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公眾考古』和『考古山東』品牌」「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這些近段時間被報導的高頻詞,在凸顯一個趨勢:「讓文物活起來」「讓考古走近大眾視野」。在一系列的高頻詞背後,離不開一種名為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理念和模式。
自「十二五」探索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至今,我省現建有6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與此同時,各地市以大遺址保護為理念的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也在持續推進。日前,我省提出推動更多文保單位、大遺址和考古遺址公園創建A級景區,實現到2025年20個以上的遺址公園對公眾開放的目標。以保護為理念對外展示、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創建A級景區,是文旅融合背景下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山東模式的新探索。
遺址保護和考古成果走近公眾
考古遺址公園的模式很早就有,最早可追溯到1892年的美國,不過直到本世紀初,才開始在中國推進。考古遺址公園立足於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的保護、展示與利用,兼顧教育、科研、遊覽、休閒等多項功能,是中國大遺址保護實踐與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相結合的產物,也是大遺址保護利用的新模式新理念。
「與傳統的考古工作不同,考古遺址公園展示的是一種不可移動的文物,如果說博物館以文物為載體,那麼遺址公園則是以遺蹟為載體。相較於前者,考古遺址公園可以更多展示遺址的核心價值和文化內涵。這種集保護、展示、教育、休閒、體驗於一體的模式,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參與,也是對大遺址保護的一種最好的模式。」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王守功介紹,「一邊保護,一邊利用,考古遺址公園是開放的主動的形式,發掘文化價值,讓文物活起來。」
大汶口考古遺址公園
攝影:劉常平
來源: 汶水之濱
自2014年起,我省開始探索建設考古遺址公園。截至目前,已有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曲阜魯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大汶口考古遺址公園、臨淄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城子崖考古遺址公園、兩城考古遺址公園6處掛牌國字號。在聚焦文物展示與歷史還原的同時,以博物館建設作為配套設施成為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中的普遍模式。「相比於其他文物的展示方式,考古遺址公園既能展示遺址的歷史文化內涵,又能讓現代人融入其中,是歷史與現實結合的一種方式。」王守功坦言,為了便於理解遺址的基本情況及文化價值,遺址博物館、陳列館或展示廳成為觀眾溝通、了解遺址的重要平臺,在考古遺址公園中可以通過展館將研究過程和研究成果展現給觀眾,讓觀眾對遺址本身有所了解。
特色建設展示歷史文化
近年來,隨著考古遺址公園這一理念逐步被社會接受,各地也在積極主動地進行不同類型的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就山東省內而言,不同地市都在結合自身文化價值來做,據此建設的各個遺址公園的文化內涵也不盡相同。
考古遺址公園依託遺址以及考古發掘的成果來展現歷史特色,基於此,不同的考古遺址公園在建設過程中也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王守功介紹,古代建築側重於展示寺院、宮殿、祠堂、民居等某個類型,而遺址公園卻可以展示不同時代的文明。「各種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公園展示不同歷史時期背景下的文化,這種公園與歷史的連結可以讓公眾更有參與感。」
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
來源:中國旅遊報
除了6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近年來,山東各地也湧現出了很多彰顯考古遺址公園理念的形式多樣的探索成果。「目前省內有些地方已經在按照考古遺址公園的理念在保護利用大遺址,做得也很好。」王守功說,實際上考古公園本身就是一種遺址保護利用的理念,而不僅僅是一個公園。「相較於大家能夠看到的地上文物,地下文物時代久遠,需要向公眾解釋告知,考古遺址公園也是基於此展示遺址價值和保護利用文物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於挖掘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並展示給公眾。」
「從參與力量上講,考古遺址公園不僅有國家在引導,政府在投入,社會力量也在積極參與,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王守功介紹,這其中還有很多典型案例。「博山有一個窯廠,在將過去燒制瓷器的垃圾和下水道的淤泥清理之後,清理出三條清代以來瓷器生產的流水線,將這些遺蹟進行了展示,同時企業負責人又建了一個博物館,把自己收藏的瓷器展示出來。」王守功說,「這就很符合考古遺址建設的理念。一方面在參觀的過程中讓公眾了解了歷史,也相應地培養了企業文化。」
創建景區實現文旅融合
在堅持考古先行的理念下,考古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大遺址保護與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而考古工作的持續深入,也為遺址保護與展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不斷充實和提升遺址的文化內涵。王守功介紹,如泰安大汶口、章丘城子崖、曲阜魯故城、臨淄齊故城的考古發掘項目一直延續著,發掘成果逐步補充到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項目中,對這些遺址的文化和價值展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展示歷史文化內涵、讓考古走近大眾視野,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考古遺址公園有了新的呈現方式。在對接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方面,我省將推動更多文保單位、大遺址和考古遺址公園創建A級景區,將具備條件的考古遺址公園、考古發掘工地在依法保護的前提下納入旅遊線路,使文化遺產成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動力和增長點。同時,要加快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省級文化遺址公園建設,做好各類大遺址展示利用項目,實現到2025年20個以上的遺址公園對公眾開放的目標。
臨淄齊國古城大城西牆排水道口
來源:文博中國
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創建A級景區,成為了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新路徑。對此,王守功分析,考古遺址公園與景區的結合是一種先分離再結合的情況。「分離是為了規範保護、突出考古遺址公園的特點,最終還是要回歸,以文旅融合的形式走近公眾生活,被世人了解。」
儘管目前尚未出臺省級考古遺址公園的規範性文件,但我省各地已有多處基本成型的遺址公園典型。王守功介紹,樂陵五裡冢遺址、榮成市留村石墓、臨淄車馬館、高青陳莊西周遺址等都已經初具規模,相關文件出臺後會公布一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在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創建A級景區方面,我們打算把省級考古遺址公園的遺址博物館與博物館管理掛鈎,將整體展示與旅遊的A級景區掛鈎,文物、文化、旅遊在遺址公園建設中可以互相融合、互相促進。」
來源:山東商報
記者:許倩 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