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夏圭 溪山清遠圖
圖繪晴日江南江湖兩岸的景色群峰、山巖、茂林、樓閣、長橋、村舍、茅亭、漁舟、遠帆,勾筆雖簡,但形象真實。山石用禿筆中鋒勾廓,凝重而爽利,順勢以側鋒皴以大、小斧劈皴,間以刮鐵皴、釘頭鼠尾皴等,再加點,筆雖簡而變化多端。夏圭非常擅長運用墨色的變化,在慣用的層層加皴、加染的「積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也就是先蘸淡墨,後在筆尖蘸濃墨,依次畫去,墨色由濃漸淡,由溼漸枯,變化無常。再加上「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濃破淡,以淡破濃,使墨色蒼潤,靈動而鮮活。空曠的構圖,簡括的用筆,淡雅的墨色,極其優美地營造了一幅清淨曠遠的湖光山色。
山岡巨石,危巖壁立,叢林茂樹,山寺樓觀,遠山朦朧,江水遼闊,圖作無盡江山之景。畫卷構圖虛實相間、開合有致,全無拖沓拼湊之感。山石用粗勁的大斧劈皴,以勁利方硬之筆勾括,間以水墨渲染,塊面分明,折落有勢。棲閣層宇,不假界尺,信筆畫就。圖中點景人物雖用筆寥寥,但各種動態的相互呼應關係躍然紙上。整體畫風清勁健爽。全圖洋洋灑灑近九米之長,堪稱南宋傳世作品中的鴻篇巨製。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這類硬派山水都繪於絹上,而此圖為紙本,頗為少見。拖尾有陳川等跋,卷中鈐有[黔寧]、[公餘]兩半印及清宋權、宋犖、清內府等鑑藏印,《盛京故宮書畫錄》著錄。後人稱夏圭為「夏半邊」,而《溪山清遠圖》顯然是全景,原圖無款印,也許受了「半邊」概念的制約,如此浩渺的江湖山色,竟被後人題稱「溪山」
局部高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