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與蘇州稻香村有關的文化名人,首推乾隆皇帝莫屬。另外,著名國畫家張大千、作家周作人、歷史學家錢穆等等文化名人都對稻香村情有獨鍾。
乾隆皇帝
創始於1773年的蘇州稻香村,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故事莫過於得到乾隆皇帝的讚譽和題名,可以說乾隆皇帝是稻香村的最早的代言人。
據《南方飲食掌故》一書中記載:乾隆皇帝南巡至蘇州時,某日閒暇無事,微服私訪遇到「稻香村」,頓覺店名頗為雅致,遂信步走進店門。品嘗店內蜜糕後讚不絕口。回行宮即責令蘇州府臺日後將稻香村蜜糕進貢至京。乾隆在宮中吃到蜜糕,龍顏大悅,特御賜稻香村一塊葫蘆招牌,上寫「稻香村」三個大字,字體飛金。蘇州稻香村也因此名聲鵲起。
稻香村糕點成為皇宮貢品後,自然也受到達官貴人和老百姓的青睞,觀前街店前時常排起長龍。「稻香村」成為金字招牌,各地效仿者紛紛打出「稻香村」旗號來吸引顧客。
張大千
我國著名國畫家張大千也是稻香村糕點的忠實粉絲。在畫家、作家和美術教育家王家誠先生所著的《張大千傳》中寫到:「去年冬,譚廷元夫婦回國省親,譚敬先生約了張大千的門人曹大鐵、顧福佐、糜耕雲、曹逸如、付文彥等先生,大家商量,決定讓廷元夫婦代表他們,專程去臺北拜望大千先生。這些年逾花甲的老畫家都知道老師的口味,於是分頭行動,備辦禮物。有的趕到蘇州,選購了『稻香村』的糕點。不久,譚廷元夫婦一路風塵趕到臺北,向大千先生轉交了朋友和門生的信件和禮物。大千先生仔細詢問了大陸朋友和門生的近況,感情很激動,常常欷歔慨嘆。這次見面前後一個多小時,這對病中的張大千來說,是極難得的事情。」
本書中寫出張大千先生的門生趕到蘇州,為病中的張大千先生買稻香村糕點,由此可見,張大千先生很喜愛稻香村的糕點,遠在臺北、身在病中也不忘心中稻香村的味道。
錢穆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被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的錢穆先生對稻香村讚許有加,非常喜愛稻香村糕點,每月必託人購買。
錢穆先生在1986年出版的《現代中國學術論衡》和1987年出版的《晚學盲言》中提及稻香村。文中寫到:「蘇州城內玄妙觀前一街,最所知名。然一街店鋪最多不過四十家左右。其中有稻香村、採芝齋兩鋪,皆賣小食品,乃馳譽全國。餘家本在七房橋,距蘇州城四十裡,有小航,日開一次。每月必託小航購買兩鋪食品,幾乎全村皆然。」
另外,在 《周作人小品賞析》 中也提到,蘇州還有著名的小吃佳品,五芳齋、稻香村便是馳名國內的糕點糖食的鋪子。
由著名學者王稼句選編而成的《吳門柳——名人筆下的老蘇州》一書中,多篇文章提到稻香村,對當時的景象多有誇讚。其中一篇是1934年蓮影撰寫的《蘇州小食志》一文,其中提到:「蘇州茶食店,稻香村最為著名,其次為葉受和,若東祿,悅採芳,又其次也。」以及稻香村的月餅、大方糕、雞蛋糕、芙蓉酥最佳等。
稻香村的產品之所以深受消費者喜愛,是與稻香村誠信經營密不可分。書中刊載了民國十五年邱龐同、張廉明撰寫的《吳中食譜》一文,其中寫到:「稻香村製作方糕,松子王千糕每日皆有定數,決不粗製濫造。而該店製作的燻魚、野鴨…均講究新鮮,製作燻魚,非青魚不燻。所謂寧缺毋濫。」
自創始至今已246年的蘇州稻香村創造了不間斷傳承的傳奇,與無數名人雅士結下不解之緣,一直受到大眾的喜愛。秉持著工匠精神、創新發展,稻香村將持續創造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