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御賜招牌 蘇州稻香村與文化名人那些事兒

2020-12-12 中國聯合商報

說到與蘇州稻香村有關的文化名人,首推乾隆皇帝莫屬。另外,著名國畫家張大千、作家周作人、歷史學家錢穆等等文化名人都對稻香村情有獨鍾。

乾隆皇帝

  創始於1773年的蘇州稻香村,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故事莫過於得到乾隆皇帝的讚譽和題名,可以說乾隆皇帝是稻香村的最早的代言人。

  據《南方飲食掌故》一書中記載:乾隆皇帝南巡至蘇州時,某日閒暇無事,微服私訪遇到「稻香村」,頓覺店名頗為雅致,遂信步走進店門。品嘗店內蜜糕後讚不絕口。回行宮即責令蘇州府臺日後將稻香村蜜糕進貢至京。乾隆在宮中吃到蜜糕,龍顏大悅,特御賜稻香村一塊葫蘆招牌,上寫「稻香村」三個大字,字體飛金。蘇州稻香村也因此名聲鵲起。

  稻香村糕點成為皇宮貢品後,自然也受到達官貴人和老百姓的青睞,觀前街店前時常排起長龍。「稻香村」成為金字招牌,各地效仿者紛紛打出「稻香村」旗號來吸引顧客。

  張大千

  我國著名國畫家張大千也是稻香村糕點的忠實粉絲。在畫家、作家和美術教育家王家誠先生所著的《張大千傳》中寫到:「去年冬,譚廷元夫婦回國省親,譚敬先生約了張大千的門人曹大鐵、顧福佐、糜耕雲、曹逸如、付文彥等先生,大家商量,決定讓廷元夫婦代表他們,專程去臺北拜望大千先生。這些年逾花甲的老畫家都知道老師的口味,於是分頭行動,備辦禮物。有的趕到蘇州,選購了『稻香村』的糕點。不久,譚廷元夫婦一路風塵趕到臺北,向大千先生轉交了朋友和門生的信件和禮物。大千先生仔細詢問了大陸朋友和門生的近況,感情很激動,常常欷歔慨嘆。這次見面前後一個多小時,這對病中的張大千來說,是極難得的事情。」

  本書中寫出張大千先生的門生趕到蘇州,為病中的張大千先生買稻香村糕點,由此可見,張大千先生很喜愛稻香村的糕點,遠在臺北、身在病中也不忘心中稻香村的味道。

  錢穆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被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的錢穆先生對稻香村讚許有加,非常喜愛稻香村糕點,每月必託人購買。

  錢穆先生在1986年出版的《現代中國學術論衡》和1987年出版的《晚學盲言》中提及稻香村。文中寫到:「蘇州城內玄妙觀前一街,最所知名。然一街店鋪最多不過四十家左右。其中有稻香村、採芝齋兩鋪,皆賣小食品,乃馳譽全國。餘家本在七房橋,距蘇州城四十裡,有小航,日開一次。每月必託小航購買兩鋪食品,幾乎全村皆然。」

  另外,在 《周作人小品賞析》 中也提到,蘇州還有著名的小吃佳品,五芳齋、稻香村便是馳名國內的糕點糖食的鋪子。

  由著名學者王稼句選編而成的《吳門柳——名人筆下的老蘇州》一書中,多篇文章提到稻香村,對當時的景象多有誇讚。其中一篇是1934年蓮影撰寫的《蘇州小食志》一文,其中提到:「蘇州茶食店,稻香村最為著名,其次為葉受和,若東祿,悅採芳,又其次也。」以及稻香村的月餅、大方糕、雞蛋糕、芙蓉酥最佳等。

  稻香村的產品之所以深受消費者喜愛,是與稻香村誠信經營密不可分。書中刊載了民國十五年邱龐同、張廉明撰寫的《吳中食譜》一文,其中寫到:「稻香村製作方糕,松子王千糕每日皆有定數,決不粗製濫造。而該店製作的燻魚、野鴨…均講究新鮮,製作燻魚,非青魚不燻。所謂寧缺毋濫。」

  自創始至今已246年的蘇州稻香村創造了不間斷傳承的傳奇,與無數名人雅士結下不解之緣,一直受到大眾的喜愛。秉持著工匠精神、創新發展,稻香村將持續創造新的傳奇。

相關焦點

  • 蘇州稻香村:兩百年前憑糕點圈粉乾隆,天貓賦能登新零售舞臺
    作為糕點屆的老師傅,現年245歲的蘇州稻香村用裝滿棗花酥、山楂鍋盔等點心的「京八件」迎接新春。一直以來,老字號商品都是城市的年味擔當。在剛剛結束的天貓年貨節中,蘇州稻香村共成交35萬件商品,銷售額達到近2000萬元,同比去年增長60%。這番成績的背後,除了「老字號」這塊金字招牌的力量,背後更有天貓賦能的功勞。
  • 非一般的甄選鋪|蘇州稻香村糕點入駐,輕嘗一口夏日甜蜜
    本周,蘇州稻香村糕點入駐位於東北街231號的「非一般的甄選鋪」啦!蘇州稻香村創立於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是中國糕點行業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企業之一。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蘇州品食了稻香村糕點後,發出讚嘆「食中雋品美味不可多得」,並御賜匾額,蘇州稻香村名揚天下。蘇州稻香村以中式糕點、青鹽蜜餞、糖果炒貨為主要營業產品,其中,稻香村蘇式月餅被評為「全國特色月餅」,其製作技藝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蘇州稻香村的糕點到底有多好吃 看《延禧攻略》就知道了!
    六次南巡途中偶遇了無數美食,其中最讓他念念不忘的當屬 蘇州稻香村的蜜糕。  有一次,乾隆爺又耐不住嘴饞,微服私訪下江南去了。他來到了熱鬧的觀前街,逛了許久,想要找點好吃的,把肚子填飽。一抬頭,看前面掛著一個招牌,有一個很雅致的名字"稻香村"。走進店內,見裡面擺放著各式茶點,有雪片糕,八珍糕,雞蛋糕......數不勝數。
  • 蘇州稻香村的糕點多好吃《延禧攻略》裡可了解
    一生中多次下江南,六次南巡途中偶遇了無數美食,其中最讓他念念不忘的當屬蘇州稻香村的蜜糕。據歷史記載,當年乾隆爺微服私訪下江南。他來到了熱鬧的觀前街,逛了許久,想要找點好吃的,把肚子填飽,一抬頭看前面掛著一個招牌,有一個很雅致的名字"稻香村"。走進店內見裡面擺放著各式茶點,有雪片糕、八珍糕、雞蛋糕....。。數不勝數。
  • 蘇州稻香村的糕點多好吃 《延禧攻略》裡可了解
    一生中多次下江南,六次南巡途中偶遇了無數美食,其中最讓他念念不忘的當屬蘇州稻香村的蜜糕。據歷史記載,當年乾隆爺微服私訪下江南。他來到了熱鬧的觀前街,逛了許久,想要找點好吃的,把肚子填飽,一抬頭看前面掛著一個招牌,有一個很雅致的名字"稻香村"。走進店內見裡面擺放著各式茶點,有雪片糕、八珍糕、雞蛋糕....。。數不勝數。
  • 稻香村走出蘇州 走進香港
    本次文化嘉年華活動旨在向香港民眾展示蘇繡、核雕、年畫、紫砂壺等極具江蘇特色的傳統中式文化及傳統手工藝,還將江蘇的特色企業、特色品牌、老字號企業帶進香港,走近香港民眾心中。香港民眾踴躍參加稻香村互動遊戲在香港生活40餘年的李先生是蘇州人,他介紹說:「我的老家是江蘇蘇州,來香港工作生活已經40多年了,我很懷念稻香村松子棗泥麻餅的家鄉味道,後來我去蘇州出差,還經常到蘇州觀前街稻香村的老店購買杏仁瓦片和松子棗泥麻餅作為手信帶回香港,稻香村是蘇州糕點的代表,這些手信帶回香港後經常被香港同事一搶而空
  • 蘇州稻香村——從「春日特供」了解一方糕點所傳承的中國傳統飲食...
    技藝堅持:蘇式糕點的巔峰之作早有《南方飲食掌故》記載,乾隆皇帝南巡至蘇州偶遇稻香村,在品嘗了店內的蜜糕後讚不絕口,稱之為「食中雋品,美味不可多得」,還特御賜「稻香村」葫蘆招牌,這讓稻香村蘇糕點的名聲得以名揚天下。
  • 【文化蘇州】蘇州的那些百年老店
    ,想要品嘗最特色的蘇州味道,所以,我們開始今天的主題,蘇州的那些百年老店。這一幕讓一個剛被辭退的稻香村店夥看到,暗忖此人氣度不凡、非富則貴,於是悄悄尾隨上去,攔住他說:「先生您要咽不下這口氣,就真的開一家店跟他們比試比試,我可以助您一臂之力!」中年男子欣然應允,即刻委任這名夥計去打理一切。第二年,稻香村東鄰新開了一家茶食糖果號,招牌上寫著「葉受和」。初年虧本頗巨,幸葉某家產甚豐,且系鬥氣性質,故屢經添本不少遲疑,十餘年來,漸有起色,今已與稻香村齊名。
  • 蘇州法院判北京稻香村侵權:南北稻香村,誰才是真的?
    北京稻香村食品責任有限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賠償原告蘇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合計115萬元。蘇州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代理律師郭傑表示,此案中,蘇州稻香村方面提交了蘇州稻香村在糕點類商品上擁有的「馳名商標」以及北京稻香村將「稻香村」文字標識用在糕點、糕點包裝上的相應證據。法院最終依法做出了上述判決。
  • 10年了,稻香村終於判給了蘇州!但是北京稻香村卻...
    從2006年開始南北稻香村之爭已持續十餘年之久而稻香村這個蘇州人祖祖輩輩吃了200多年的品牌現在,終於在蘇州被判給了蘇州人「稻香村被判給了蘇州人」可為什麼要在「判給蘇州人」前加上「在蘇州」呢?北京稻香村(資料圖)據記載稻香村創立於清朝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由乾隆皇帝親筆賜名在清朝時就已經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反觀北稻,成立於1983年其「稻香村南貨店
  • 蘇州稻香村——探索中國傳統糕點背後的中國文化
    在探討中國企業如何走進海外市場的演講中,周廣軍分享了蘇州稻香村出海的「秘訣」。蘇州稻香村是一家百年老店,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在蘇州的觀前街建立了第一家店,至今已經有245年的歷史。如今,蘇州稻香村已經有600餘家門店遍布全國,在全球30多個國家的超市裡也可找到來自中國的傳統糕點味道。
  • 蘇州稻香村:藏在清明裡的糕點文化
    為了順應當下時興的混搭口味,蘇州稻香村還在去年推出了蛋黃肉鬆青團,肥而不腴,鬆軟綿密,飽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此外, 青團本身養生食補的功效也是順應了傳統「不時不食」的飲食文化。我國在飲食文化上向來講究順應自然規律,吃時令季節的食物,與自然相融合。
  • 中華老字號稻香村:源自蘇州 香飄世界
    稻香村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稻香村集團」),前身為蘇州稻香村,始創於公元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的蘇州,是中國糕點行業現存歷史悠久的企業之一,國家首批認定的「中華老字號」、馳名中外的「稻香村」品牌創立者、「稻香村」糕點類商標持有人。
  • 稻香村的「禾」字商標是怎麼來的?
    明清時期,蘇州是中國經濟文化的中心,富饒繁華的江南水鄉,精細雅潔的人文環境,巧奪天工的蘇作匠人,締造出了蘇州園林、蘇州刺繡、蘇州糕點和蘇州木作等傳世技藝。稻香村就起源於1773年的蘇州。據記載,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蘇州品嘗稻香村糕點後稱讚「食中雋品,美味不可多得」,並御題匾額,稻香村自此名揚天下。稻香村字號被頻繁冒用稻香村名揚天下,也成了糕點的金字招牌,各地紛紛出現傍名「稻香村」的糕點鋪子。
  • 2018江蘇文化嘉年華在香港舉辦 稻香村牛舌餅被熱捧
    稻香村第六代糕點製作技藝傳承人向香港民眾傳授蘇式月餅製作手法據了解,本次文化嘉年華活動旨在向香港民眾展示蘇繡、核雕、年畫、紫砂壺等極具江蘇特色的傳統中式文化及傳統手工藝,還將江蘇的特色企業、特色品牌、老字號企業帶進香港,走近香港民眾心中。
  • 福利丨「蘇州稻香村」PK「北京稻香村」商標之爭,竟是這家贏了!
    而近日,蘇州法院一審判決北京稻香村停止使用糕點包裝上的「稻香村」標識。蘇小遊經過一番調查發現,關於稻香村的故事才不止有侵權那麼簡單!稻香村簡直是一個江湖,有真有假,比一部宮鬥劇更加驚心動魄。稻香村本是蘇州當地一家賣茶食糖果的老店,1773年在蘇州觀前街開業,名字就取自大家耳熟能詳的《紅樓夢》中大觀園的稻香村。
  • 蘇州稻香村再上人民日報 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標杆
    見證歷史 持續經營247年  「稻香村」於清乾隆三十八年在蘇州觀前街創立,生產銷售南味糕點、月餅等食品,《南方飲食掌故》一書中曾記載,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蘇州品食稻香村糕點後讚嘆:「食中雋品、美味不可多得」,並題匾額,從此「稻香村」名揚天下。  蘇州稻香村歷經近兩個半世紀,持續經營傳承至今。
  • 品牌價值133億 蘇州稻香村成老字號版塊食品類黑馬
    中華老字號版塊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現場老字號企業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是歷經歲月洗禮傳承下來,百姓口碑不斷累積而鍛造出來的金字招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因文化傳承、歷史發展等原因,老字號企業一般以中醫藥類、酒類企業居多。
  • 百年老店稻香村,點心香甜誘人,除了京八件,看老饕們還選些什麼
    民國初年稻香村的點心就很出名,稻香村的京八件以棗泥、青梅、葡萄乾、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鹽等八種原料為餡,味道香醇、造型美觀。附在匣子上的紅色「門票」上註明商號名稱和糕點式樣,拎著稻香村的「點心匣子」走親訪友,是一件很體面的事兒。很多老字號跟皇帝扯上關係,都是捕風捉影,其實八竿子打不著,不過是江湖傳言罷了。
  • 北京和蘇州稻香村,誰才是正宗
    乾隆戎裝像。蘇州稻香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間,但這位「大豬蹄子」對稻香村大加讚譽的說法,只是坊間流傳而已,並不可考/Wikipedia而所有金字招牌最怕的「仿冒」,也在隨後出現。1895年,南京人郭玉生在北京前門觀音寺掛出「稻香村南貨店」的招牌,售賣南味產品,成為「北京稻香村」的始祖。值得注意的是,郭玉生本人就曾是蘇州稻香村的夥計,說「學得絕活自立門戶」,應該不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