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讀懂愛的5句話,「正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艾瑞克·弗洛姆(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美籍德國猶太人。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其主要作品有《愛的藝術》、《逃避自由》、《人類的破壞性剖析》等。
很多學科是相互關聯的,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很著名的學者,其本身是多才多藝的。而艾瑞克·弗洛姆作為著名的心理學家,早年間也並不是學習的心理學。
艾瑞克·弗洛姆先是學習了法學,隨後開始學習社會學,最後才學習的心理學。可是僅僅是學習心理學,是不能讓艾瑞克·弗洛姆達到現在的成就的。
正是因為對各種學科的了解,才更加的對人了解。而心理學本身就是人的行為。今天我就為大家從艾瑞克·弗洛姆作品中挑選了五句話,希望大家都有所得。
一、成熟的愛是 --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在艾瑞克·弗洛姆的《愛的藝術》中,艾瑞克·弗洛姆就提出了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之間的差別。不成熟的愛是需要別人的時候,才愛你。
而其實這就是一種本末倒置。所以我們在平常的時候經常說:感動不是愛。但是其實我們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將這種愛和需要區分開,我們就能理解什麼是愛了。
二、現代人在幻覺下生活,他自以為他了解他所想要的東西,而實際上他所想要的是他人所希望他要的東西。
這種觀點我在勒龐的《烏合之眾》中有看到過類似的。我們本身是一個個體,但是我們卻是時刻處在群體之中的,我們的價值觀其實本身就是群體所賦予的。
就好比你喜歡錦衣玉食,喜歡腰纏萬貫,這都是社會給予你的價值觀。我們應該去找尋一個自己喜歡做的東西,這是發自我們靈魂並且不不受外界所影響的。
三、孤獨的感覺是所有焦躁的根源。
不同的人對孤獨有不同的看法。在叔本華的心中,孤獨是偉大的,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感覺。但是在艾瑞克·弗洛姆這裡,孤獨就成了焦躁的根源。
所以,萬事萬物,終歸是取決於我們怎麼看待它。很多人是,獨行是一個人成長的開始,也有的人說,優秀的人總是能夠合群。其實是因為我們對優秀的判斷標準不同罷了。
四、通過努力換回的愛往往會使人生疑。
我們在網絡上曾經看國類似的觀點,當你追求另一個人的時候感覺到很麻煩,那就證明別人覺得你配不上。所以這句話就說明了這樣一個觀點。
當我們費勁千辛萬苦的時候,是不是會懷疑呢?所以愛因該是相互的,一方付出過度,未來就一定會覺得自己吃虧。而另一方習慣了就會認為理所當然。
五、我們必須為自己設定的任務不是擁有安全感,而是能夠忍受不安全感。
看完艾瑞克·弗洛姆這句話的時候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最艱難的事情不是所謂的現實,而是讓自己接受現實。這個世界不會順遂我們的心意的。
所以我們要學會去改變自己的心態,人最大的問題是心比天高,但是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環境來改變自己的情況。要麼就去努力爭取,要麼就選擇接受現實。
大家對艾瑞克·弗洛姆的這幾句話是怎麼看待的呢?趕緊將你的想法跟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