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雲集的韭菜水餃每粒漲0.5元。
鬍鬚張的雞腿便當每份漲5元。
三商巧福的牛肉麵每碗漲5元。
必勝客的大張披薩每張漲15元。
誠品電影的電影票每張漲20元。
部分醫院診所的假日掛號費每號漲50元。
(以上均為新臺幣)
……
2017年只有一個字:漲!
臺灣勞工的「絕食」終究撩撥不動蔡英文的鐵拳,「一例一休」正式上路。然而,2017年的臺灣並沒有迎來開門紅,而是「漲」聲一片!可以說,「一例一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天上不會平白掉下餡餅,天下也沒有白吃的午餐。用休假換物價,臺「行政院長」林全說:漲價是必然結果。
為什麼臺灣2017年的物價必然上漲?原因的確很簡單,勞工們的工時減少,老闆們要維持生產力不變,只好選擇多僱勞工或者多付加班費,而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的必然結果就是漲價。
勞工們既是財富的創造者也是財富的消費者,加班工資雖然漲了,但多出來的前卻要去應付飛漲的物價,孰贏孰輸?亦或者雙輸?
林全說「漲價是必然結果」,說的臉不紅心不跳,還嫌企業界以「一例一休」為藉口推動物價全面漲價。但他似乎忘記了,當年臺灣油電雙漲時,民進黨又是怎樣一個嘴臉。
「政府」帶給臺灣人民的是物價不斷上漲的恐慌性預期心理;一旦失控,將引發全面性的通貨膨脹。馬英九辦公室前副秘書長羅智強在他的「臉書」上鐵了這句話,秉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的原則,羅智強將這句話連貼三次,並將此話貼上了「某大師警語」的標籤。
此大師是誰?乃蔡英文是也。
2008年,馬英九推動油電價格合理化時,蔡英文就第一時間跳出來反對痛批,認為「『政府』帶給臺灣人民的是物價不斷上漲的恐慌性預期心理;一旦失控,將引發全面性的通貨膨脹。」而現在,身為「行政院長」的林全,卻公開喊「漲價是必然」,難道林全忘記了導師蔡英文的「諄諄教導」,難道是想創造「物價不斷上漲的恐慌性預期心理」,想引發「全面性的通貨膨脹」嗎?
其實,在臺灣的工商業者眼裡,如今的「一例一休」的危害遠遠比當年的「油電雙漲」要厲害的多。
臺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指出,當年「油電雙漲」,不過是讓產品價格有所波動,只是讓大家的荷包縮水、緊了一點,但「一例一休」不但同時造成物價上揚、民眾荷包縮水,讓企業人事成本倍增,更造成社會大眾的生活不便,影響面與衝擊度比油電雙漲還要厲害。
臺灣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更是抨擊,從來沒有看過有那一個政策是找不到任何贏家的,如果有「爛蘋果」獎項,「一例一休」會是首獎。
蔡英文當局的財政許諾一個比一個美麗,這些美麗的遠景無一不展現臺灣將來的新面貌。然而,正所謂美景在天邊,漲價在身邊。因為蔡當局的財政政策,勞動成本增加、能源價格上漲導致交通與運輸成本提高,房屋稅提高導致居住成本上揚,民生物價蠢蠢欲動。
2017才剛剛開始,但2017要說豐年還為時尚早,倒是「漲」聲一片的臺灣,又給曾經「諄諄教導」馬英九的蔡英文,出了一個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