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太慘了,功勞這麼大,為什麼劉邦和呂后都想讓他死?

2020-12-18 歷史紀聞

韓信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這一點沒有人會反對。從早期的事跡中就能看出來,像他這樣能忍的人以後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韓信本身也是出生在貴族,扒一扒他的身世就會發現,原來他竟然是戰國時期韓襄王的庶孫。

看他對《孫子兵法》的了解那麼透徹,我們就能猜測出他原本也是受到過良好的教育的。我們都知道,後來他家族落魄,混到了連飯都吃不起的地步,被人瞧不起。要知道韓信身強力壯,身體沒什麼毛病,就算家裡窮找點事做也不至於餓肚子,但人們卻不知道他原本是個貴族,一不會種地,二不會經商,就算你讓他種地經商他也幹不了呀。

於是他就整日遊手好閒,到處蹭飯吃,成了人們口中的小混混。甚至有惡少閒著無聊把取笑韓信當成一件樂事。於是便有了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但好在他的屈辱沒有白受,忍了很多年以後,他遇到了劉邦,後來又被蕭何保舉成為大將,立下了很多功勞,成為漢朝非常出名的將軍。

然而讓我們感到惋惜的是,好不容易風光起來的韓信,最後卻死得很慘。韓信究竟有多慘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劉邦說要煮了他。韓信為劉邦打了很多勝仗,劉邦本該感謝他,但為什麼會說要煮了他呢?其實劉邦本身就是一個有心機的人,看到韓信這麼賣力的打仗,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好處,他自然感到開心。

可是韓信建立了這麼多奇功,士兵們都把功勞歸在了韓信身上,對他越來越敬重,都快忘掉誰才是真正的領導了,這對劉邦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劉邦既賞識韓信,又忌憚他。他是否真正有過要殺掉韓信的想法我們不知道,但是還沒等他開始動手,韓信就已經死了。陳豨反叛,劉邦想讓韓信去討伐他,但是韓信卻推辭不想去,最後劉邦只能自己帶兵去討伐陳豨。

但是等他回來以後,呂后卻告訴他韓信死了。劉邦一邊為自己損失了這麼一位大將而感到難過,一邊又為除掉了一個心頭大患而感到高興。他問呂后,韓信在死的時候說了什麼?以後告訴他,韓信說後悔沒有聽從蒯徹的計謀。劉邦抓到了蒯徹很生氣,問他為什麼要讓韓信謀反。蒯徹說:「如果韓信聽從了我的建議就不會被你們殺了。」劉邦一聽,大怒說:「他要是敢冒犯,我就把他煮了。」只是還沒等他把韓信煮了,韓信就已經被殺了。

二、呂后想要扎死他。據說陳豨謀反時劉邦要帶韓信一起去討伐,但是韓信卻謊稱自己生病身體不適,沒有和劉邦一起去。但是暗地裡他卻秘密幫助陳豨。原本這件事並沒有人知道,可是韓信的一個家臣犯了事,韓信打算把他殺掉。

於是這個家臣的弟弟就把韓信支持陳豨的事告訴了呂后。呂后把他騙到皇宮,打算秘密把他殺掉。但是劉邦把它分為三齊和五不死,要殺他,不能用刀,也不能用繩。於是呂后便讓一群宮女拿著用刀削尖的竹子把他扎死。

三、韓信最後死在呂后手裡。據說因為他有五不死做護身符,以後抓到他以後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置他。想來想去,於是決定把它吊起來放在一個鍾裡頭,這樣一來他既沒有見天,也沒有踩在地上,更沒有見到君主,不用繩子和刀處死他,就不會違背五不死。

關於韓信的死法有很多版本的傳說,但不管是哪一種,他是死在呂后手裡,並且死得很慘,這一點是沒有爭議的。關於韓信之死,你會不會替他感到委屈呢?

相關焦點

  • 韓信晚年有多慘,劉邦說煮了他,呂后說扎死他,最後死在鍾裡
    劉邦問了呂后一句:韓信死時,有什麼遺言嗎?呂后回答他:韓信說,他後悔沒有用蒯徹的計策。劉邦想起了那個齊國的辯士蒯徹,很生氣,下詔全國緝捕蒯徹。很快,蒯徹被押送長安。劉邦問他,是你教韓信謀反。蒯徹說,是我,可惜他不聽。他要是用我的計策,陛下怎麼誅滅他。劉邦大怒,說我把他烹殺,煮了他。。
  • 殺嶽飛的趙構遺臭萬年,殺韓信的劉邦和呂后,為何沒遭唾罵
    另一個原因:劉邦是大漢開國之君,締造了大漢盛世。呂后雖然狠辣,但狠辣是對同姓王和朝堂,而她對老百姓還是非常可以的。韓信沒那麼多的意義,劉邦和呂后也沒那麼可惡,當然不遭罵了。1.韓信的人設是爭霸英雄,嶽飛的人設是民族英雄,附加的意義不同韓信功勞確實大,但這功勞是為了誰?都是為了主公劉邦和劉姓天下。所以,到頭來他也只能是個爭霸英雄或諸侯英雄。韓信沒去打過匈奴,韓信沒去殺過大惡,韓信沒去救國家於危難,他打得都是爭霸戰爭。甚至往統一戰爭上靠,都靠不上。
  • 為何功高蓋世的韓信卻被劉邦默許誅殺?其實死的並不冤!
    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取天下,離不開韓信的汗馬功勞。當然,韓信之死雖然是被呂后和蕭何所害,但是也與劉邦有些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唐太宗也覺得尉遲恭太驕縱了,於是便決定用韓信之死敲打之!他告訴其:韓信是有功之臣沒錯,但是為何死的這般慘呢?是因其膨脹自大,不斷知法逾法,劉邦再也無法忍受功高震主還不知收斂的他了,於是默許呂后和蕭何的處置。這尉遲恭再怎麼三大五粗,對這麼明顯的警告也該明白了,於是從此收斂之。
  • 開國大功臣韓信被呂后殺害,劉邦為何不聞不問?原因讓人後背發涼
    相信大家都聽過「劉邦稱帝,韓信必死」,其實這並不是一句玩笑話,在整個戰爭中,劉邦對韓信可以說半信半疑,徘徊在什麼時候殺韓信的問題上。那麼為什麼說劉邦一定要殺韓信呢?劉邦之所以通過呂后之手殺害韓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韓信被宮女用竹竿戳死,呂后、蕭何為什麼不用兵器?
    縱觀呂后一生,只要是她親自處置的人,死法都很奇特。比如韓信之後的彭越被垛成肉醬,還不遠千裡送一份兒給淮南王英布「品嘗」;將情敵戚夫人砍四肢、挖雙眼、割舌削耳,然後扔入廁所;另外還用藥毒死趙王劉如意,餓死梁王劉恢。所以,呂后只不過是給韓信換了一種死法,但確實有些別出心裁,於是引起後人腦洞般猜想。
  • 韓信被宮女用竹竿戳死?故事精彩,但呂后哪有閒心玩腦筋急轉彎!
    韓信被宮女用竹竿戳死,當然是個民間傳說,沒什麼可信性,但挺有意思的。當然,這當中反映了後世人們,對韓信之死鳴不平的意思。 據說,韓信因為立下的功勞太大,擔心自己功高震主,於是就向劉邦要了個承諾,劉邦也答應韓信可以「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金不死」。
  • 呂后殺韓信殘害戚夫人,一生心狠手辣,死後呂氏家族有多慘?
    但是要說掌握國家朝政就算女強人的話,那麼呂后也是一個很明顯的代表,她就是劉邦的髮妻!說起來呂雉也是眼光比較毒的人,當時劉邦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權力不大,但是因為父親的說媒,大戶人家的呂雉沒有嫌棄劉邦的身份,嫁給了他。一開始過的都是種地的活,甚至自己還帶著一兒一女。
  • 劉邦要他死,呂后來誘殺,韓信最後竟被一群宮女活活打死慘遭毒手
    然而,無論他的陰謀背景如何,韓信都陷入了同樣的陰謀。劉邦的預謀楚漢戰爭前,韓信投靠劉邦,全力以赴輔佐劉邦殺死項羽。然而,在劉邦的心目中,韓信一直被利用和防範,在他心裡一直不信任韓信。而且,韓信的左右副手都是劉邦的心腹,如曹參、張耳、灌嬰等,而且劉邦幾次出其不意地搶走了韓信的軍事符,又將自己的精銳部隊加入了對抗項羽的前線。結果,劉邦輕而易舉地贏得了軍隊,而韓信又不得不重新招募和訓練士兵。所以,被劉邦牽著鼻子走,韓信永遠別想養大軍隊。
  • 史評:劉邦未必想殺韓信,他其實有活命的機會,他的死是自我放棄
    韓信是被挖掘出他的伯樂蕭何,以及劉邦的老婆呂后合謀抓住處死的,並被夷滅三族,罪名是謀反。根據司馬遷寫在《史記》中的記載,韓信在被抓前後,確有謀反的企圖,並做出了實際行為。因此,韓信死得並不冤。但韓信早前被劉邦剝奪異姓王身份時,又確實有點冤,那會的韓信對謀反只是猶豫不決,沒有真正開幹。
  • 韓信被殺後,劉邦問老婆為什麼?呂后說了3個字,蕭何懵了
    韓信早年是一個非常窮的人,連飯都吃不上,差一點就餓死在街頭,還好有一位好心的婆婆給了他一碗飯吃,才保證了一條命,就對老婆婆說,日後我功成名就,我會報答你的,而韓信也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最後還是實現了自己的承諾。
  • 劉邦為什麼後悔殺韓信?你知道原因嗎?
    如果韓信不死,呂后永遠不可能掌權——劉邦比呂后大了將近30歲。我們先捋一捋事情的發展脈絡。在《史記》裡司馬遷借用劉邦之口,在得之韓信被呂后殺死在未央宮裡之後,劉邦的感覺是:且喜且憐之,可謂神來之筆,誅心之局,短短五個字把劉邦的流氓本性,梟雄本色展露無疑!
  • 韓信為什麼會被竹籤扎死?因為沒有能殺他的刀
    劉邦得知此事後,曾向各地下達了一封追捕鍾離昧的詔書,希望韓信主動將鍾離昧交出來,但韓信沒有任何反應。自己的領兵大將藏匿敵國將軍,這件事在劉邦看來是個高風險事件。儘管劉邦知道鍾離昧與韓信是好友,韓信藏匿鍾離昧可能只是出於朋友情誼,但也有可能是密謀造反。對至高無上的皇權來說,任何威脅都必須消滅在萌芽狀態。
  • 劉邦必殺韓信,10字鐵證
    此時,漢王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傻眼了,誰都不敢再小看這個曾經受到胯下之辱的無名小輩。蒯通一躍成為韓信最信任的謀士,他此時也看出自己扶持的韓信似乎有可能成為天下的主人,便向躺在齊王座位上的韓信說道:「我學過相面,我看你正面最高不過是個侯爵,但是背面卻貴不可言。」
  •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換成別的帝王,可能也會殺他
    (《史記》) 韓信為劉邦打下了一大半的天下,為何劉邦卻任由呂后幹掉韓信呢? 公元前202年,劉邦趁項羽無備,楚軍飢疲之時,發動了戰略追擊。並命令韓信從齊地出兵,彭越從梁地出兵,三方勢力合圍項羽。 但結果韓信和彭越兩人,根本沒搭理劉邦。劉邦孤軍深入,項羽反擊,導致劉邦大敗。 劉邦只得給二人無數賞賜,並擴大他們的封地,這二人才來配合。所以,二人後來的結局都非常慘。
  • 韓信慘遭呂后處死,死前撂下一句狠話,劉邦得知後驚起一身冷汗
    憑心而論,韓信落個「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其實並不是因為劉邦多疑,而是因為韓信在有些地方做得確實不合適。天下剛剛平定時,在劉邦手下立有不世功高的臣子就開始有所收斂了,「張良以神仙自託;蕭何以謹畏自保」,連張良、蕭何這種股肱之臣都做出了淡化自己功勞以求自保的行為,韓信做出的一些舉動卻令人啼笑皆非。
  • 韓信真的是被呂雉的宮女用竹竿戳死的嗎
    韓信為漢朝的建立記下了不世之功,為了對韓信的功勞的獎賞,漢高祖劉邦給韓信定下來「三不殺」,即見光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呂后就讓宮女用竹竿把韓信戳死了,這樣就可以不違背劉邦的誓言了。其實這只是傳說,西漢初年冶鐵技術很不是很成熟,兵器還是以青銅器為主,鐵器是好少的。從這一點上看就是後人編的。
  • 劉邦對韓信毫不手軟,而對「開國第一候」蕭何,為何網開一面呢?
    劉邦這個人,大家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只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瞧瞧韓信、英布、彭越這仨哥們,都是幫助他打天下的功臣,但下場一個比一個慘。尤其是彭越,還被呂后這個「死亡藝術家」剁成肉醬。老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劉邦對韓信三人下手,自然有他本人猜忌過重的原因在,但他們自己的許多作法也的確招人猜忌。韓信、彭越、英布,都是劉邦所封的異姓諸侯王。漢朝實行「郡國制」,即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的政體。分封制下,各路諸侯王不僅有獨立的行政權,更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
  •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只因他太強,太年輕
    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締造了興盛強大的漢王朝,在歷史上成就無兩,但是在後世的評價中,卻對他褒貶不一,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殺了眾多的開國功臣。韓信的成名應該就是兩個成語,一個是「韓信帶兵,多多益善」,另一個就是「胯下之辱」。
  • 劉邦和呂后殺害了韓信,為什麼沒有向趙構害死嶽飛那樣遭到罵名?
    ——《史記·淮陰侯列傳》上面這段韓信和陳豨之間的談話,被司馬遷記錄的十分詳實,核心意思是韓信表示劉邦不信任人,而陳豨又手握天下精兵,遲早會被劉邦懷疑而身陷險境,如果陳豨想起兵的話,自己可以作為內應,這樣一來天下就是陳豨的了。陳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漢十年,陳豨果反。
  • 為什麼劉邦對於韓信之死的態度是「且喜且憐之」?他後悔過嗎?
    劉邦對於韓信的評價:「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但是韓信也沒有逃出「飛鳥盡,良弓藏,走兔死,走狗烹」的英雄末路。至於劉邦殺了這位開國大將以後心中是否有過後悔,為什麼在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