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園別墅酒店窗臺欣賞夕陽美景
克利斯納(Knysna)又譯為奈斯納,是南非花園大道上一處最經典的旅遊和度假勝地,有「非洲瑞士」的美譽。去南非旅遊,克利斯納小鎮非去不可。
克利斯納距西開普省的中心城鎮喬治72公裡,許多人是從約翰尼斯堡乘飛機到喬治,然後轉車去克利斯納的,而我們前面兩三天一直在開普敦,因而是坐旅遊大巴,沿著名的花園大道,經摩挲灣、喬治城前往。
號稱能與美國一號公路媲美的花園大道,理論上講是從開普敦至伊莉莎白港,而實際上精華部分卻是從摩挲灣至斯託姆河,共計225公裡的海濱高速公路,一側為茫茫無盡的碧海藍天,一側為繁花似景的陸地景觀,一路看來,風光明媚,美不勝收。
↑摩挲灣小鎮一景,這裡是花園大道精華段的起點
克利斯納至喬治的一段瀕臨印度洋的山路
摩挲灣(Mossel Bay)又譯為莫塞爾灣,是1488年葡萄牙航海探險家狄亞斯最先登陸南非的地點。18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為紀念狄亞斯這一偉大功績,在此建立了狄亞斯紀念博物館,主要是收錄了當年狄亞斯航海探險用過的帆船(仿製)及其他用品,紀念館外,還有一個著名的源於16世紀初的郵政樹及靴形郵政筒。
↑狄亞斯紀念博物館內的郵政樹及帆船
因為參觀了狄亞斯紀念博物館,所以抵達克利斯納小鎮時已經傍晚,在酒店放下行李後,導遊帶我們到小鎮商業中心晚餐,品嘗當地的特產生蠔。據介紹,南非盛產深海生蠔,由於海水無汙染,生蠔無明顯的海水味和腥味,深受美食愛好者的喜愛,而克利斯納附近海域的生蠔尤其受歡迎,因此南非在每年的七月,都會在克利斯納舉辦生蠔節,以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帶動當地的服務業發展。
↑克利斯納商業中心夜景 攝影 閔 惠
導遊領著我們去的是一家生蠔專營店,門頭燈箱上寫著「克利斯納牡蠣之鄉,這裡是南方第34」的標識。店堂內坐滿了食客,燭光映紅了每個人的笑臉,一口生蠔進嘴,味道果然鮮美,結果旅行社提供的每人三個生蠔下肚,大家都說不過癮,每人又自費增加了兩個大的。直到幾天後談起來,還都說克利斯納的生蠔真鮮!
↑克利斯納生蠔專營店
↑團友們在品嘗美味的南非生蠔 攝影 閔 惠
一個地方的美景總是離不開山、水,當年英王喬治三世之子在這裡建度假村,也是看中了這裡的山水。克利斯納小鎮依山傍水,這個水就是克利斯納湖也稱珊瑚湖。第二天一早,我們就趕到碼頭,感受在遊輪上欣賞克利斯納美景的美妙心境。
↑團友們高興地登上遊船 攝影 王孚中
↑珊瑚湖美景
據介紹,珊瑚湖直徑有五公裡,最早是克利斯納河通往印度洋的一個出海口,由於水面較寬,加之海水漲潮時的拓展,逐漸形成了一條狹長的湖泊,一個美麗的瀉湖。
克利斯納確實很美,但為什麼要將其譽為「非洲的瑞士」而不是其他?導遊也沒說清楚。後來查到一個資料覺得解釋得有道理:一是這裡建的別墅很多都是瑞士風格,二是珊瑚湖形狀類似於日內瓦湖,更重要的,在早期荷蘭人眼裡,瑞士是歐洲最美的地方,因此將這裡比作「非洲的瑞士」。
↑站在遊艇上釣魚的人
↑岬角及入海口,出了岬角即是印度洋
遊輪緩緩向出海口的岬角駛去,清晨的陽光下,三面環山的瀉湖景色秀麗,風景如畫。舉目望去,湖邊遊艇和帆船的桅杆挺立,山坡上則布滿了造型各異的歐式別墅,水面不時有快艇高速駛過,而湖中小島上,一些水鳥正悠閒地尋找食物……,這一切,看得人如痴如醉。
克利斯納,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