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桂林人論壇網友 行為天下
距桂林市138公裡,距全州縣城49公裡,位於桂林市全州縣華南第二高峰真寶頂東側,海拔1680多米。
13座水庫猶如一面面透亮的明鏡,點綴在崇山峻岭間,相互貫通,互成補充天湖柔美秀麗,具有獨特的高山氣候,夏季清涼能避暑,冬季銀裝素裹可賞雪。有大片原始森林,眾多奇花異草和野生動物。既有杭州西湖「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湖光山色,也有洞庭湖「茫茫五百雪域」美稱。
九龍朝聖位於天湖主湖西濱,是天湖之中地理位置最為特殊的觀景點。正對觀景點的九條山脈,自湖南方向而來,連綿起伏、由北而南,到達天湖段時充分展開,遇湖面嘎然而止,宛如九條巨龍在此駐守,面向觀景點處朝拜,是風水學上,上佳的九龍朝聖之地勢。據史料記載,觀景點下方的湖底,埋藏著一座神秘的大殿,民間口口相傳,這座大殿曾是一座廟宇,由當年在天湖清修的無量壽佛,也就是當時的全真法師設立。法師欲借天時地勢之靈氣,修益壽而延年。據記載,無量壽佛德懋壽高,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長壽者,享年132歲。
霞客觀瀾公元1637年農曆閏四月初八,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沿湘江經湖南與廣西桂林全州黃沙河交界處,上岸進入桂林全州。遊覽至天湖時,駐足此處觀賞天湖許久,忽見一團似霧非霧的雲雨從天湖深處飄來,懸於天湖之上,四處漂浮,若有若無,朦朧而神秘。徐霞客當即決定進入到天湖一探雲雨的究竟,故此處被著稱為「霞客觀瀾」。
仙鵬飲水位於天湖主湖西濱,是一座鳥嘴形狀的半島。相傳,在古代,天湖周邊曾有一片汪洋,數萬年過去,孕育而出一隻體形極大的大鵬仙鳥。鵬鳥之大,展翅幾千米遠,怒而飛,遮雲蔽日,雷電交加。鵬鳥雖大,讓人望而生畏,實則性格溫和,且十分喜愛琴瑟之音。一日,聞得隱居在天湖的仙人外出遊湖撫琴之音,喜愛非常,便悄悄化作天湖邊上的一座小島,終日靜靜地守在湖水之濱,等待仙人的琴聲再次揚起,不肯離去。如今,大鵬鳥尖尖的鳥喙化作了仙鵬飲水半島,周身的羽毛化作了天湖西濱鬱鬱蔥蔥的杉樹群,依舊守護著天湖一方水土的清幽與寧靜,只待仙人來歸。
天湖以四季的不同體驗著稱,春賞高山杜鵑,夏享溼地避暑,秋觀漫天星鬥,冬賞南國雪都,在廣西區內唯此一景。遇晴日,遙空如洗,波光粼粼,煙霞浩淼,雲水相吻,遊人如置蓬萊仙境。
在海拔2123.437米高的華南第二高峰真寶頂南端的山巒之間,靜臥著13座碧藍如玉的湖泊,這就是廣西區水面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湖泊群——天湖湖泊群,即天湖。天湖不僅風景優美,更是充滿了神秘的神話傳說,是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
天雲北渡,位於天湖湖泊北濱。相傳徐霞客當年遊覽天湖時,曾在此渡河。時逢雨霧,霞客隱約聞得一曲悠長的琴音,由湖面的遠處傳來。霞客遂請擺渡老翁追尋琴音而去,欲一覽此琴音的來源。不曾想數次接近,幾度與琴聲擦身而過,卻始終未見半點人影。擺渡老翁與霞客說,這是一位隱居在天湖深處,喜愛撫琴的仙人,外出遊憩,不願被凡世打擾,就乘坐著一葉有如天雲般的仙舟而行,所到之處,雨霧重重,凡人雙目,無法忘穿。霞客聽完雖心弛神往,卻也不再苦苦追尋。
壽佛問日位於天湖主湖東岸日出峰峰頂,地處天湖主山脈的陰極與陽極交匯之處,是著名的天湖日月同輝奇觀的最佳觀賞地。《禮記·祭義》有云:「日出於東,月生於西」,是以天象常理,而日月同輝的景象,可謂奇觀。相傳,當年在天湖清修佛法的無量壽佛爺,也常常坐在此處參悟。「日已出,月未央」,奇觀也為佛爺參悟「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佛法大義與天道輪迴、不生不滅的生命本源帶來感思。
燕湖日落位於天湖主湖東北側,是天湖十三湖中,排行第三的湖泊。湖泊精緻小巧,四周被杉樹圍繞,每當日落時分,就有如周身穿著深綠色芭蕾舞裙的少女,在群山中翩翩起舞,精緻的臉龐在夕陽的照射下,金光閃閃,惹人迷戀。一群群燕子,也最喜愛在日落時分在湖泊上空低飛、徘徊,似少女養在天湖的愛寵,夕陽西下,來陪伴少女一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