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奇妙之處就是貌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間,居然存在著令你意想不到的強關聯。比如,啤酒和尿布,比如冰箱銷量和便利店。
01
冰箱銷量下滑
世界的變化,其實都是從數字開始的。那我們就先看一組數據。
根據奧維雲網(AVC)日前發布的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冰箱市場零售量達636萬臺,同比下降3.0%,零售額為191億元,同比下降4.3%。
那麼,問題來了:冰箱銷量下滑誰之「鍋」?或者說到底是誰打敗了冰箱?為什麼現在買冰箱的人越來越少了呢?
或許你猜是因為房地產被政策壓制,房產銷量下滑,自然相關的家電銷售也隨著下滑。
那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同樣是奧維雲網的數據,我們發現,相比較之下,另一大件洗衣機市場一季度零售量為831萬臺,仍然保持了1.0%的增長。
那就可以排除不是房地產的原因了,因為沒道理,買了房的人,家裡裝修配家電,只買洗衣機,不買冰箱。
無論怎麼說,民以食為天,吃應該還是第一要務啊。洗衣服重要嗎?
像我們幹攻城獅、程序猿的,加起班來,996,累了說不定,在公司行軍床上一趟,早上起來接著幹活,衣服誰顧上洗啊?
反正格子襯衫或者條紋T恤衫,髒了你也看不出來。
那麼,那到底是誰打擊了冰箱的生存空間呢?
02
絲絲的「六一兒童節」
90後單身狗其實最怕過節了,從春節,熬到214,再到520,一步一個「劫」,由不得人不去「喪」。
絲絲就是一名典型的90後北京上班族。今天下班出了地鐵,經過家門口附近的一家便利蜂,她習慣性地走進去準備帶一份便當回家當晚餐。
喔,今天店裡氣氛好燃啊。可算有個對單身狗友好的日子了——六一兒童節。
店裡一排排的橫幅,赫然寫著討好絲絲的話:致敬90後!不平凡的時代,造就不平凡的我們!未來一直在生長!
仔細一看貨架,這裡居然推出了一系列絲絲他們這代90後兒時的零食。
絲絲順著主題貨架看,天知道便利蜂哪裡找來的這麼些貌似已經失傳的零食,當她伸手拿起一袋紅色包裝的「梁豐牌麥麗素」的時候,感覺瞬間坐上了時光機器,回到了童年時代。
可以說,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顆麥麗素。上小學的時候,一放學,絲絲就拉著媽媽往學校對面的小賣部鑽,其實就是為了買袋麥麗素。
吃的時候,那個捨不得,數著多少顆,計算著吃幾天。那時候總是小心翼翼的吃完外面的巧克力,然後含化裡面的芯,那種滿足感,簡直無法形容的美妙。
那時候,小孩子們以為麥麗素就是巧克力了。
長大後,他們以為麥麗素已經淡出他們的視野。但有了網際網路,才驚奇地發現小時候常吃的麥麗素居然是電視劇裡靈丹妙藥或者毒丸。
你瞧,星爺的「含笑半步癲」,濟公師傅的「伸腿瞪眼丸」,還有練丹房裡的「靈丹妙藥」,甚至那些毒藥丸、解藥居然都是神奇的麥麗素扮演的。
原來,這些年,麥麗素一直就不曾離開過。
正在回憶,一道五彩光射進絲絲的眼帘,簡直不敢相信看到了——西瓜夾心泡泡糖。
這玩意,小時候絕對靠著五彩斑斕的顏值就能徵服幾乎所有的小朋友。
絲絲至今記得,她當年寫作文還有一句特別棒:「放一顆進嘴裡,就像吃了一道彩虹,可惜我看不到彩虹在我肚子裡的樣子」。
果丹皮這個至今在超市還能看到的食品,真是經久不衰。只是,我們90後喜歡的是包裝上印著有「萬人迷」陳好阿姨穿背心的那種果丹皮。酸酸甜甜,像極了愛情。
卡迪那豌豆脆吃過吧?但是,這種兒時的零食,中間也貌似銷聲匿跡了很久。有一次絲絲跟閨蜜去臺灣玩,居然看到有卡迪那豌豆脆,簡直激動,當場就買了。沒想到,如今卡迪那豌豆脆居然在便利蜂裡重出江湖。如今口味是多了,不過90後老阿姨絲絲表示還是喜歡原味的。那才是童年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大腳丫跳跳糖。這種神奇的糖,至今不知道什麼原理,含在嘴裡就會噼裡啪啦地跳起了舞。小時候第一次吃,還是有些害怕,因為這種會跳的糖,放嘴裡總覺得不安全,就怕要爆炸。
還有上好佳蝦片,抵禦住了時光,至今扔在超市銷售。那鹹香的海鮮口味,濃鬱撲鼻,百吃不膩。這是絲絲經常在便利蜂買的零食。
絲絲真的找到了過六一兒童節的感覺,她等不及在手機下單讓便利蜂小哥送貨上門了,直接拎起一隻購物籃,自己喜歡的每樣來兩包。
臨走時,絲絲又帶了一盒自己喜歡的麻辣香鍋便當(居然才賣6.37元,堪比大學食堂)。絲絲在自助收銀機上掃碼結完帳,就迫不及待撕開一袋麥麗素,吃了一顆。
最後,絲絲走到便利蜂門口掃碼免費開了輛便利蜂的共享單車,把一大兜子零食放進車筐,開開心心地回家過節。
03
這個「鍋」90後得背
講完便利蜂裡90後絲絲過六一兒童節的故事,現在我們再回到第一個話題裡,為什麼冰箱銷量開始下滑了?現在有答案了嗎?
你或許依然覺得我講的絲絲的故事和冰箱下滑之間,真是風馬牛不相及。
其實,我的結論正是:冰箱變冷,是因為90後造成的。
這不是聳人聽聞。
我們來看一份報告。《2018年中國新餐飲消費趨勢研究報告》調研數據顯示:42.5%受訪的90後每周在家做飯次數少於4次,且每月在家做飯少於3次的比重是其他年齡段的兩倍以上。
而且,九成的90後尚未結婚。58同城發布的《2019年90後青年職場生活狀態調研報告》顯示,超七成90後職場青年處於未婚狀態,其中43.7%單身。
這回就很好理解了吧,絕大多數90後都沒結婚,那麼基本都是住在租的房子裡,家庭的觀念和習慣尚未養成,大多還停留在「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 做飯根本沒有什麼動力,那對冰箱的依賴當然就很小了。
那麼,90後怎麼解決吃飯這個大難題?外賣。
另一份《2018中國餐飲報告》顯示,20~30歲的人群貢獻了65%的外賣訂單量。20-30歲,恰恰就是90後的分布年齡段。
但是,吃了好些年外賣的90後們開始遇到一些糟心的事情,媒體不斷爆出「外賣專門店」和嚴重食品衛生問題,使得他們對外賣也產生了擔憂。
再加上今年以來,一二線城市開始普遍的996工作制,使得90後每天早上就想多睡會,早飯基本也只能在外面急急忙忙買一份帶走吃;中午在公司吃飯,經常也不知道該吃什麼;下班後,餐廳關門、菜市場關門,連超市甚至都關門了。自己在家做飯也不現實,晚上回去太晚,根本來不及,累一天了,也沒精力做飯了。
此時,在公司寫字樓附近、在家附近的24小時便利店就成為一種迫切的剛需。
這時候,便利蜂就敏銳地洞察到了這些90後用戶的需求。早飯,有熱乎的包子、新鮮的奶酪包、鮮奶、關東煮,中午和晚上有各類葷素搭配又衛生好吃的熱餐便當,關鍵性價比還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便利蜂裡「熱餐」裡的鮮肉、蔬菜均採購自中糧、順鑫、福成五豐等企業,並採用金龍魚非轉基因大豆一級壓榨食用油等品牌食材。全套生產線購自日本,炒菜使用的蒸汽鍋能夠保證溫度均勻,防止傳統炒鍋受熱不均造成的食品安全隱患。
為確保加工好的食材安全配送至門店,冷鏈物流車上安裝了GPS和藍牙溫度計,可以在後臺實時監控車內溫度,發現異常會自動報警,食材也會被當即廢棄或被門店拒收。更加苛刻的是,如果加工好的熱餐4小時後仍未售出,鮮度PAD會自動報警,提示店員在攝像頭下廢棄。
在這樣嚴格數位化技術護持下的便當,自然就受到90後用戶的青睞。
如果你是便利蜂會員,在店裡買了東西,走路又覺得累,那麼,出門掃一掃便利蜂的共享單車,免費騎回家。
如果你累了,不願意到店裡買,那麼,打開便利蜂APP,預估好到家的時間,提前下單,然後等你到家後,點的便當、水果或零食飲料就如約而至,晚飯解決了,追劇的時候,也有零食吃,多麼體貼。
除了即時的需求外,如果你想有計劃的採購,那麼便利蜂剛上線了「蜂超市」正適合你,直接手機下單,酒水飲料、乳品、紙品、水果蔬菜、肉蛋、零食等比門店更豐富的產品種類一應俱全,而且更優惠,你可在指定時間到指定的門店自取或由便利蜂專門的配送員配送。
難怪很多90後說便利蜂溫暖如男友,24小時的關懷,永遠不變心。
所以,我們梳理完這些90後的消費習慣後,發現他們確實幾乎不怎麼需要冰箱。何況更追求新鮮食物的90後,不願意在冰箱裡儲存暫時不吃的食物。
真的,冰箱從發明至今已經100年歷史,做夢都沒想到,打敗它的居然不是更高級的冰箱,而是便利蜂這樣的24小時便利店。
04
用戶顆粒度的精細化運營
實際上,仔細想想打敗冰箱的是便利店,也不是便利店。
因為這背後最主要的還是人變了。便利店只是精準發現和滿足了人的新消費習慣產生的新物種,尤其是像便利蜂這種新零售便利店,有了精細化數字運營和即時配送的功能,輻射範圍和用戶體驗更是大大提升,它的用戶真的就可以大大減少對冰箱的依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便利蜂對自己用戶顆粒度的精準洞察和運營,緊密結合用戶需求,開發出滿足用戶不同場景下的多層次需求的產品,讓用戶感受到一種被「寵愛」的溫暖貼心服務。
你看,便利蜂就是這樣了解自己的用戶,並極力地「寵」自己的用戶。前面說的「致敬90後」的兒童節主題活動,就是便利蜂在變著花樣寵自己的90後用戶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便利蜂為這次「致敬90後」活動,在全國700多家門店裡全部上線相關產品。而且,便利蜂還會因地制宜,在華北地區的門店和華東地區門店,推出的懷舊兒童節零食,各不相同。你說貼心不貼心?
沒有比便利蜂更了解自己的用戶了,在便利店裡,20-29歲的消費者佔比超過50%。便利蜂沒有理由不「寵愛」90後。
畢竟,90後年輕一代作為便利店的主力消費人群,在未來也有極大的消費潛力,據機構預測,新一代消費者(18-35 歲)的消費額將保持高速增長,到 2021 年新一代消費者消費額將達到 2.6 萬億美元並超過上一代消費者(35 歲以上),複合增長率達到 11%,是同期上一代消費者複合增長率的一倍。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便利店TOP100」顯示,在過去的三年(2016年-2018年),便利店業態在整個零售業態中處於最快的增長水平,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18%,這也顯示出了便利店業態蓬勃的發展勢頭。這樣的增長裡,90後用戶功不可沒,所以便利蜂這樣的新零售便利店新物種必須精細化運營自己的90後用戶。
過去,便利店使用POS終端記錄客戶的性別、年齡等基礎信息,依靠店員人工識別客戶身份、喜好等,存在用戶信息單一、人和交易無法對應、高度依賴店員熟練度等缺陷。
現在,便利蜂打通前後臺IT系統,整合數據體系,用戶信息顆粒度更精細。可以想像,未來隨著人臉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會使得用戶畫像更為豐滿,顆粒度更精細的數據定位更精確的用戶需求,推動便利蜂圍繞用戶不斷提供越來越好的購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