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2020-12-10 中國青年報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技能選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佳績作出重要指示「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既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育工匠精神,都應貫穿於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二者相互融合、整體推進,在高職教育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將工匠精神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是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突破口,也是促進高職院校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2016年,全國「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活動在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辦,活動在師生中產生熱烈的反響。學校以此為契機,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把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確立了培育具有工匠精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學校挖掘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將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形成一種職業敬畏和職業自豪的「匠心價值」。

一、多渠道推動工匠精神培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把「工匠精神」作為學校文化的內核,構建「匠心文化」,弘揚「匠心價值」。將「工匠精神」所代表的職業理想、職業素養、職業責任等融入課程教學體系、實踐育人體系、文化建設工程等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強化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內化,培育具有工匠精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一)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教學體系

1.突出思政課主渠道,開發工匠精神培育課程

學校建立了一套工匠精神培育的課程體系,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開發的《職業基本素養》課程,作為工匠精神培養的有效載體,榮獲了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探索了一條「進入校園『感』素養、課堂教學『知』素養、走入企業『看』素養、實習實訓『練』素養、頂崗實習『驗』素養、步入職場『亮』素養」即「六步嬗變」的有效養成路徑,幫助學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時養成了行業企業需求的職業基本素質。

2.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守好工匠精神培育陣地

將工匠精神的要素融合滲透在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標準制定、教學資源建設、教學方法創新及教學評價考核等環節。如工程測量技術專業構建了「學訓一體項目教學→校內強化實訓→工程實踐→頂崗實習」四個層次的職業能力培養體系。每個層次都包含了知識技能目標和思想品德目標,逐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對精湛技藝的追求意識,使核心技能得到多層次的訓練,意志品質得到多層次的磨礪。學生也充分體驗了從不會到會、不熟練到熟練、不精到精的遞進過程,充分認識「工匠精神」在提升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中的作用。師生們對精湛技藝的追求和堅守,也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連續六年共獲得9項一等獎。

(二)工匠精神融入實踐育人體系

1.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搭建工匠精神培育橋梁

學校充分發揮北京城市建設與管理職教集團的作用,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實施深層次的產教融合工程,讓企業、工匠更多地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來,使學生在實際職業活動、職業場景、職業標準中真切體驗職業文化,為培養真正創造高效勞動價值的「工匠」型人才提供了條件。一方面,把企業生產項目引進教學,教學過程以實際工程項目作為載體,每個環節、每道工序和每個細節,都按照行業企業對職業崗位的規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逐步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工匠精神、技藝精湛的職業人。另一方面,學校聘請了企業的能工巧匠作為指導人參與對學生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工匠精神和職業自信,培養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建設中的大局觀。

2.建立大師工作室,創建工匠精神培育環境

學校注重教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言傳身教,突出對教師開展崇尚技能、深入一線、愛崗敬業、嚴謹認真的品德教育,使教師成為傳承工匠精神的模範和榜樣。堅持「培養引進」並重、「引才引智」並舉,打造出一支愛崗敬業、刻苦鑽研的專兼結合名師團隊,為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樹立了標杆。學校將邀請行業大師和民間能工巧匠參與培育「工匠精神」作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積極營造培育工匠精神的氛圍。機電專業建設了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大師工作室和高鐵首席研磨師寧允展大師工作室,實現了學校教師與企業大師的雙向交流制度。首飾設計與工藝專業聘請玉雕大師員向陽為玉石雕刻課程輔導老師,建設了大師工作室。大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傳授做人學藝的經驗和體會,以其親身經歷對工匠精神作全面、細緻的剖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與特質,使學生的「工匠精神」得到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雙重培育。

3.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延伸工匠精神培育平臺

作為技能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輸出的重要陣地,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新時期「工匠精神」為助力,發揮「工匠精神」在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中的作用。成立北工院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將大學生創新創業作為服務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斷推動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深入發展。打造了北工院「創業訓練營」,邀請創新創業導師、專家定期為我校創業團隊進行培訓,在大學生中營造了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學校在專業社團的基礎上,孵化出了多個創業團隊。鼓勵、支持學生參加「創青春」首都大學生創業大賽、「京津冀」職業學校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活動,在實踐育人過程中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

(三)工匠精神融入文化育人工程

1.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營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圍

學校在加強思政課程、專業課程對工匠精神培育課堂滲透的同時,也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為學生營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圍。通過舉辦工匠精神學習研討會、大國工匠事跡宣傳活動、專業展覽、主題演講、技能大賽等校園文化活動,使「工匠精神」得到進一步的傳播與弘揚。積極開展「請進來」活動,邀請優秀的企業家、技能大師進校園傳授經驗,傳遞「工匠精神」,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薰陶和引領作用。2016年由中華全國總工會、教育部聯合主舉辦的「大國工匠進校園首場活動」在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行。兩位「國寶級」工匠——高鳳林和寧允展走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傳授做人學藝的經驗和感悟,展示報國為民的情懷和精湛技藝,鼓勵他們成長為支撐「中國製造」走向「優質製造」和「精品製造」的生力軍,在校園中掀起了崇尚精益求精、敢於創新、樂於奉獻的工匠精神的熱潮。

2.扶持專業社團,打造工匠精神「第二課堂」

學校用「工匠精神」涵養學生社團,提高學生社團活動質量,在育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來,建立了機器人協會、機電一體化協會、測量技術協會、CAD/CAM協會、數學建模協會等20餘個與專業緊密相關的學生社團。這些社團主要對應學校、北京市和全國三級技能大賽,並承擔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業技能明顯增強,職業素養顯著提升。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李林琛老師,指導創立學生「機器人協會」,帶領協會學生刻苦鑽研機器人技術,磨練精湛技藝,連續4年在全國技能大賽機器人技術應用賽項中獲得一等獎,真正發揮了職業技能、職業精神、職業素養和職業意識的自我修煉平臺作用。

3.發揮媒體優勢,加強工匠精神傳播弘揚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利用自身優勢大力宣揚國家高度重視技術技能的方針政策,廣泛宣傳各行各業技術技能大師的偉大成就和感人事跡,讓廣大學子感受到職業教育大有可為並且前景光明、「大國工匠」的勞動之美和無上榮光、「工匠精神」的內涵意蘊和當代價值。學校充分發揮媒體融合的強大信息傳播功能,整合校園網、微信、微博和社會媒體資源,聚焦大國工匠進校園、全國技能大賽、「北京大工匠」評選、師德先鋒評選、「課程思政」比賽、優秀共產黨員郭凱老師先進事跡報告會等活動,宣傳愛崗敬業、追求極致的職業精神事跡,充分彰顯榜樣示範作用,增強「工匠精神」的輻射滲透力,推進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職業校園文化。

二、全方位突出工匠精神與思政相融合的育人實效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推進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既彰顯職業教育的特色與品質,又展現職業教育的責任與擔當。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得到進一步豐富

工匠精神的精髓——嚴謹專注、追求極致、注重細節、淡泊名利,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相契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相承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讓工匠精神成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增長點」,正是當下大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職業素養所必需的精神給養。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將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擴充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全面擴展了學習內容和課堂形式,最大程度的展現了思政教育對引導學習、引導思想、引導行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提高人才培養整體素質方面的作用。

(二)師生共同價值追求發揮更大凝聚力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視職業精神的培育環境,把工匠精神培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統一目標和價值追求,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彰顯職業教育的特色與品質,使學生的政治素質和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得到同步提升。使工匠精神「入腦入心」深深銘刻在每一位北工院人心中,並內化為自身的信仰與追求。無數學子從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帶著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精益求精、耐心專注、嚴謹細緻、敬業負責的精神,向著成為大國工匠的目標揚帆起航。

(三)學生綜合素質得到社會高度認可

工匠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培養了學生腳踏實地、刻苦鑽研的職業精神,受到用人單位廣泛好評。學校連續10年就業率超98%,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評價優良率均在90%以上。在「創青春」首都大學生創業大賽、「京津冀」職業學校創新創業大賽等大賽中屢獲佳績,其中2016年「螞蟻仿生機器人」項目在「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中獲得特等獎。2019年,機器人協會在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TAC賽事上實現「四連冠」。

(四)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實現全國領先

「工匠精神」的培育,激發了學生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勤奮學習、以精湛的技藝投身國家建設的熱情。學生技能訓練水平達到全國領先水平。近年來,我校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共獲得一等獎39項,二等獎40項,三等獎29項,總成績在全國高職院校中名列前茅。2018年2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我校在2013-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估結果(高職)中獲得第二名。

(五)工匠精神培育經驗得到廣泛傳播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人才培養理念、課程體系建設、校園文化活動、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都滲透工匠精神的因子,力求工匠精神「入腦入心」,並內化為自身的信仰與追求,開創立德樹人新局面,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中國政府網、新華社、人民網、中新網、央廣網、中國教育報、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多家媒體對我校開展「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報導。中國青年報、北京電視臺、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等媒體多次報導我校魏平、郭凱等優秀教師專注事業、恪盡職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優秀事跡。北京電視臺以「工匠搖籃」為專題,報導學校人才培養狀況,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全國多所高職院校來學校考察、學習,借鑑工匠精神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經驗。

【責任編輯:任昊】

相關焦點

  • 「工匠精神」如何融入高職人才培養中
    立足於生產組織和社會現實,新時代的「工匠精神」應包括以下三點:一是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素養。一切的勞動者首先是國家公民,認同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的理想,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與道德,是成為新時代工匠的前提和基礎。二是規則意識和標準意識。任何工作都需要具備專業能力的人才。
  • 陝能院以工匠精神引領人才培養中的養成教育
    陝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多種教育方式,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學生的日常養成教育,加強對師生工匠精神的教育宣傳工作,在專業設置、校企合作、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實踐活動等職業養成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陝能院在主題教育中集中開展向全國先進工作者張大田教授學習活動,以身邊的榜樣激勵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激發教師「工匠精神」的涵養和培育。  (二)從課堂教學、實踐、志願活動等環節注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養成  1.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
  • 涵養工匠精神:課程思政參與中山高質量崛起的實踐路徑
    圍繞產業發展,近年來,中山正在推動領軍企業培育,重點培育一批百億級龍頭企業,優選扶持一批技術水平高、成長性好的「隱形冠軍」「瞪羚企業」。這些措施能否落地見效,還要看有沒有一大批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給高職院校、技工院校等職業教育學校提出了新的理論與實踐命題:如何培養既有專業技能、又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事實上,培養工匠精神恰恰是職業學校課程思政重要內容之一。
  • 這所河南學校做了啥,能在全國會議上作為唯一高職代表介紹經驗?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史曉琪 通訊員 於兆國  突出工匠精神培育,把鮮明的育人導向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 河南大學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河南大學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2011-01-14 來源:河南大學 河南大學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本校特色,堅持以人為本,利用學校光榮的革命傳統、豐厚的文化底蘊
  • 教育部等九部門: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高職可免文化考試
    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推進新時代職業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強化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並修育人機制,完善多元共治的質量保證機制,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固本強基,綜合改革。聚焦薄弱環節,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夯實職業教育發展基礎。系統推進體制機制、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改革,為職業教育發展注入新動力,激發職業學校辦學活力。
  • 農民工報考高職可免文化考試是怎麼回事?農民工報考條件介紹
    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推進新時代職業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強化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並修育人機制,完善多元共治的質量保證機制,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固本強基,綜合改革。聚焦薄弱環節,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夯實職業教育發展基礎。系統推進體制機制、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改革,為職業教育發展注入新動力,激發職業學校辦學活力。
  • 加強團組織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發揮
    深化共青團改革,融入育人功能,必須上升到學校黨委層面來推進。  有利於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團員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發揮廣大團員在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引領示範作用,推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的思想引領上,過多寄希望於通過思政課取得成效,在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課堂教育,放鬆組織教育,沒有充分發揮團組織作用。二是工作機制不夠完善。在維護校園政治安全和穩定上,黨團組織雖然做同一工作,但沒有形成合力。三是黨團組織之間銜接不到位。黨團工作內容相對獨立,缺少交流協作,互動性不強。四是工作模式創新不足。
  • ...協同推進思政教育——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網絡思政工作創新示範案例
    ,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和親和力,圍繞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黨建工作、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校園文化建設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打造「思茗」文化品牌學校凝鍊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精神、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同時,以辦學55年歷史積澱為基礎,以傳統優勢茶葉專業為載體,把茶道精髓、工匠精神、少數民族優秀傳統和革命老區紅色基因「四元融合」,通過理念引導、環境打造、行為支撐和制度固化「四方聯動」,實施「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文化育人內外融通,打造「思茗」文化品牌,拓寬育人空間,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 強平臺、精載體、優師資,協同推進思政教育——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和親和力,圍繞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黨建工作、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校園文化建設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打造「思茗」文化品牌學校凝鍊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精神、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同時,以辦學55年歷史積澱為基礎,以傳統優勢茶葉專業為載體,把茶道精髓、工匠精神、少數民族優秀傳統和革命老區紅色基因「四元融合」,通過理念引導、環境打造、行為支撐和制度固化「四方聯動」,實施「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文化育人內外融通,打造「思茗」文化品牌,拓寬育人空間,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 涵養悅美文明 精育大國工匠-中青在線
    以德育為先 做好思政教育主任務    一是強化思想引領。深入推進思政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出臺10個配套文件全面落實中央要求,2016年參加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分層實施政治理論學習計劃,組織開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學習交流400餘場次,增強入腦入心效果。
  • 弘揚勞模精神 培育匠心匠藝
    內外驅動 培育勞模(工匠)一位勞模就是一面旗幟,一份堅守,一份力量。為弘揚勞模精神,近年來,縣總工會以提升職工「內動力」,強化社會「外動力」為主抓手,大力培育勞模(工匠)。截至目前,嘉善縣共有各級勞動模範143人(其中全國勞模4人、省部級勞模53人、市級勞動模範47人、縣級勞動模範39人),各級工匠213人,各級技能帶頭人132人。
  • 「粵港澳大灣區工匠精神傳承與培育計劃(澳門)」正式啟動
    、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通訊員 譚豔萍圖/廣東省總工會對外交流中心提供12月7日,由廣東省總工會與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工匠精神傳承與培育計劃(澳門)」在澳門啟動。
  • 大漢國際工匠院與9所職校籤約 工匠精神教育正式啟動
    紅網時刻9月22日訊(記者 彭雙林 通訊員 汪偉)9月21日下午,由大漢國際工匠院主辦的「工匠精神創造美好生活」大型主題論壇在湘江新區大漢金橋國際未來城舉行。當天,大漢國際工匠院與9所職校(長沙財經學校、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長沙市望城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常德財經學校、醴陵陶瓷煙花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省商業技師學院、永州市工商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長沙汽車工業學校、瀟湘職業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與中建三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標誌著大漢國際工匠院崇尚的工匠精神教育正式啟動,其構建的人力資源培訓與專業技能資格認證邁出了第一步。
  • 在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理解和推進課程思政
    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對「構建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的明確要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的特別強調,以及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
  • 打造文化育人新模式——吉林工程職業學院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示範案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要求,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學校黨委高度重視,以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紮實落思想政治工作
  • 陝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樹立軍工報國之志 傳承紅色軍工精神
    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學校確定了「立足陝西、面向國防、爭創一流」的發展目標,堅持立足軍工、服務國防的辦學初心不改,用軍工文化涵育大學生的「大國工匠」精神。學校在長期服務軍工事業發展中,先後被評為「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軍工文化教育基地」,兩名教師入選國家國防教育專家庫。
  • 將職業精神養成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因此,不久前教育部發布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簡稱「行動計劃」)中專門強調,要將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對職業精神養成的獨特作用,推進優秀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將生態環保、綠色節能、循環經濟等理念融入教育過程」。
  •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雙踐同行——2020年全國高職高專院校...
    據悉,本次培訓由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聯盟主辦,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承辦,重慶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喻永均名師工作室協辦。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聯盟會長、廣東輕工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杜安國通過線上視頻致辭表示,要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其他課程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各門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共同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做貢獻。
  •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
    中共教育部黨組2017年12月4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  為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把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精神引向深入,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