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起,武漢規劃展示館有序恢復開放!

2021-01-13 武漢發布

12日,記者從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網站獲悉,從6月15日起,武漢規劃展示館有序恢復開放,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六9:00-17:00(16:30停止入館),每周日閉館(除法定假日外)。

網站公告顯示,展館將實行遊客限流制度,單日最大遊客承載量300人,瞬時最大承載量50人。在館人數超出限額時,將停止入館,或採取臨時閉館措施。

參觀須知指出,入館遊客必須佩戴口罩,未佩戴口罩、體溫異常(≥37.3℃),或有咳嗽、氣促等呼吸道症狀的遊客謝絕入館。

據了解,展館目前暫停團隊參觀接待和展區講解服務,展館內以遊客自由參觀為主。如需展覽講解,歡迎使用武漢規劃展示館官方微信小程序在線講解功能。

展館暫停開放包括影院、劇場在內的密閉空間展項,避免人員聚集。停止使用直達電梯,遊客請儘量使用手扶梯。

展館各入口、服務臺設有消毒設施並設置有廢棄防護用品專用垃圾桶,請將使用過的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投入指定位置。(長江日報-長江網)

相關焦點

  • 武漢規劃展示館恢復開放 遊客可憑身份證參觀
    2020年6月15日,武漢規劃展示館重新恢復開放,佩戴口罩的遊客憑有效身份證件,配合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測量、查驗健康碼等衛生防護工作進入參觀,直觀了解江城武漢的前世今生和遠景規劃。據了解,展館實行遊客限流制度,單日最大遊客承載量300人,瞬時最大承載量50人。
  • 武漢規劃展示館恢復開放
    因疫情影響,閉館144天的武漢規劃展示館今天恢復開放。恢復開放第一天,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進館參觀。來自陝西的田丹在武漢已經遊玩了一個星期,她在網上得知規劃展示館恢復開放的消息,第一時間趕過來參觀。田丹說:「這幾天在武漢玩得挺開心,防疫措施做得很好,在這也很放心,非常喜歡這座城市。武漢包容性很強,環境也不錯。我想更加深入去了解這座英雄的城市,今天是武漢規劃展示館恢復開放的第一天,就想著過來看一看。」為了保證參觀遊客的安全,按照有關部門防疫措施,進館參觀的遊客需要測量體溫,掃描健康碼,出示身份證,遊覽全程必須佩戴口罩。
  • 關注| 武漢科技館自7月25日起有序恢復開放
    關注 | 武漢科技館自7月25日起有序恢復開放 2020-07-26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規劃展示館恢復開放首日,市民5時起床成首批參觀者
    生活服務【武漢規劃展示館恢復開放首日,市民5時起床成首批參觀者】「今天5點鐘就起床了,帶著父親從江夏坐地鐵過來,就是想成為首批遊客!」15日,恢復開放的武漢規劃展示館剛打開大門,劉洋和他的父親成了第一批參觀者。記者現場發現,不少武漢市民帶著外地朋友前來參觀。他們表示,武漢現在非常安全,可以安心來武漢吃美食、賞美景。
  • 深圳弘法寺6月15日起有序恢復開放!入寺需預約
    深圳弘法寺6月15日起有序恢復開放!據深圳市委統戰部官方微信發布的消息,全市宗教活動場所將自6月15日起在採取錯峰、限流、預約等措施基礎上逐步有序開放。
  • 武漢動物園明日起有序恢復開放
    【來源:武漢晚報】3個月不見,小麋鹿小矮馬小天鵝相繼出生武漢動物園明日起有序恢復開放武漢晚報訊(記者楊曉雨 通訊員趙旋)明日,武漢動物園的小動物們就要「復工」了!為滿足遊客遊覽需要,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武漢動物園將於4月22日起有序恢復開放,並在疫情防控階段限流1.5萬人。動物園新出生的黑天鵝動物園新出生的小麋鹿3個月不見,武漢動物園添了不少「新丁」,十分熱鬧。
  • 武漢動物園22日起恢復開放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朱宛玲、李琳):為滿足遊客遊覽需求,武漢動物園4月22日起有序恢復開放。據園方統計,恢復開放當天共1030名遊客入園。武漢動物園恢復開放的消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遊玩。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武漢動物園從1月22日起就暫停開放,到今天剛好三個月。在三個月的時間裡,動物園有了不少可喜變化。工作人員陳立雲介紹說:「出生了很多的動物,包括正在孵化和破殼而出的鳥類。4月8日出生了一頭麋鹿和一隻斑馬。另外這三個月我們也對部分場館進行了丰容,比如黑葉猴和金絲猴,棲架、取食器都做了更新,這也是希望動物在動物園中展現出更多自然行為。」
  • 南寧市城市規劃展示館恢復開放
    南寧雲—南寧晚報訊(記者黎兆齊 通訊員劉暢)5 月 7 日,記者從南寧市自然資源局了解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歷經 3 個多月的關閉,南寧市城市規劃展示館已恢復開放。在啟動 " 重啟 " 模式前,隨著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南寧市城市規劃展示館於 4 月中旬邀請了廣西安全健康教育中心講師為全館職工和駐場物業公司全體工作人員講授復工復產防疫注意事項和普及個人防疫知識,隨即召開恢復開館準備工作動員大會,將疫情期間的消毒、清潔、核驗健康碼、測溫、防疫宣傳等各項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並於 4 月底報請館所在社區和疾控部門針對是否具備恢復開館條件到館進行現場檢查。
  • 2020廣東宗教場所6月15日起可以有序恢復開放
    廣東宗教活動場所即將陸續開放  6月11-12日,廣東省民族宗教委以視頻會議的方式召開全省宗教活動場所有序開放調度會暨宗教活動場所預約系統培訓會。廣東省疫情低風險地區宗教活動場所、民間信仰場所、宗教院校在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自6月15日起可以有序恢復開放。
  • 武漢規劃展示館「靜待重啟」
    4月8日,武漢規劃展示館,工作人員進行消殺工作。(陳亮 攝)中國日報4月8日電 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當日,武漢規劃展示館全員復工上崗。上午9時起,全館工作人員按照既定方案,井然有序地完成了健康監測系統啟用、全館深度消殺、設備運行調試、展陳內容更新等一系列工作。
  •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5月7日起有序恢復開放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5月7日起有序恢復開放 2020-05-07 0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寶安區鳳凰山森林公園3月15日起有序恢復開放
    3月15日起,深圳寶安區鳳凰山森林公園將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恢復開放。據悉,為貫徹落實省市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關規定要求,鳳凰山森林公園自1月24日起暫停開放至今。目前,廣東省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已由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中國消防博物館6月10日起恢復開放
    中國消防博物館6月10日起恢復開放 2020-06-06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月15日起,廣州動物園部分室內場館有序恢復開放
    南都訊隨著廣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調整為三級響應,廣州動物園根據相關要求,5月15日起逐步開放部分室內場館。廣州動物園從2020年5月15日起有序開放以下場館包括,科普長廊(動物與地震科普館、生命的地圖館、生命的足跡館)、科技館、大熊貓室內展館、盤龍苑、飛禽大觀(僅開放鸚鵡長廊區域)。長頸鹿飼餵體驗區、逗趣園、靈猴屋、蝴蝶館、科普長廊(動物保育員館、向動物學本領館、動物大學)繼續暫停開放。
  • 3月15日起南京美齡宮、音樂臺等將恢復開放
    3月14日,南京鐘山風景區公眾號發布進一步有序開園的公告。現代快報記者從公告獲悉,自2020年3月15日起,美齡宮、音樂臺、明孝陵博物館等景點恢復開放,南京市民和遊客須主動核驗"蘇康碼"或"寧歸來",配戴口罩並接受體溫測量。
  • 深圳圖書館3月24日起有序恢復開放,實名預約入館
    3月23日下午,深晚記者從深圳圖書館獲悉,根據國家、省、市有關疫情防控和公共場所恢復開放的精神及相關工作指引,深圳圖書館將於3月24日起有序恢復開放,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10:00——16:00。恢復開放後,讀者除了可以閱覽和借還圖書、報刊,總服務臺和電話諮詢將正常提供服務,處理讀者證事務、諮詢答疑等;館舍北門的兩臺自助圖書館也將開放,讀者可辦證、繳費和借還圖書。不過,講座、培訓、活動等人員聚集性活動暫不舉辦,市民朋友可關注深圳圖書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等了解豐富多樣的線上活動。需要注意的是,圖書館現階段將實行實名預約入館。
  • 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6月2日起有序開放 5日起正式運營
    根據中央關於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統一部署,為滿足遊客遊覽需要,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於2020年6月2日起有序開放(6月2日—6月4日為試運營階段,6月5日起正式運營),期間實施預約、錯峰、限流參觀。
  • 5月4日起!浙江大學圖書館有序恢復開放
    各位讀者:根據學校有關部署,圖書館將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自5月4日起有序恢復開放。其中:5月4日至5日:按周六、周日實行。5月9日:按工作日實行。1.圖書館開放時間為8:30-17:30(16:00後停止入館),具體開放時間及開放地點安排如下:(遇法定節假日期間另行通知。)
  • 常德市規劃展示館正式恢復對外開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歷經3個多月的關閉,常德市規劃展示館於5月18日正式恢復對外開放。隨著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常德市規劃展示館於4月中旬召開恢復開館準備工作動員大會,將疫情期間的消毒、清潔、核驗健康碼、測溫、防疫宣傳等各項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並於4月底報請館所在社區和疾控部門針對是否具備恢復開館條件到館進行現場檢查。為了切實做好場館預防性消毒工作,疫情防控期間,開放時間為每周三至周日上午9:00—11:30,下午2:00—4:30,疫情結束後,恢復正常開放時間。
  • 津資訊 | 濱海科技館已於4月21日起有序恢復開放
    津資訊 | 濱海科技館已於4月21日起有序恢復開放 2020-04-22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