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4733套農村應急大喇叭覆蓋全市91.37%行政村

2020-12-15 天眼新聞

近日,記者從畢節市氣象局獲悉,截至目前,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已接入全市各縣區4733套農村大喇叭,覆蓋所轄行政區域3315個行政村,行政村覆蓋率達91.37%。

5月31日下午2時,在畢節市七星關區朱昌鎮王家衝社區,幾位老人正圍坐在樹下聊天,村公所的應急大喇叭驟然響起一段氣象預警廣播。親切的鄉音,務實的提醒,大喇叭的氣象預警與老人們的談話渾然一體。

七星關區朱昌鎮王家衝社區主任丁才正在編輯應急大喇叭預警信息

「喂喂,大家注意下,昨天晚上11點七星關區氣象局發布暴雨藍色預警,接下來這幾天會有大雨,收衣服的抓緊收衣服,曬糧食的抓緊收糧食。」

應急大喇叭響起,還在閒聊的老人立馬忙碌起來,有的準備回家收衣服,有的打電話叮囑小孩近日減少出門,而67歲的丁榮超心裡卻樂開了花。

「這個應急大喇叭靈得很,說下雨就下雨!基地裡的辣椒苗終於可以移栽了,趁著雨季,一天可以移栽20、30畝呢。」

氣象局發布暴雨藍色預警

家住王家衝社區乾溝組的丁榮超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年過花甲的他用不慣手機,接收氣象預警信息滯後,導致對氣象信息把握失準,這讓管理著400畝冬桃種植基地的他很是苦惱。

「去年一場大冰雹,本應豐產的果樹不產果子,讓我們損失了10多萬元。」提起因氣象預警信息接收不及時而遭受的損失,丁榮超很是難過。

「現在好了,今年村裡的大喇叭開始播放天氣預報預警信息,下雨還是乾旱一聽便知,上個月20號大喇叭說我們村連續一個月不下雨,我趕緊把蓄水池裡的水蓄滿,這才避免果樹和辣椒苗乾死哩。」丁榮超說。

畢節是因特殊的地形地貌條件,暴雨洪澇、冰雹、乾旱等氣象災害多發,如何第一時間把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遞到鄉村一級,讓群眾及時採取防範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因災致貧、返貧現象是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關鍵。

為突破氣象預警信息最後一公裡瓶頸,2020年貴州省畢節市委宣傳部、市應急局和市氣象局深化合作,充分整合資源優勢,今年3月,由市氣象局與市應急管理局聯合下發《關於利用農村大喇叭廣播自然災害應急信息的通知》,在原有信息傳播渠道及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將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接入全市現有的4733套農村大喇叭,利用大喇叭發布和傳播災害性天氣預報提示信息、因氣象因素引發的次生災害防禦提示信息、氣象為農服務信息和森林火險信息等,實現對基層的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精準靶向發布。截至目前各縣區均已完成接入,農村大喇叭已覆蓋全市3315個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1.37%。

農村應急大喇叭

跟丁榮超有同樣感慨的還有王家衝村村主任丁才,「村裡老人基本上不太會用手機,而年輕人微信群比較多,很容易忽視提醒,通過大喇叭播放,每位村民都會聽得到。」

王家衝村共計558戶,村民超2400人,由於地處偏僻,村內青壯年大部分外出謀生,僅有半數老人小孩留守。老人和小孩屬接收應急信息滯後,如何確保他們的安全,成為了壓在丁才心裡的一塊大石。

「通過大喇叭廣播,我們每天早上9點、下午4點都要滾動播放前一天區氣象部門發來的氣象信息,通過廣播的方式把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直接傳遞給群眾,提高群眾防災減災能力。」丁才一邊編輯著應急廣播內容,一邊說到。

聲聲入耳的預警手段,在畢節並非個例,大方縣貓場鎮新民村書記熊燦毅則坦言,雖然現在有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可以接受氣象預警信息,但不少村民還是沒有重視。「村裡老人基本上不太會用手機,而年輕人使用微信群比較多,很容易忽視提醒,通過大喇叭播放,每位村民都會聽得見。」

「過去,我們把次日的氣象信息編輯成簡訊挨個發給各鄉鎮的主要幹部、災害信息員、安監部門人員,他們再挨家挨戶通知,過程繁瑣,效率低下。」七星關區氣象局副局長尚雷說,「現在,我們只需通過將氣象預警發至鄉鎮負責人手機上,再通過農村大喇叭播報通知村民,簡化過程的同時預警效果大大提升。」

「七星關區目前已安裝農村大喇叭677套2800餘個,對全區43個鄉鎮(街道)517個行政村達到全覆蓋。」尚雷說。

七星關區應急管理局指揮中心正在編輯預警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為確保農村應急大喇叭在極端情況下亦能發揮成效,目前各縣區相關部門正在針對短路、斷電、簡訊號等特殊情況研發自動報警功能,確保必要時每一個大喇叭均能100%在線。

「近年來,畢節市氣象部門不斷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服務能力建設,確保為畢節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優質氣象保障,下一步,我們將聯合各級宣傳部門、應急管理部門,繼續組織做好大喇叭傳播氣象信息工作,同時有序推進氣象信息接入廣電部門國家應急廣播大喇叭工程,提高預警信息覆蓋面,著力增強基層的自然災害防禦和自救能力,助力脫貧攻堅。」畢節市氣象局業務科科長胡永松說。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張弘弢

編輯 顧野靈

編審 李凱

相關焦點

  • 南雄全面完成農村大喇叭(應急廣播)建設 破解農村「信息孤島」問題
    為實現預警信息全天候、全方位、全時段、專業化、智能化、快速化、精準化發布,打通基層應急管理「最後一公裡」,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信息孤島」問題,進一步提升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和水平。從今年5月起,南雄市遵循國家應急廣播技術標準體系統一規劃,高質量完成了農村大喇叭(應急廣播)建設項目,在南雄18個鎮(街道)、208個行政村和工業園區內,共安裝了1537個廣播(終端)。
  • 農村大喇叭 傳遞「好聲音」
    原標題:農村大喇叭 傳遞「好聲音」   「我年齡大了,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每天都是通過聽廣播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惠農政策。」
  • 遼陽:新老行政村和地質災害易發區自然村實現應急廣播全覆蓋
    8月1日,記者從遼陽市氣象局了解到,目前,本市新老行政村和地質災害易發區自然村已經實現應急廣播全覆蓋。  為全面做好汛期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確保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及時送達至我市農村各行政村和地質災害易發區自然村,市氣象局根據《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任務分解方案》,在全市536個行政村安裝農村應急廣播基礎上,牽頭組織新安裝了267個農村應急廣播,涵蓋全市農村行政區劃調整前的行政村和東部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自然村,並已投入使用。
  • 雲浮郵政投遞點覆蓋全市965個居委及行政村!
    記者近日從有關方面了解到,目前,雲浮市郵政普遍服務能力提升,全市所有郵政營業場所均可提供普遍服務,平均服務人口和服務半徑均達到普服標準。全市現有投遞部67個,投遞點覆蓋了全市965個居委及行政村。
  • 湖南省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治理的行政村比例已達91.8%
    湖南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打響「攻堅戰」 對九成行政村生活垃圾進行治理 今年基本完成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覆蓋率進一步提高 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十堰鄖陽區:行政村實現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十堰鄖陽區:行政村實現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9日 17:31 來源:中新網湖北 ,建成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511座,行政村與汙水設施比例達到了1:1.6。」  近日,該區被列為全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示範縣(市、區),這也是湖北省此次唯一入選的縣(市、區)。
  • 中國農村供水故事丨巖壁上架起輸水管——貴州畢節市大房子村告別...
    講好中國農村供水故事系列報導之貴州省畢節市□中國水利報見習記者 王鵬翔記者 陳曉磊 王偉康 特約記者 楊瓊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陽長鎮大房子村就坐落在這裡。過去挑一趟水走10多裡,一天4桶水只能供一家人吃喝,其他啥也做不了。屋頂集雨的小水窖,水質達不了標,旱季更是指不上。「我們村的群眾很勤勞,解決水的問題,就能脫貧!」大房子村黨支部副書記左連華說。
  • 興安盟扎賚特旗實現氣象信息全覆蓋
    近年來,扎賚特旗氣象局把「氣象電子顯示屏」、「氣象信息預警大喇叭」、「氣象預警收音機」、「氣象手機簡訊」、「扎賚特旗氣象微博」建設作為「兩個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強力推進。至今年5月,共建成氣象公共信息電子顯示屏16塊,氣象公共信息電子顯示屏涵蓋了全旗13個鄉、蘇木、鎮;建成了覆蓋全旗行政村的192套農村氣象信息預警大喇叭。
  • 河北崇禮:農村大喇叭將全會精神送到千家萬戶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韓哲 河北日報記者劉雅靜)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以來,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農村「大喇叭」集體上陣,每天向黨員、群眾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新部署、新論斷、新要求,引導廣大黨員、群眾增強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凝聚合力譜寫建設崇禮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 南豐鄉村大喇叭傳播交通安全「好聲音」
    中國警察網訊 「開車出門請記住要系好安全帶,騎摩託車、電動車的要戴好頭盔,文明出行記心中;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無牌無證不要上路行駛,違法行為要不得;酒後駕駛好危險,切莫要牢記……」每天下午6點,江西省南豐縣市山鎮包坊村鄉村大喇叭準時「扯開嗓門」,將道路交通安全「好聲音」傳遞到該村的每一個角落。
  • 盡最大努力 負最大責任一一畢節市農村敬老院「一封二查三通報」及...
    農村敬老院管控是民政各類福利機構重中之重的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非常重要。一旦臨時封閉管理工作出現紕漏,有一點疏忽,那將波及全院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並且將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影響。相對於其它工作部門,民政部門負責的業務工作中,農村敬老院及村(居)社區人員往來複雜,點多面廣,管控難度大。
  • 畢節市旅遊景區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活動在 大方油杉河景區舉行
    7月30日下午,由畢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大方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油杉河風景區管委會承辦的2020年畢節市旅遊景區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活動在大方向油杉河景區舉行。參演人員在現場觀看演練直播活動本次演練是針對我市旅遊景區喀斯特地貌地質災害高發的特點,為切實增強旅遊景區應急意識、檢驗應急預案、鍛鍊應急隊伍、加強科普宣傳和提高處置能力為目標的一項重要舉措。全市各縣區文體廣電旅遊部門負責人,A級景區負責人共計80餘人參加演練活動。
  • ...37.0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白銀實現「一方水土能夠養好一方人」
    全市37.0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0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實現了「隴中貧瘠甲天下」到「一方水土能夠養好一方人」的根本轉變。堅決扛起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責任,調動一切資源力量合力攻堅、強力推進。全市726個幫扶單位聯繫幫扶698個村,22362名幫扶責任人幫扶88943戶貧困戶,平均每名幹部幫扶4戶貧困戶。
  • 【他山之石】村裡大喇叭 重新響起來
    然而近些年,農村「大喇叭」漸漸沒了動靜。一些惠農政策無法原原本本傳達到村民耳中,部分群眾的文化生活、實用信息需要得不到滿足。去年以來,河北滄州市探索恢復農村大喇叭,築牢思想陣地,提振村風民風,鄉村振興工作找到抓手。「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舉措,穩步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治理,讓農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 樂陵「鄉音大喇叭」助力文明實踐
    記者 張海峰 通訊員 郝坤 馬明普 報導本報樂陵訊 「大喇叭上說了,垃圾要及時放到垃圾桶裡。這確實有必要,街面上和家裡比以前清爽多了。」日前,樂陵市胡家街道孫明剛村村民孫延池扔垃圾時,和其他村民聊了起來。
  • 營口市多項舉措紮實做好農村疫情防控和「菜籃子」穩產保供
    日前,從營口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營口市農業農村局快速響應、壓實責任、細化方案,多措並舉,積極落實省農業農村廳和市指揮部各項決策部署,做到農村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手抓、兩手硬。
  • 廣東花東鎮投入4000餘萬對37行政村實施二次改水
    廣東花東鎮投入4000餘萬對37行政村實施二次改水北極星環保網訊:今年,對於花東鎮農村村民來說,又添了一件喜事,那就是用水方便了,水龍頭一擰開,白花花的自來水流出來,再也不用擔心水質問題,或者水壓不夠,即使樓層高也能供上水了。
  • 宣講進行時|崇禮農村大喇叭將全會精神送到千家萬戶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進行時崇禮農村大喇叭將全會精神送到千家萬戶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韓哲 河北日報記者劉雅靜)連日來,每天上午11時,張家口市崇禮區紅旗營鄉賈麻溝村黨支部書記武華都會準時坐到村廣播室,為村民們解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洪亮的聲音通過大喇叭傳遍村裡每一個角落。
  • 畢節市創新社會治理工作紀略
    使「中心」成為了新形勢下鄉(鎮、辦事處)黨委、政府抓好來信來訪辦理、矛盾糾紛排查、平安建設協調、治安巡邏防範、應急事件處置、法制宣傳教育的一個重要平臺和載體。 網格化服務管理 為基層群眾「定點服務」 畢節市堅持以創新社會治理為抓手、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核心、以服務和保障民生為重點、以社區網格工作室為載體,率全省之先,在全市範圍內探索出了以區域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一體化、統籌信息化為主要內容的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新模式。
  • 視頻監控+多種技防措施 濟寧市86%行政村達到「技防村」標準
    」建設工作,全市創建「技防村」4722個,佔全部行政村數量的85.93%;同時強化實戰,突出應用,大大提升了農村治安防範能力,有力維護了農村社會治安秩序穩定。 做強基礎 全面推進「技防村」建設我市高度重視「技防村」等基層基礎工作建設,主要採取公安為主、綜治配合、村級輔助的建設模式,將「技防村」建設工作列入全市及各縣市區重點工作,全面推動「技防村」建設,築牢農村地區基層基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