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便利店和商超經營重心不同 它們到底在爭什麼?

2020-12-26 贏商網

  過去,在社區市場,商超與便利店,分別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而如今商超的陽關道變成了獨木橋,而便利店的獨木橋卻變成了陽關道。商超和便利店這兩個傳統零售業態,以及社區這個此前不曾被重視的消費場景,在今年成為了新零售變革的先行者。

  線下之爭:便利店越開越多,商超越開越小

  近一段時間,圍繞商超-便利店大市場環境的發展已有足夠多的討論,這裡就不再做複述,直入正題。我在之前《社區新零售:傳統商超看得見的危機正在蔓延》一文中對傳統商超的現狀進行過整理評述,事實證明,大型商超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便利店的黃金時代正式開始。

  根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年大型超市業態關閉129家門店,實際關店數可能還遠遠不止這些。而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波士頓諮詢公司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6 年中國連鎖品牌化便利店門店數接近10 萬家,市場規模超過1300億元,行業增速達13%,開店數量及同店銷售雙雙增長。

  其中,越來越多的連鎖超市都加大了在便利店市場的投入,除了農工商、華潤、聯華等較涉足便利店市場,推出了可的、蘇果、快客、Vango等連鎖便利品牌之外,大潤發今年也推出了飛牛便利店。再加之網際網路便利店和無人便利店的出現,今年的便利店市場擴張將加速井噴。

  另一方面,傳統商超在關店的同時,也在開店,而新開店的面積越來越小,社區店、精品店成為傳統商超的市場擴張首選。例如物美社區店、永輝會員店,世紀聯華city life等。

  傳統商超的開店策略調整出於多方面因素考慮,一來大店位置越來越稀缺,成本也不斷上升,受線上商超衝擊明顯,聚攏人氣的能力在不斷下滑,已經進入明顯的瓶頸期;二來小店更靈活,成本低,速度快,覆蓋能力更強,新零售門店更有吸引力,且與線上配合度更高,可以更有效的利用配送能力搶佔社區市場。

  前不久,上任半年的沃爾瑪大賣場中國業務總裁陳文淵首度亮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接下來,沃爾瑪每年會開設30至40家大賣場,緊湊型門店的佔比將越來越高。而早在8月3日,沃爾瑪首先在昆明和武漢同時新開了兩家面積只有5000-6000平方米的緊湊型門店,這比以往標準的沃爾瑪大賣場營業面積縮小近40%,這個面積以目前的網紅超市盒馬鮮生的面積相同。

  對商超市場判斷更為激進的則是華聯綜超,其乾脆直接放棄精品超市,專攻面積更小的社區超市。而近期盒馬鮮生也將嘗試面積更小的社區店,10月份將開出一家800坪的社區店試點,根據試點情況,未來或將社區店的面積縮小到200坪。

  在社區市場,商超便利店的混戰已然打響。

  線上之爭:商超鎖定線上市場,想利用配送服務與便利店搶市場

  前面也提到連鎖商超新店面積越來越小,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化整為零的去覆蓋更多的社區,這樣既可以在線下吸引周邊消費者步行去消費,也可以提升線上的配送能力,將配送時間縮短到半小時之內,進而更加深入到社區消費市場。

  傳統大型商超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是不爭的事實,而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大手筆砸錢也壓縮了連鎖商超的線上發展空間。連鎖商超採取社區店的策略就是要利用點位優勢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防止未來完全被電商所牽制,而這種策略帶來的更直接的市場變化就是會一定程度影響便利店的線上市場。

  現如今,電商、商超、便利店的線上之爭也非常混亂。京東超市、天貓超市在線上搶了傳統商超的市場,而傳統商超現在想利用線上去跟便利店搶社區市場,同時京東和天貓一方面在計劃整合社區夫妻便利店,另一方面還在邀請各大傳統商超站隊。

  如果說到線上之爭,實際上,社區便利店的線上市場還未真正爆發,社區用戶暫時還未習慣在線上購買便利店產品,不過已經適應了線上叫外賣,而外賣平臺已經開始接入了商超便利類目,這個問題我在《社區新零售:外賣未來將充當什麼角色?》做個探討。

  我在《社區新零售》這本書中,詳細的介紹了過去幾年社區電商消費市場的發展進程,直到今天,社區線上消費市場也還未到爆發期。社區零售店一般都是單兵作戰,其無法同時具備線上營銷能力和線下配送能力,一般的夫妻店只管著線下就已經很吃力了。

  目前的連鎖商超的線上能力要比貓超和東超弱,但要比一般的社區便利店強,所以,抓緊一點,連鎖商超在線上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錯位之爭:經營重心不同,社區便利店與商超在爭什麼?

  在傳統零售時期,商超與社區便利店經營的重心不同,各自分工明確,商超主營生鮮、零食、日化,及大眾百貨等,社區便利店主營飲料、零食、鮮食,及日常用品等;傳統商超之前主要是做單次大額交易的業務,社區便利店主要做小額高頻次業務;商超解決的是用戶計劃性消費,社區便利店是用戶即時性消費。

  也就說在傳統零售業態中,商超與便利店屬於錯位競爭,雖然二者存在競爭關係,但各自的經營重心不同。而在如今的社區新零售時期,傳統商超越來越小,同時開始拓展便利店業務,這使得商超與便利店之間從關係從錯位競爭轉變同位競爭,二者的經營重心都放在了對社區商業的深入挖掘。這是與之前相比,社區新零售市場最大的變化所在。

  若再進一步細分去看,連鎖商超拓展社區商超產業鏈目的是要PK便利店、果蔬店、菜市場等社區零售業態,而強調鮮食經營的現代化的便利店本身是在PK快餐店、零食店,也就是說,連鎖商超要挑戰整個原有的社區商業結構。

  (我們這裡在談論便利店時,默然把面積為200坪以下的夫妻小超市等同於夫妻便利店,而面積大於200坪的劃歸到社區超市範疇。)

  這麼來看的話,原有的社區超市將會最先遭受衝擊,其既無法與同類面積大小的連鎖商超主推的新型社區商超競爭,也無法與現代化的連鎖便利店競爭。所以,原有的社區超市生存空間會被擠壓,換個角度看,或許也能激發他們的經營活力。

  既然社區超市不做改變的話,生活空間會被擠壓,夫妻小超市或者夫妻便利店,不做對應的市場策略調整,生存空間也同樣有可能會被擠壓。當有大量的競爭者和資金進入社區新零售市場時,這個市場的競爭環境也將愈發激烈。

  明年開始,社區新零售大環境下,商超與便利店的社區之爭或將全面爆發。

本文轉載來自:藍鯨TMT 王利陽,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社區便利店和商超經營重心不同 它們在爭什麼?
    如果說到線上之爭,實際上,社區便利店的線上市場還未真正爆發,社區用戶暫時還未習慣在線上購買便利店產品,不過已經適應了線上叫外賣,而外賣平臺已經開始接入了商超便利類目,這個問題我在《社區新零售:外賣未來將充當什麼角色?》做個探討。我在《社區新零售》這本書中,詳細的介紹了過去幾年社區電商消費市場的發展進程,直到今天,社區線上消費市場也還未到爆發期。
  • 社區便利店和商超經營重心不同 它們在爭什麼?
    過去,在社區市場,商超與便利店,分別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而如今商超的陽關道變成了獨木橋,而便利店的獨木橋卻變成了陽關道。商超和便利店這兩個傳統零售業態,以及社區這個此前不曾被重視的消費場景,在今年成為了新零售變革的先行者。
  • 社區便利店與商超到底在爭什麼?
    現如今,電商、商超、便利店的線上之爭也非常混亂。京東超市、天貓超市在線上搶了傳統商超的市場,而傳統商超現在想利用線上去跟便利店搶社區市場,同時京東和天貓一方面在計劃整合社區夫妻便利店,另一方面還在邀請各大傳統商超站隊。
  • 電商、便利店遍地開花 傳統商超將何去何從
    「家裡缺了調料就去樓下的便利店,想買點生活用品就到網上,動動手指,就送貨上門了。」臨沂很多市民的購物習慣伴隨著電商、便利店的興起而悄然改變。在電商和便利店的衝擊下,傳統模式的商超又將何去何從呢?  自2016年來,社區便利店開始出現在臨沂的大街小巷,跟劉玉玲一樣,臨沂很多市民的購物習慣伴隨著便利店的興起而悄然改變。22日,在新華路與啟陽路交會處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幾十平米的店鋪內,琳琅滿目的商品有序排列著,靠近門口的位置擺放著一張長條桌和幾張凳子,牆上張貼著「免費提供開水、手機卡充值、手機充電、免費微波爐加熱」等服務項目的告示。
  • 商超母嬰店or社區便利店,將成未來母嬰店大勢?
    經過幾個月的觀察,筆者發現母嬰商超和社區母嬰便利店成為兩種主流觀點。 另外,一代理商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現在母嬰店經營成本持續提高,房租上漲,服務成本增高、人力成本增加,管理費用升高。與之矛盾的是,母嬰店的毛利率又在下降,客流量減少,生存越來越艱難。所以母嬰店應該開源節流,降低成本,未來母嬰店或以商超的形式存在,或以便捷的社區便利店存在。」
  • 紅旗連鎖和家家悅,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意模式
    提到商超企業,你很容易想到永輝超市、家家悅、紅旗連鎖、步步高等。的確,它們看上去都是開商場賣東西的,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是紅旗和家家悅: 紅旗連鎖紮根四川,幾乎全部業務都在省內,打下了川渝市場的半壁江山;家家悅根植山東,也是在省內快速擴張,掃平煙臺威海等魯東沿海城市。 都是地方性的商超龍頭、都有著相似的股價走勢,但紅旗與家家悅一個做的是連鎖便利超市,一個做的是大型商超,實際業務模式存在著巨大差異。
  • 臨沂:傳統商超試水網上商城 新零售便利店正「上位」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臨近中秋,與往年顧客簇擁搶購商品的現象相比,如今傳統商超的客流量受電商影響,明顯「秋意漸濃」。近日,記者走訪臨沂各大商超了解到,本土或外來大型購物超市紛紛試水網上商城,新零售小時代已經來臨。
  • 大賣場模式步履維艱 家樂福等商超巨頭試水精品便利店
    大賣場模式步履維艱 商超巨頭試水精品便利店   零售業步入「小時代」   商超巨頭們還在想著追求大而全?   也許是到了放棄這種念頭的時候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批轉走「小而精」路線的便利店業態在實體零售業中異軍突起,並大有逆襲之勢。   日前,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需求面積:3000-15000平方米)悄然推出精品便利店品牌「Easy家樂福」,德國零售巨頭麥德龍也低調開始便利店品牌「合麥家」的經營,甚至原本與零售八竿子打不著的順豐、蘇寧和綠地,也忍不住試水其中。
  • 從每一天便利跨界餐飲和魏家涼皮跨界便利店看便利店+
    網點多,投資小,成本低,最接近消費者或許給便利店的經營帶了很多新玩法,也產生了很多「新物種」。莊辰超投資的便利蜂便利店+共享單車、部分快遞網點+便利店、每一天便利店+餐飲、魏家涼皮+便利店······便利店雖小,可能容很多大超難容之事。
  • 商超母嬰店or社區便利店,將成未來母嬰店大勢?
    經過幾個月的觀察,筆者發現母嬰商超和社區母嬰便利店成為兩種主流觀點。 另外,一代理商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現在母嬰店經營成本持續提高,房租上漲,服務成本增高、人力成本增加,管理費用升高。與之矛盾的是,母嬰店的毛利率又在下降,客流量減少,生存越來越艱難。所以母嬰店應該開源節流,降低成本,未來母嬰店或以商超的形式存在,或以便捷的社區便利店存在。」
  • 紅旗連鎖和家家悅,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意模式
    提到商超企業,你很容易想到永輝超市、家家悅、紅旗連鎖、步步高等。的確,它們看上去都是開商場賣東西的,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是紅旗和家家悅: 紅旗連鎖紮根四川,幾乎全部業務都在省內,打下了川渝市場的半壁江山;家家悅根植山東,也是在省內快速擴張,掃平煙臺威海等魯東沿海城市。 都是地方性的商超龍頭、都有著相似的股價走勢,但紅旗與家家悅一個做的是連鎖便利超市,一個做的是大型商超,實際業務模式存在著巨大差異。
  • 大賣場老去便利店受寵 商超轉型「小」裡求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街頭巷尾見縫插針地冒出許多「小而美」的便利店。這些家門口的小店,商品精緻多樣,還24小時營業。當你凌晨餓醒發現冰箱裡空空如也,只要溜達到這些溫暖的小店,就能吃上冒著熱氣的關東煮或者茶葉蛋。  當網購大潮席捲而來,很多年輕消費者發現,去大賣場購物的次數越來越少,但去便利店的次數卻有增無減。
  • 綿陽:商超萎靡 流通繁榮
    然而,在這樣一個經濟水平較高的城市裡,市區內本土商超受大賣場影響普遍規模較小、分布稀疏。相反,受鄉鎮經濟提速發展影響的流通市場卻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KA下沉,市區商超不斷萎縮 記者走訪綿陽時發現,在這裡很難見到像其它城市幾步一商超的情況。除了一些大型KA賣場外,幾乎看不見連鎖類超市的存在。
  • 基於「社區」商超行業產品運營及推廣的一點思考
    編輯導語:在小區住宅旁邊,我們總能看到一些便利店、超市等等,但由於線上超市的廣泛推廣,線下商超行業的成交量變低,該如何改變這個現狀?本文作者基於「社區」商超行業的產品運營及推廣進行了思考,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一、背景此社區非彼「社區」,這裡的社區是指行政區劃中的社區,即城市社區。
  • 需求與技術雙驅動:商超的五年變革之路|愛分析洞見
    近年,也不斷有社區便利店和生鮮電商等新的零售業態進入戰局,商超連鎖也在加快布局,從大賣場向「小而美」社區店和生鮮電商兩方面延伸業務。面對這些新的技術、新的業態,商超經營面臨眾多挑戰。一方面,商超傳統線下運營模式無法承載技術帶來的業務增量,需要外部力量協助變革。
  • 周黑鴨啟動渠道經銷商招募計劃,僅面向商超便利店
    招募信息中,周黑鴨披露了對渠道經銷商的要求,包括:具有合法經營主體資格,擁有足夠的經營資本;深耕快消行業,具有廣泛的渠道資源;操盤知名零售品牌終端渠道,具有專業的經銷運營團隊;具備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認同周黑鴨企業文化,共同拓展意識強。但並未寫明具體審核標準。周黑鴨公共關係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透露,此次招募的渠道經銷商特指商超便利店領域的渠道商。
  • 2年門店突破1000家 這匹便利店品牌黑馬逆襲憑的是什麼?
    2年門店突破1000家 這匹便利店品牌黑馬逆襲憑的是什麼?  而此時,與大型商超的艱難局面相反,便利店卻在持續增長的通道中穩步前行。中國目前有70多個連鎖便利店品牌,過去兩年它們的店鋪數量和營業額分別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即使前幾年實體經濟下行、電商衝擊,實體零售遭遇寒冬,便利店銷售額增速也並未受到明顯影響,2017年增速達到12%,連續第八年保持兩位數左右的水平。截至2017年底,店鋪數量超過100000家,市場規模達到1300億,並將在未來五年保持8%~10%的擴張速度。
  • 華潤萬家商超生意經:ole領軍高端 樂購express搶佔社區
    (贏商網上海站)近日,華潤創業零售板塊之一華潤萬家(需求面積:8000-15000平方米)旗下品牌再新添一員——樂購express便利超市。儘管全球零售業都面臨下滑的陣痛,且2014年華潤萬家也面臨7億元人民幣的虧損,但華潤萬家在商超領域仍不斷通過打造多種業態形成優勢互補,來不斷壯大自己的零售「帝國」版圖。
  • 阿里、京東們紛紛下注商超,到底在擔心什麼?
    阿里、京東們紛紛下注商超,到底在擔心什麼?如此接踵而至,不管是線上線下,他們都算得上有實力、有前瞻性的行業老大哥,為什麼都盯著商超(含商超品類和商超實體)?商超真能成為新零售的重要陣地?下注商超,他們的真正意圖是什麼?
  • 合肥便利店超300家市場競爭激烈 中商羅森擴張迅速5個月開20家店
    》》》推薦閱讀:探訪合肥「無人超市」:多店已消失 24小時便利店或成消費新寵合肥便利店超300家 本地化佔比80%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合肥便利店品牌主要有鄰幾、中商羅森、友門鹿、來購、17便利店、吉事多、美宜佳、52week、蘇果等,店鋪數量超3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