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生活好辛苦,不想努力,想著買幾張彩票一夜暴富(當然也只是想想),和同事或者朋友相互調侃:「不好好奮鬥賺錢,將來恐怕是要喝西北風嘞。」這裡喝西北風可不是真的去喝風,是指挨餓,生活貧困。
「喝西北風」這個詞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叫我們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這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
《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風」的:「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
所以「風」不僅種類多,文化內涵也是相當豐富的。
那我們平時說的「八面來風」真的有八種風嗎?
「八面」來的都是什麼「風」?
「八面來風」比喻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這是一個褒義詞,比如有的報紙或雜誌會設「八面來風」欄目,刊登各種不同的意見和聲音,以示善於接納之意。
這個成語從古時的「八風」演繹而來。「八風」說法不一,較早的如《呂氏春秋·有始》的簡單記載:「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薰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悽風,西方曰飂(liù)風,西北曰厲風,北方曰寒風。」
本文以《淮南子》和《史記》為據,介紹「八風」的由來、命名及其有趣的含義。
《淮南子·天文訓》載:「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條風至四十五日,明庶風至;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清明風至四十五日,景風至;景風至四十五日,涼風至;涼風至四十五日,閶闔風至;閶闔風至四十五日,不周風至;不周風至四十五日,廣莫風至。」此「八風」從條風到廣莫風,是按照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的順時針方向排列的。
每一種風吹來的時候,人間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以順應風勢。
「條風至,則出輕系,去稽留。」這是立春所吹之風。輕系,罪輕的囚犯;稽留,牢獄之名。也就是說,要釋放罪輕的囚犯。
「明庶風至,則正封疆,修田疇。」這是春分所吹之風。封疆,田界的標記;田疇,田地。也就是說,要準備播種了。
「清明風至,則出幣帛,使諸侯。」這是立夏所吹之風。幣帛,出使諸侯時饋贈的禮物。也就是說,要聘問諸侯了。
「景風至,則爵有位,賞有功。」這是夏至所吹之風,要封爵、賞賜了。
「涼風至,則報地德,祀四郊。」這是立秋所吹之風,要報答大地的恩德,祭祀四方之神。
「閶闔風至,則收懸垂,琴瑟不張。」這是秋分所吹之風。懸垂,垂掛的各種樂器。肅殺之氣襲來,要收起樂器,不能作樂。
「不周風至,則修宮室,繕邊城。」這是立冬所吹之風,要修繕宮室和邊城,防止邊寇侵擾。
「廣莫風至,則閉關梁,決刑罰。」這是最冷的北風。關梁,戍守或設卡徵稅的關口和橋梁,這時要關閉,同時還要判決案件,執行刑罰,所謂「秋決」的死刑也要在這時執行。
《史記·律書》中則有更詳細的解釋:
「不周風居西北,主殺生。」
「廣莫風居北方。廣莫者,言陽氣在下,陰莫陽廣大也,故曰廣莫。」
「條風居東北,主出萬物。條之言條治萬物而出之,故曰條風。」
「明庶風居東方。明庶者,明眾物盡出也。」
「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萬物而西之。」
「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氣道竟,故曰景風。」
「涼風居西南維,主地。地者,沈奪萬物氣也。」
「閶闔風居西方。閶者,倡也;闔者,藏也。言陽氣道萬物,闔黃泉也。」
這就是古代中國著名的「八風」之說。今人但知「八面來風」,卻早已不知到底是哪八種風了。而且風從八面吹來,神氣的人迎著八面來風,當然也就是「八面威風」了。
《凱風快晴》,葛飾北齋繪,約一八三一年
這幅極為著名的作品是葛飾北齋的「名所繪」《富嶽三十六景》中的一幅,描繪了夏日晴空下的富士山。葛飾北齋(1760—1849)作為浮世繪三傑之一,其畫風對十九世紀之後的歐洲畫壇有深遠影響。《富嶽三十六景》乃北齋晚年代表作,描繪由日本關東各地遠眺富士山時的景色。初版繪製三十六景,後又追加十景,最終此系列實際共有四十六景。這幅《凱風快晴》與《神奈川沖浪裏》《山下白雨》並稱為三大傳世名作。
據說暮夏初秋,當南風吹拂、天空晴朗時,富士山在陽光下會呈現美麗的赤紅色,稱為「赤富士」。畫面略具抽象意味,富士山背後的蔚藍晴空鋪滿魚鱗狀閃閃發光的白雲。這是晴朗有風的夏日經常可以看到的高積雲或捲積雲。山頂尚有殘餘積雪,半山以下浸在陰影中。畫面充滿簡潔美感。
「凱風」一詞出自《詩經·國風·邶風·凱風》,意為夏天吹拂的輕柔南風,類似八風裡的「景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原詩以南風起興,感念母親養育的辛勞,是孝子慰母之詩。「凱風」因此具有了人子思母孝親的含義,作為典故出現在後人詩文中,常指代母愛與懷念之情。
(本文選自《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
▼
《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
許暉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年08月
定價:88.00元
掃碼購買
▼
《100個漢語詞彙中的古代風俗史》
許暉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年04月
定價:88.00元
原標題:《「八面來風」到底來的是哪幾種風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