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樂山大佛,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四川的一個非常有名的景點,每年都會有不少的遊客來到這裡參觀,一睹樂山大佛的形象。其實除了遊客對樂山大佛非常感興趣外,樂山當地的人們對這尊樂山大佛也是敬愛有加。他們一直以來都堅信著樂山大佛一直在,保護著這裡的人們,讓他們可以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
樂山大佛的具體開鑿完成時間是在唐代,但是最初開鑿這尊佛像時,並不是為了吸引遊客來參觀。當時,樂山常年發生的沉船事件使得當地的人們每日每夜都活在恐懼當中,為了平復老百姓的心情,也為了穩定朝政局面,唐朝時期唐玄宗特地命人開鑿了這尊佛像。
整座佛像的完成耗時90年之久,雖然中間有被一些事情耽擱,但是其工程之繁複,還是足以見得的。
可是,就是這樣一尊原本只是為了安撫銘心才開鑿的一尊佛像,卻在當時真真正正地起到了作用。自從至尊樂山大佛徹底建成之後,沉船事件竟然真的再也沒有發生過。因此,百姓們開始相信是,是這尊佛像顯了靈,保佑了他們,才會使得沉船事件徹底消失。之後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這尊大佛真的有神力,於是,這座樂山大佛就這麼被冠以了神話色彩。
後來,新中國成立之後,這座樂山大佛竟然被發現有過四次閉眼流淚的跡象,這使得大佛在百姓更加認同這座大佛真的顯靈,樂山大佛在百姓群眾眼中的神話形象就更加的具體鮮明了。那麼,樂山大佛真的顯靈了嗎?四次閉眼流淚,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樂山大佛的閉眼流淚現象,有兩次挨得很近,分別在1962年和1963年。1962年的那次流淚,正好是在樂山百姓經歷因自然災害而導致的災荒的時間段內。當時連續三年的饑荒,使得樂山的不少百姓因為挨餓而死,橫屍遍野的狀況慘不忍睹。到了1963年,饑荒仍然沒有得到緩解,樂山大佛又一次閉眼流淚。不少人認為,1962年那一次畢業流淚,是因為看到百姓們因為饑荒橫屍遍野的殘景,讓大佛於心不忍。而1963年又是因為自己無能為力,沒能拯救蒼生,而再次流淚。
後來的兩次流淚,相隔時間就較長了,一次在1976年,另一次則在2000年。1976年的那次閉眼流淚的現象,正好是唐山地震發生的時間。那一次地震,可以說是非常的讓人痛心的,20多萬同胞就這麼在唐山地震中喪生。當時舉國上下的人民百姓全部都沉浸在極度的悲痛之中,樂山大佛也閉上了眼睛流下了淚水。
最後一次流淚是2000年,在這一年裡,我國超過五級的地震達到了五十餘次,各地還發生了大規模的旱災。
那麼這四次閉眼流淚,真的是因為大佛顯靈,為蒼生感到痛苦嗎?經過專家的研究發現,大佛的閉眼流淚現象,其實並不是因為鮮靈所致,而是因為酸雨腐蝕導致的。
當佛像經過酸雨的腐蝕時,佛像的上眼皮黑色素會增加,導致整體看起來像是閉上了眼睛一樣。
在專家找到了大佛真正的「閉眼流淚」原因之後,國家便開始了對樂山大佛長期的、全面的清理。這之後,佛像閉眼流淚的情況就再也沒有發生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