應到淡然,我觀察並記錄了很多印尼人的特徵以及印尼社會的現象。根據不同的現象我也思考了不同的可行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