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冰川時代》,這部經典的動畫電影從2002年看到現在仍然經久不衰:萌松鼠斯克萊特為那顆不知道有多味美的榛子歷時幾萬年,經歷了大陸漂移、物種遷徙、冰川消融、宇宙碰撞等等高能,依舊在追趕那個榛子的徵程上。
紀錄片「冰凍星球」裡,南極和北極的動物和自然環境遠不會像斯克萊特和他的朋友們那樣的幸運;
南北兩極的冰蓋裡含有地球上80%的淡水,但都是以冰雪的形式存在;斯克萊特看上去是冬不冷夏不熱的,但南北兩極的小朋友們就只能在半年極晝半年極夜中艱難度日,要么半年白天無聊地玩個夠,要么半年黑夜忍飢挨餓地一次睡個夠……
相對而言北極的溫度比南極那是暖和多了,必竟北極冰厚只有10米,冰下又是海洋,所以平均溫度為-30℃;
片中除了介紹北極眾所周知的北極熊外,還有北極狼群、馴鹿以及北極最大的動物:大野牛;即便體形最大,大野牛也仍然逃脫不了被北極狼有策略地追趕、包圍、獵殺的命運,即使北極那些百年才能長成的村木和灌木,也是因為氣候過於寒冷,長得低矮疏離乾瘦,動物們藏在裡面就像一些港臺劇裡一樣,明明藏頭露了尾,追兵還裝作沒有發現匆匆跑過……不同的是必竟飢餓的狼群要的是結果,導演要的是效果;
北極的冰雪春天開始融化,雪水匯成水道,變成了巖石和冰層間的潤滑劑,在重力作用下,冰層斷裂形成冰川;其中最大的冰川--雅各布以每天40米的速度向前推進,最終墜入海洋,並變成影響陸地氣候的洋流;
北極的夏天貌似是充滿活力的:海面的浮冰融化之後,幾路人馬集結於此:約1千8百萬的海島遷徙,鋪天蓋地,嘰嘰喳喳,熱鬧非凡;座頭鯨也拍打著5米寬的尾鰭、從四、五千英裡之外的赤道地區奔襲而來;剪嘴鷗時刻不離座頭鯨左右,盡職盡責地清潔它的身體並享受它留下的磷蝦和鯡魚;加上那特別有喜感卻又愛打架的北極熊不慌不忙地誘捕海豹……處處都是血腥的殺戮,反倒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錯覺。
雖然都是極地,但南極和北極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除了極晝極夜時期恰恰相反外:地質構成也大有不同: 南極是由南極大陸和附近島嶼組成,因此受海洋影響較小,氣候更為惡劣,平均冰層厚度達1400米,平均氣溫達到-70℃,這裡可比北極冷太多啦;
南極的夏天會有約4千萬頭的巴布亞企鵝和數千頭小鬚鯨匯聚於此,就連性格溫吞的座頭鯨也會不甘寂寞地到這裡大快朵頤;
因為沒有了天敵北極熊,且企鵝數量眾多,海豹在這裡過著心寬體胖的日子,如此呆萌可愛的笑臉,你能看出它剛剛才幹掉了一隻快樂的小企鵝嗎?
儘管可愛,但飢腸轆轆的虎鯨卻不會放過它們:虎鯨小分隊通過統一擊打水面,形成合力、震碎並掀翻浮冰,將海豹趕下水進行圍剿,它們還會在水下吹起泡泡來影響海豹視線,用以掩護同伴的獵殺行動……
它們這種集體行為堪稱動物界最複雜的狩獵活動!
當然他們也是只找好欺負的,鎖定的基本是性格溫和的威德爾海豹,食蟹海豹爪子鋒利,生性好鬥,它們也是能不招惹儘量不惹。
南極冰層下面的世界寂靜而神秘:比如巨大的水母、半米長的海蜘蛛、盤子般大小的土鱉蟲等等,這不是美國的科幻大片,極地低溫是這裡的生物生長緩慢且體形龐大的主要原因;
冰層上面僅有的1%未被冰雪覆蓋的南極幹谷:如峽谷、火山、山脈(南極橫斷山脈長約2千英裡,風速可達200英裡每小時)和冰川(最大的比爾德冰川上的冰塊如同摩天大樓般壯觀……);
特殊地形形成的常年巨風,如同上帝之手,創造出許多千奇百怪的冰雕和雕塑,奇異壯美無法筆墨形容……大自然的力量令人類敬畏!
由於人類的活動、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等原因,南北兩極正在加速融化,半個南極已經消融,這樣神秘而美好的極地,這樣可愛的動物們還能和人類和平共處多少年?真希望它們能和斯克萊特一樣處處化險為夷……現在人們頻繁地登錄兩極,甚至將北極作為下一站的旅遊地,雖然我們已經意識到打擾到了它們的生活,但這種打擾會不會變本加厲,我想我們都已經知道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