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煙筒作為數百年的傳統習俗,現在應該禁止嗎?有兩種不同說法

2020-12-13 湛江縱橫哥

寫這篇文章之前,先給大家猜個謎語:「左手叉著腰,右手叉著腰,肚子咕咕叫,流shi並流尿。」這個謎語是廣東湛江地區的,用雷州話念出來特別有趣。謎底是人的一種生理現象嗎?不是,猜不到的話我再說一個:「我嘴吻你嘴,我手摟你腰,吻得肚子嚕嚕叫,摟得嘴嘴被火燒。」這個謎語來自雲南,這種現象是「雲南十八怪」之一。對了,兩個謎語都是講的一件事,那就是抽水煙筒(又稱大碌竹)。

這幾天出差,湛江一位同事跟我同住,他大約50歲左右,隨身帶了一根小小的粗竹子。過安檢的時候,機場人員不知道這是什麼,懷疑有攻擊性,怎麼也不讓他過,於是只能用塑膠袋包紮好,放行李箱託運。但沒想到飛機晚點兩小時,加上飛行和落地兩小時,這幾小時他真是輾轉難安。原來,這小竹筒就是小型版的大碌竹了,他家代代相傳,割捨不下的生活習慣和情節。

在湛江及粵西,50歲以上的男人,相當一部分有抽大碌竹的習慣。他們彎著腰,低著頭,端坐於一張小矮凳上,或乾脆就蹲在石階上或是土坑上,左手託著一支長約一米的粗直或是微彎的竹筒,右手搓捏著菸絲,精確地塞在煙筒中間斜伸出來的菸嘴上,點著後,嘴巴貼著竹筒口,發出咕咕嘟嘟的水聲,吸一陣,抬起頭,吐出一縷白色的輕煙霧,臉上充滿著愜意、滿足的神情。

不管富貴貧賤,粵西的大碌竹,農村有,城市有,除了自家用,在公眾場合還可以公用。比如農村的圩市,城裡的大排檔、商鋪,甚至是高檔的酒樓,也有一隻紅桶(或是拖地桶)裝著一隻大碌竹。這種煙筒可以輪流抽。經常是一個人抽完了,另一個人用手抹一抹,又繼續來。就這樣你一口,我一口,煙霧繚繞,煙香陣陣,顯得很親熱,表現了兄弟間同甘同苦的感情。

或許有人會問,這樣會不會傳染細菌或病毒?但我們這邊的說法是,菸絲裡的成分有殺菌的作用,還可以降燥下火,所以不會不衛生。這個說法不知道準不準確,但確實沒聽說過什麼傳染病案例是通過大碌竹流通的,也是挺神奇的。

湛江及粵西的大碌竹,不僅男人抽,也有女人抽。而且這種風俗習慣一直在民間很盛行,也在任何年代被包容。聽老人家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生產隊時期,農村要幹很多體力活,大家更是離不開大碌竹提神,所以不管如何忙碌,「大碌竹時間」都是必不可少的。為了這難得的休息時間,有些女人也學會了抽大碌竹,一邊抽還一邊用大嗓門說話,頗有「女漢子」風範。

其實大碌竹並不是湛江及粵西地區專有的,而是中國傳統的吸菸方式之一。水煙分兩種,一種是秀氣的水菸袋,主要流行於北方,慈禧太后就好這一口。另一種就是流行於湛江、粵西、廣西、雲南粗獷的水煙筒了。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誰也說不清,但至少有400多年的歷史。

這種民間習俗為什麼會流傳到這些地方,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跟祖先的軍人身份背景有關。湛江粵西這邊,從歷史上移民而來的軍人較多,氣候惡劣,常需要與老天鬥智鬥勇,民風較彪悍。後來到明朝,中國引入菸葉,進入兩廣及雲南的軍隊中,軍人常以吸菸打發軍隊生活的無聊與疲憊。由於人多煙筒少,大家需要聚在一起分享,打仗需要提神,幹活也需要提神,這種習俗很受軍人後裔的粵西人民歡迎,因此迅速流行開來。

第二個原因,湛江及粵西,包括雲南,無論是在大山裡,或是在海邊,樹多草多蚊蟲多,吸水煙也有驅趕蚊蟲的作用。據一名古代醫師記載:「師旅深入瘴地,無不染病,獨一營安然無恙,問其所以,剛眾皆服煙。」由於蚊蟲不喜煙,所以吸菸可以避免攜帶傳染病毒的蚊蟲叮咬,這個秘方逐漸從軍隊傳到了民間。

第三個原因,湛江及粵西地區氣溫高,溼氣重,易上火,抽水煙筒有去溼降燥的功效。粵西水煙筒一直在明清時代盛行,直到民國初年出現紙菸。但粵西人始終覺得水煙筒更加適應本地氣候,所以這種習慣依然在民間長盛不衰,紙菸沒辦法完全替代,這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

大碌竹的工藝看似簡單,街邊攤檔隨處都有售賣,但真要做出精品也不容易。據駱老師介紹,赤坎有位大碌竹巧匠名叫黃文有,他生產的水煙筒獨具一格,講觀賞,講回味,講享用,遠近聞名,人稱「煙筒王」。他做煙筒選料十分講究,親自到深山竹林產區尋找竹坯,百裡挑一,專選靠近根部的部分,竹節密集,外形美觀,微彎如躬,極具欣賞價值。

黃老加工水煙筒一絲不苟,保持古老手工製法,用炭火燒紅鐵條,捅穿竹節和鑽孔,菸嘴定位比例勻稱,外觀與煙筒配合得體。他對成品嚴格槍柄,表面一定要光潔明亮,使用起來才自如就手,吸起煙來才過癮。甚至連吸菸時的水聲,也跟製作工藝有關,孔鑽得好,水聲才韻律清脆悅耳,否則會悶響難聽。

黃老的水煙筒還有一個特點:每根大碌竹,不需要靠著牆,而是能夠直立在地面上,平衡做得非常好,既美觀又實用,根根精神抖擻,跟工藝品一樣。

作為民間的「煙筒王」,每年回湛江探親的美國、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僑胞,定要購買黃老的大碌竹帶回異國送親朋好友。特別是港澳同胞及本地的大老闆,都喜歡到他這裡訂製水煙筒。其實我認為黃老這種技術完全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事實上,中國別的地區的煙筒製作工藝有入選非遺的,煙筒也有作為當地工藝品推廣的,湛江這方面做得還是不夠。

說起大老闆吸水煙筒,我又想到了一件真人真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湛江湧現了一批白手起家的大老闆,雖然他們身家數千萬或是數億,但從小養成的水煙筒習慣卻丟不了。為了招睞大客戶,一些高檔的酒樓也配備了水煙筒供他們使用,但有些四星級五星級酒店因管理嚴格,有的也沒有配備。

一天,一位身材瘦小、穿著樸素的大老闆剛從湛江開發區某星級酒店喝完早茶。他獨自走出來,兩三個小時沒煙筒抽,可把他急壞了。正好酒店出來沒多遠有個擦皮鞋的攤位,攤主可能是去洗手間了,老闆看見有一支水煙筒,趕緊蹲下身子抽幾口過把癮。這時,他看到一隻皮鞋出現在眼前。一個男人看他只顧吸菸不幹活,就質問道:「擦鞋佬,不做生意嗎?」

大老闆抬頭看了他一眼,鎮靜地說:「對,今天不做。」男人覺得好奇怪。這時,大老闆的司機開著一輛豪華寶馬車過來,他放下水煙筒,走到車那裡,司機下車給他開了車門。直到他的寶馬車開出視野,那個叫他擦鞋的男人還目瞪口呆,驚奇地合不攏嘴來。

最後說一下,大碌竹必不可少的好伴侶——那就是菸絲。水煙筒的菸絲顏色有深有淺,但最受歡迎的,還是一種土產的暗紅色菸絲,跟普通香菸的黃菸絲不太一樣。據說這種菸葉在收割時,要選擇陽光猛烈的日子,從菸頭割斷後,讓太陽曝曬一天,然後挑回家用繩子綁住煙梢,懸掛在通風陰涼的屋簷下,讓菸葉慢慢風乾,熟透之後就會發紅,散發出清香了。最後的成品菸絲是去掉葉骨後,用刨子刨出髮菜一樣幼小的菸絲,特別適合手指間拿捏。高檔的菸絲曾一度是粵西人民贈送親友的佳品。

關於水煙筒與紙菸相比,哪種對健康危害更大?結論是有爭議的。有人說,水煙筒的水有過濾尼古丁和焦油的作用,煙經過水,吸起來不燒嘴,有種清涼的感覺。從煙筒裡的過濾水就可以看出,倒出來的水顏色發黑,味道難聞,就可以看出過濾的重要性。但也有人說,水煙筒的抽菸方法增加了肺括量,吸進更多的煙霧,危害更大,輪流吸菸也不衛生,應該禁止。不過,從實例來說,並未發現抽水煙筒比抽紙菸患病率更高的數據。

不管怎樣的抽菸方式,多多少少對身體有危害。我本人雖然會抽水煙筒,但並不推廣和提倡,只是作為一種民間風俗研究一下,茶餘飯後談論一下。水煙筒的流行,有科學落後的歷史背景,現在提神驅蚊蟲防病的健康方法很多,能不抽菸儘量不抽,能戒菸的還是戒掉為好。但對於這種持續了數百年的民俗習慣,我認為還是應該尊重,應該和紙菸平等看待,除非有嚴謹的科學數據證實它的危害性比紙菸更高。

想了解湛江及周邊地區更多民俗歷史的,記得關注縱橫哥喔!(部分素材已獲湛江民間歷史學家駱國和老師原創授權)

相關焦點

  • 中元節為什麼放孔明燈 關於這項習俗有兩種說法
    放孔明燈也是一種節日的習俗,大家一般在元宵節的時候都會看到有放孔明燈的人群,另外在中元節期間也會有放孔明燈的習俗,這項習俗又被稱為放天燈。   在元宵節放孔明燈是人們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燈上,希望它能夠保佑人們平平安安,無病無災。
  • 正月初四結婚好嗎 大年初四傳統習俗有哪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正月初四結婚好嗎 大年初四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國的嫁娶文化由來已久,結婚要注意的事情很多,然而現今很多的婚禮都趨向於西式了,都是潔白的婚紗,閃亮的鑽石。不過不管是西式的婚禮還是中式的婚禮,都要選擇一個好的日子來舉行。那2019正月初四結婚好嗎?
  •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馬上就要清明節了,對於小編來說是三天美好的假期,相信各位讀者也會在清明節和家人一起踏青享受生活,但是大家對於清明節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吧。清明節是我國非常古老的一個節日,它其實融合了多個不同的節日並不斷變化才形成了今天的樣子,清明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改火節,北方冬天寒冷人們需要生火取暖。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要回鄉祭祖嗎?各地農村中秋節傳統習俗和禁忌
    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自古就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思念親人,祈盼豐收之意。更有賞月、吃月餅等傳統習俗。那麼,中秋節要不要回鄉祭祖?我國各地農村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呢?下面小編帶您來了解下。
  • 各地春節習俗有多不同?
    年俗不僅南北方差異巨大,就是同省同市之間的差距也不可以道裡計。  食俗:  南方北方各不同  民以食為天,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就更注重「吃」了。民間有段流傳甚廣的歌謠: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 2019年是豬年,屬豬的在本命年應該注意什麼,都有哪些習俗呢?
    而本命年最初為五行數命回歸之年,即60年一本命年,在民間也有60年一輪迴的說法。也流傳著"本命年犯太歲,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的民謠。在古代人們認為,本命年是一個不太好的年份。在我們這裡也有一個習俗,本命年可以興師動眾,用以衝淡晦氣,但是不吃蛋糕,意思是不過這個年。
  • 三年不能立碑的傳統是什麼意思?我們應該遵守這樣的習俗嗎?
    在中國,很多地區都有三年不可立碑的習俗,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很多人並不了解,筆者家鄉剛好有這樣的風俗,在為爺爺立碑的時候,了解了出處和來源。總的來說,三年的做法是中國人對孝道的一種理解和認識,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由來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2019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清明節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過春節貼春聯只是一種習俗?這種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你了解嗎?
    過春節貼春聯只是一種習俗?這種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你了解嗎?過春節大家都會貼春聯,這也是我們的一種傳統文化,春聯也是我們歷史發展留下來的文化。很多膾炙人口的春聯積澱成的優秀文化。在秦漢時期就開始遊街掛桃符發的習俗,認為這樣可以驅鬼鎮邪的習俗。後來到了宋朝的時候,既有記載在人過新年的時候,人們會更換新的春聯。古時候的春聯是在桃木上刻文字。但後來紙發明了出來之後後,對聯就被寫在紙上了。如果說掛春是在宋朝時開始的俗,那麼在之後的各個朝代,對聯就已經開始普及,從民皇宮到民間,都在應用著對聯。
  • 在春節期間有哪些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在春節期間有哪些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春節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有句話說的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話就能非常通俗的表達春節這個節日的意義,這就是一個對於我們來說喜慶吉祥團圓的日子。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來說一下,在春節的時候我們都有哪些傳統的習俗。
  • 中國年從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你應該知道!
    雖然現在春節的年味越來越不如以前,但我還是很喜歡它的,以前是因為壓歲錢,現在是因為能放假,哈哈。過年這兩天,玩得特別嗨,初一凌晨是燒香拜佛,初二去走親戚,反正每天都沒有閒著,感覺活動好多呀!你呢,過得怎麼樣?算一算,一直到十五都是屬於春節期間,也就是說接下來還有好些傳統習俗需要我們注意的呢。那你知道春節期間,從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嗎?
  • 古代清明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清明的由來吃什麼玩什麼你知道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代清明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清明的由來吃什麼玩什麼你知道嗎?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曆法24節氣當中第五個節氣,也是一年當中萬物開始生長的時候。古人從這一天起開始種瓜點豆、植樹造林。清明就是古代的植樹節。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春節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首,不僅可以表達闔家團圓的喜慶之情,同時也可以彰顯出舉國歡慶的熱烈場面。筆者認為中國人過春節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無論身在天涯海角、不管多忙,過春節這一天都要如約回家。其實過春節回家也是春節時的一個重要習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才有過節的氣氛和意義。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膠東農村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每年清明節的時候祭祀掃墓是不變的習俗,當然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習俗,我們膠東這裡流行吃雞蛋、最近這幾年跟著南方的習俗學會了吃青團,踏青、禁火也是必不可少的。吃雞蛋清明節吃煮雞蛋可能是膠東農村特色,煙臺、青島等地清明節這天早起要煮雞蛋,這個習俗可能是因為清明節跟上巳節融合之後,而流傳下來的。
  • 大年初五,在農村都有什麼習俗,應該吃什麼呢?看完明白了
    #2020春運#不知不覺明天就是大年初五了,今年的春節跟以往不同,不用外出拜年,也不用外出走親戚,觀看的風景,也只有床頭山、臥室巷、衛生間沐浴大瀑布、廚房美食一條街、大部分的時間要去的是沙發遊樂園、實在悶得不行可以去觀看一下陽臺峰,病毒的肆擾也讓我們這個年變得成為了最為夫妻和諧的春節
  • 古代春節有六種風雅習俗,現在僅剩一種流行,日韓卻至今保留兩種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農業生產和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古人非常重視節氣和春季。所謂「一年計劃在春天」。作為春天的開始,「春天的開始」自然被賦予了更深的內涵。在古代,春天的開始是春節。春節習俗的開始是當時的春節習俗。在漫長的歲月裡,許多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是從不同的地方衍生出來的,其中很多都是相對較小的。
  •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很多農村都延續了老早的風俗和傳統,這些觀念慢慢影響了村民的衣食住行,比如「四年椽,十年檁,十五當梁夠標準」這說法,另外農村過壽也有講究和禁忌,不是什麼年齡段都可以過得。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 傳統文化|史上最全的春節傳統習俗,漲知識了!
    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到了民國,民間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說法,就是科級以上幹部二十三日祭灶,一般群眾推遲到二十四。後來,據說是因為社會進步了,人人平等了,大家也就都隨了皇帝,沾沾「貴氣」,改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祭灶了。由於過去的皇城是北京,所以北方密切聯繫領導,受到的影響比較大。而南方仍然保持了和人民群眾的一致。看出玄機沒有?其實男女自古就有別。
  • 中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首先應該先了解並熱愛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是西方大部分國家一年一度的聖誕節,近些年來,有部分中小學校針對聖誕節發布了「禁令」,這些學校態度較為明確,不建議學生去過洋節,那麼作為中國人,我們是否還應該去和西方人一起慶祝聖誕節呢?我國是否明確禁止過聖誕節?首先從國家的角度來看,我國從未頒發過任何關於「禁止過聖誕節」的法令,大家都知道,聖誕節屬於宗教性質的節日,聖誕節是基督教為了紀念耶穌誕生的一個重要節日。我國憲法中有明確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國家是沒有明確禁止大家過聖誕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