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薛瑩 通訊員 施淇
馬雲爸爸平時看什麼書?估計很多人都很好奇。
有意思的是,在最後一期《曉說》裡,高曉松提到了這個話題——「馬雲的書單」。
所謂的「馬雲的書單」,其實並不是馬雲自己所列的書單,而是馬雲讓高曉松列的書單。
高曉松稱馬爸爸之前說一年要讀1000多本書,於是他就給馬雲開了1萬本書的書單。
在節目中,高曉松選了4本他認為最重要的書。
究竟是哪4本書,從1萬多本書的書單中脫穎而出呢?
第一本,是王小波的長篇小說代表作《萬壽寺》。
《萬壽寺》是王小波奇想與荒誕的結晶。
主人公王二的遭遇和唐代傳奇人物薛嵩、紅線的遭遇古今交錯,講述了關於現在、過去、自我、記憶,穿越時空和地域的故事。
作者構築了一個虛擬、魔幻、詭異的時空世界。
《萬壽寺》雙線出發,一條古代線講述了晚唐時節,薛篙離開長安,帶了一些僱傭兵和一老一小兩個妓女來到湘西,建了一座鳳凰寨;
而現代故事線則講述了,王二失憶了,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和過去,憑藉一張沒有名字的工作證,他來到萬壽寺一間辦公室裡,辦公桌上有一疊稿紙,寫的是薛篙的故事,第二天王二開始對薛篙的故事進行重寫。七、八天後,他找回了自己的名字、身份和失去的記憶。
兩條線穿插描寫,給讀者帶來了別樣的體驗。
第二本,就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
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不過這本書對於大部分人最大的阻礙,就是裡面的複雜人名和混亂關係了。
先通過下面這張圖來了解一下人物關係,再去好好的看一遍書,這本書將帶給你無窮的回味感。
接下來第三本,是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是當代美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反英雄形象之一。
霍爾頓出身在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老師和家長強迫他好好讀書,而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根本沒心思用功讀書,因而老是挨罰。
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在這三天時間,他經歷了種種。
因他內心的苦悶、彷徨,精神上無法調和的極度矛盾,最終令他徹底崩潰,躺倒在精神病院裡。
而最後一本書,是高曉松十分喜歡的《槍炮、病菌與鋼鐵》。
不同於上面的三本小說,這一本書主要講述了現代世界以及諸多不平等形成的原因,指出了環境對人類歷史的重大影響,否定了人種決定論。
該書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賈德·戴蒙所著,並於1998年獲得普立茲獎以及英國科普書獎。
這本書記錄了現代世界及其諸多不平等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關於全世界各民族的歷史,是對人類生活的完整一貫的敘述,娓娓道來,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上述的4本書不僅語言不同,題材也都不同。
為什麼選擇這四本?
高曉松的回答是:「如果僅僅有四本書的時候,這四本書是一定要看的,一個是了解我們是從哪裡來的,知道我們是誰,還有我們要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