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是個神秘國度,除了地理位置偏僻,一般人少去之外,這裡還保持著不少傳統生活方式。我平時關注傳統文化較多,所以在不丹旅行期間,專門考察和記錄了一些傳統生活,對此感觸極深。今天我就列舉幾條讓大家瞅瞅。先看第一張圖,都是穿著傳統土布服飾的不丹女子,這個國家要求每人都要穿裹這種土布衫,你說奇怪吧?
路邊前來參加節日活動的老人,也都穿著這樣各種花紋的民族服飾。不丹的傳統服裝,男子的長袍叫做「果」(gho),女子的衣服叫做「起襪」(kira)。女人的衣服是一根長長的織布(kira),將其繞身體裹在襯衫外面。男人的「果」是縫製的長袍,第一穿的時候要將它拖至地面,然後拉到膝蓋處,在腰部系上手工編織的腰帶。整套服裝還要配上長襪和鞋子,或傳統手工製作的長靴。我試穿了下,感覺雖然看著簡單,但穿起來其實挺複雜。
導遊告訴我,按政府統一要求,所有不丹人在正式的場合都要穿這種傳統服裝,包括在辦公室裡工作。傳統的服飾基本是靠人工織布,其實就跟我們老土布一樣。所以現在不丹的傳統織布仍舊保留著很多,而且成了遊客參觀的打卡地。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也有一些機織布匹進入市場。但無論手織還是機織,服飾圖案花紋都是傳統樣式。由於這種服飾的需求量大,很多商店裡都有這種布匹的銷售。
據導遊說,這種布有的很便宜,有的則很貴,可能划算成人民幣要幾萬塊。甚至有的傳統家庭,將積攢了多年的積蓄,全部用在購置更為體面的傳統服飾上。
越是貴的布匹,紋路越複雜,上面的圖案織起來也越麻煩。
這是織布現場。傳統工藝由於生活應用而得以保存和發展,這與中國不同,我們有很多很好的傳統工藝雖然被列為文化遺產,但由於無法與現實生活接軌,導致真的就成了「遺產」,只有教科書裡或博物館裡才能看到。
關於傳統,我們還要特意看一下不丹的國旗——龍旗。這是不丹王宮前的國旗廣場,如果仔細看,就能看到上面的龍形圖案。原來不丹曾是大清王朝的藩屬國,不丹為了表示對清朝的忠誠,使用了龍旗,並一直沿用至今。
這是我在降旗儀式上拍的降旗現場,也可以看到國旗圖案的細節。不丹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所以也非常喜歡中國的龍,認為龍是四靈之一,是吉祥的動物,掌管著雷雨,給人們帶來風調雨順。
他們的升降旗儀式特別有意思,升旗沒看到,但降旗我有幸目擊了全程。先是幾個祭司形象的人出現,後面跟著國旗護衛隊。到了旗臺上,一番看不懂的禮儀之後執行降旗,再之後,由「祭司」和國旗護衛隊護送國旗收進王宮。看這幾個「祭司」的裝束和手裡的器物,感覺很有意思,但也看不太懂都有什麼深意。這也是沿襲多年的傳統國旗儀式了。
不丹還有很多傳統生活方式與傳統工藝,一直都原汁原味地保存並發展下來。這是一家傳統造紙工坊,不僅用當地植物纖維造出了很多傳統紙張,並創造性地在紙張中夾雜一些花瓣等特有物體或花紋,成了價格很高的文創產品和旅遊商品。
這是傳統的繪製唐卡的工作室。
我還專程拜訪了一個傳統銀匠。他所謂的工作室,其實也就四五平方的樣子,兩三個人都容納不下。他就整天窩在牆角裡打銀器,他打的銀器廣受好評,不愁銷路。我想這可能就是傳統工匠精神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