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臺聯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研討會在澳門舉行

2020-12-23 環球網

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致辭。

9月24日,以「青年責任 兩岸未來」為主題的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研討會在澳門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此次論壇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簡稱全國臺聯)、中華文化交流協會(澳門)和臺灣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共同舉辦,近50位來自兩岸和澳門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就「兩岸同胞共同抗戰的歷史啟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責任」、「建設兩岸共同家園與青年發展道路」等議題展開討論交流。

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崔世平、臺灣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吳榮元,全國青聯副主席、澳門青年聯合會會長馬志毅,中聯辦臺務部部長徐莽、海協會駐澳門辦事處主任賀之軍等出席開幕式。

兩岸四地青年使命在肩

紀斌在研討會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臺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傳統和可貴的民族氣節。在日本殖民統治期間,臺灣同胞的悲壯抗爭從未停息,先有風起雲湧的武裝鬥爭,後有政治、社會和文化領域的非武裝抗爭,體現了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品格與不畏強暴、敢於同敵人鬥爭到底的民族英雄氣概。邱逢甲、劉永福、徐驤、簡大獅、羅福星、莫那·魯道、林獻堂、蔣渭水、楊逵、張我軍、連橫、李友邦等抗日先賢,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臺灣同胞在異常艱難的環境中堅持鬥爭,始終不忘自己是中國人,復歸中華的意志和決心在經歷了50年殖民統治後未有絲毫動搖與改變,頑強的鬥爭精神和濃烈的愛國情懷感人至深。

紀斌強調,兩岸四地同胞與海外僑胞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振興。近代以來,中國之所以飽受外侮,根本原因在於當時的中國一盤散沙、積貧積弱。唯有祖國的統一和強大,才能給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兒女帶來安全、幸福和尊嚴。兩岸同胞應當銘記歷史教訓,弘揚抗戰精神,珍愛和平,共謀發展,齊心協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2008年以來,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基礎上,開闢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這是一條有利於兩岸同胞團結奮鬥、實現互利雙贏的正確道路。我們應當共同珍惜和維護當前兩岸關係得來不易的良好局面,沿著和平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紀斌說,兩岸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回望歷史,在民族危急存亡之時,總是有無數熱血青年敢於挺身而出,甘願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時至今日,兩岸四地青年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力軍。兩岸四地青年使命在肩,理應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為維護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力量。

兩岸有著休戚與共的命運

崔世平在致辭中表示,兩岸年輕一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未來,今天的中華民族需要認識到團結一心才能國泰民安,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才是正確的道路。澳門和臺灣的關係近年來也快速發展。澳門在回歸前後一直在兩岸關係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崔世平強調,未來,共識遠比分歧多。如果兩岸關係能和平發展,國家實力可以更強,民族才有美好未來。

吳榮元在開幕式上指出,兩岸有著休戚與共的命運,如果自絕大陸,臺灣將沒有出路。他說,臺灣歷經百年滄桑,唯一不變的是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和祖國的命運密切關聯。『雙70』的光復紀念,預示了兩岸休戚與共的命運聯結。」吳榮元說,大陸的快速發展也給臺灣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兩岸和平發展帶給臺灣的紅利是兩岸交流最大的共識。

全國臺聯研究室主任陳立謙認為,兩岸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首先是歷史共同體。不能因為臺灣青年不了解歷史,我們就不說歷史,只說現在或是未來。恰恰相反,我們要把歷史問題梳理清楚。當然,這也是未來共同體。我們在正視歷史的同時,一定要面向未來。

馬志毅認為,兩岸青年要有使命感,要加深認識歷史。習近平主席曾說,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臺灣和澳門的青年可以通過親身來到內地實地考察的方式認識歷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馬志毅認為,青年不僅要批判、監督政府,還有責任以理性的方式給兩岸發展一些建議。

與會學者批駁「臺獨」史觀

在研討中,與會學者回顧歷史事實,批駁「臺獨」史觀,認為抗戰勝利和臺灣光復來之不易,兩岸應該倍加珍惜,對抗戰歷史的評價的分歧不應影響兩岸關係發展大局,提出了塑造兩岸共同歷史記憶、增強兩岸共同歷史連結的思路與辦法。與會學者強調,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成果巨大,但過程絕非一帆風順。當前兩岸關係處於新的重要節點,面臨兩條道路選擇,維護並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是兩岸各界的共同責任。與會學者還就團結兩岸和港澳青年、擴大深化交流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柯玉枝就當前如何維繫兩岸和平發展的問題進行了發言,她從分析兩岸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入手,以歷史觀認同及客觀性為一體來進行分析。她認為2016年選舉之後,兩岸要維繫和平發展局面,要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增加交流,態度上要有同理心、耐心,兩岸應該共同建立正確的歷史觀。

臺北市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在兩岸交流的時間比較多。他為臺灣青年的問題做了個民調,他分析的結論是,臺灣存在南北問題、差異比較嚴重,他認為民進黨對臺灣媒體的誘導,對校園的欺騙,這是使得目前媒體一邊倒、校園「綠化」多的重要原因。在大陸求學有很多臺生,而大陸給臺生的一些發展提供了很重要的幫助空間。

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鄭偉聰針對當前臺灣媒體的做法,他認為澳門媒體在掌控方面表現的比較好,澳門在兩岸關係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他認為澳門傳統的中華文化保存的比較好,比較低調。他同時談到經濟發展對認同和情緒的變化有影響。

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主席劉新孟認為,兩岸的歷史觀有些差異,要加強青年的歷史教育。他說,澳門在青年教育和經濟發展、民生、青年學生就業等問題上,就解決得比較好。期待澳門在未來兩岸交流、互動中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面向未來加強兩岸青年交流

臺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陳韻竹老師認為,兩岸青年不僅要把眼光放在過去,更要把焦點放在未來。他認為,讓兩岸青年共圓中國夢是一個可行的辦法,特別是兩岸創業的創客,是兩岸青年共同面向未來的模式。這裡有三個要突破的關卡,一是市場的性質,大陸的市場對於臺灣的創客青年來說仍然不是很熟悉的。二是創客的體制,大陸的創客更有創業的精神,臺灣的市場小,臺灣的創客沒有太多創業的動力。三是智慧財產權的問題。這是臺灣文創產業到大陸發展、臺灣的創客比較擔憂的。他還認為,臺灣青年大部分生活在網絡中,這與大陸大不相同。所以,兩岸網絡平臺的對接和一致化是非常關鍵的。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副秘書長林翠倩認為,當兩岸缺乏交流的時候,如果看到對面一些負面的印象,就會把整個對方當做不良的、邪惡的。而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多交流,跟他們講清道理。如果跟臺灣青年單單說教,他們會有抗拒心理,不如把歷史事實全部都告訴他,讓他們自己來個正確判斷,這樣收效可能會更好。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理事長周永豪認為,當下,不僅是臺灣有去中國化的問題,香港也有「本土思想」。出現這種問題的重要原因是溝通不良,雙方不願討論這個問題,他覺得未來要直接面對這個問題進行坦誠地溝通,要讓所有的臺灣人都到大陸看一看,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到兩岸四地都是有關係的。這個目標是比較宏遠的,因為目前到過大陸的臺灣同胞基本沒有超過30%,而且有些人還是反覆的來。(中國臺灣網 臺聲雜誌聯合報導 易靖茗文)

臺灣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吳榮元致辭。

相關焦點

  • 紀念臺灣光復六十五周年學術研討會舉行
    人民網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吳亞明)臺盟中央、全國臺聯、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今天下午在北京臺灣會館聯合舉辦紀念臺灣光復65周年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峽兩岸、港澳地區和海外的6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尤蘭田在研討會致辭時指出,歷史昭告世人,臺灣從被割讓到光復這段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臺灣從來就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臺《聯合報》:大陸紀念臺灣光復 歷來最高規格
    中新網10月25日電 臺灣《聯合報》今天載文說,大陸舉行歷來最高規格的紀念臺灣光復系列活動,中共高層今天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臺灣光復六十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並舉行文藝晚會,把紀念活動推向最高潮。  報導說,「臺灣同胞抗日鬥爭展覽」於昨天揭幕,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熊光楷也出現在現場。
  • 70餘位兩岸嘉賓齊聚成都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新華社成都10月18日電(記者陳舒、餘裡)百餘張歷史資料圖片、萬餘字文字敘述、200餘幅(件)書畫陶瓷作品,70多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藝術界人士18日相聚四川成都,以歷史圖片展和藝術作品聯展的方式紀念抗戰勝利、臺灣光復75周年。
  • 紀念臺灣 光復75周年
    據新華社成都10月18日電 百餘張歷史資料圖片、萬餘字文字敘述、200餘幅(件)書畫陶瓷作品,70多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藝術界人士18日相聚四川成都,以歷史圖片展和藝術作品聯展的方式紀念抗戰勝利、臺灣光復75周年。
  • 臺灣光復70周年紀念大會將在臺北中山堂舉行
    據臺灣地區行政機構22日發布的新聞稿,臺灣省政府將於10月25日在70年前日本在臺灣地區呈遞降書的臺北公會堂(現中山堂),舉行臺灣光復70周年紀念大會。  臺行政機構22日召開會議,聽取「政務委員兼臺灣省政府主席」林政則關於慶祝臺灣光復70周年紀念大會籌辦情況的報告。
  •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舉辦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座談會
    新華社澳門10月24日電(記者郭鑫)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24日在澳門舉辦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座談會。  座談會上,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席崔世昌、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會長陸波、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理事長吳小麗、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臺務部部長徐莽等各界代表先後發言,深入交流學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體會。
  • 重返臺北中山堂 臺灣擴大舉行光復70周年紀念大會
    臺灣行政當局發言人孫立群22日在臺北介紹,多年來在當局臺灣省政府所在地(南投縣中興新村)舉辦的光復節紀念大會,今年10月25日將重返當年日本總督安藤利吉呈遞降書的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並擴大舉行。作為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系列活動中的重要一項,臺當局廣邀當年臺灣義勇隊少年團參加者等抗日誌士、先賢先烈家屬代表與海內外各界人士1100餘人與會。25日,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將出席紀念大會並發表相關講話。
  • 紀念臺灣光復67周年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捐贈文物
    紀念臺灣光復67周年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捐贈文物   中新社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 陳小願)臺灣抗日誌士親屬21日在北京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簡稱「抗戰館」)捐贈文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臺灣光復67周年。
  • 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京開幕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劉歡)「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10月25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中共中央臺辦主任劉結一、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朱小丹、全國臺聯會長黃志賢、臺盟中央副主席楊健、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等兩岸各界人士100多人出席開幕式。
  • 紀念臺灣光復 共促祖國統一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22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牢記歷史、鑑往知來,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激勵兩岸同胞團結一致,共擔民族大義,共促祖國統一,共圓民族復興偉大夢想。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活動在京舉行——讓歷史告訴未來
    原標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活動在京舉行——讓歷史告訴未來「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勝利成果之一,我們必須要對臺灣同胞的抗日鬥爭給予高度的評價。」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線上展覽開通儀式暨學術座談會」於10月25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李義虎在會上做出這番發言。建構兩岸共同歷史記憶臺灣同胞在長達50年的抗日曆程中,先後有數十萬人為國捐軀,以慷慨赴死的英雄氣概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民族史詩。
  • 紀念臺灣光復 共促祖國統一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22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並講話。  10月22日,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並講話。
  • 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10月25日,「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位於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圖為參觀者觀展。 蔣啟明 攝「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10月25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 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京開幕
    中國日報北京10月25日電 「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10月25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中共中央臺辦主任劉結一、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朱小丹、全國臺聯會長黃志賢、臺盟中央副主席楊健、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等兩岸各界人士100多人出席開幕式。
  • 紀念臺灣光復有重要歷史和現實意義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記者查文曄、陳鍵興)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22日在京舉行,兩岸各界與會代表發言時表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重要成果
  • 紀念臺灣光復有重要歷史和現實意義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記者查文曄、陳鍵興)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22日在京舉行,兩岸各界與會代表發言時表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重要成果,彰顯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
  • 228事件70周年 大陸將辦紀念活動
    228事件今年屆滿70周年,大陸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8日在記者會表示,大陸有關部門將舉辦系列紀念活動。據公開資訊,大陸曾於2012年舉辦「228事件65周年學術研討會」,今年再度舉辦,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 「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京開幕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陳小願)「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25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中共中央臺辦主任劉結一、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朱小丹、全國臺聯會長黃志賢、臺盟中央副主席楊健、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等兩岸各界人士100多人出席開幕式。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紀念臺灣光復六十五周年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紀念臺灣光復六十五周年 2010年10月08日 13:2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歷史圖片展暨書畫陶瓷作品聯展在成都新津區開幕
    活動現場在臺灣光復75周年前夕,由全國臺聯、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與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聯合主辦,四川省臺聯、全國臺聯兩岸文化交流及傳媒工作委員會、成都市臺聯及新津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歷史圖片展暨書畫陶瓷作品聯展,10月18日在成都新津區天府農博創新中心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