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寒暑,伴哈爾濱這座城入眠的,不是月亮,而是凡塵中唱著夜曲的生靈。」日前,遲子建的長篇新作《煙火漫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聚焦當下都市百姓生活,小說中,哈爾濱獨特的城市景觀與小說人物複雜隱微的命運交相輝映,細膩生動而又氣象萬千。
在遲子建從容洗鍊的筆觸下,「一座自然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篤定堅實的普通都市人,於『煙火漫捲』中煥發著勃勃生機」。
聚焦城市
《煙火漫捲》描寫了一個發生在哈爾濱的故事。
談起小說的創作淵源,遲子建表示,她從1990年來到哈爾濱,至今已生活了30年。對於哈爾濱,她從最初的隔膜變為現在的水乳交融。她在這座城市中,了解著它的歷史、文化、風俗等,感情在升溫,有了表達的欲望。
哈爾濱城進入遲子建筆下,自《偽滿洲國》始,至今數十年過去,她對這座城市的書寫已經有不少成果:如《黃雞白酒》《起舞》《白雪烏鴉》《晚安玫瑰》等作品,它不僅是一個地理坐標、一個故事的發生場所,也是一個承載悲歡離合的歷史背景。
在《煙火漫捲》中,遲子建聚焦城市生活,哈爾濱整座城市成為小說完整的主體,小說中的人物承載著城市的歷史,人物命運與城市歷史互相交融,渾厚悠遠。正如書中所述:「一座城市有一條江,等於擁有了一冊大自然饋贈的日曆。對於哈爾濱這樣的都城來說,這日曆就是一部四季寶典。每日清晨翻動它的,是風霜雨雪,以及依託這條江生息的人們。」
在細膩的觀察與記錄下,哈爾濱的城市景象展現出鮮活的生命力。當小說主人公劉建國開車經過陽明灘大橋時,一段對橋梁的特寫格外生動:「新橋通車後,高鐵列車呼嘯而過,駐足於已成景觀橋的舊鐵路橋上,可以感受到新橋在告訴列車經過時,給老橋帶來的輕微震顫。這很像一個活力十足的美少年,帶著一個腿腳不便的老嫗起舞。這一老一新的松花江鐵路橋,毗鄰而居,兩座橋像懸在松花江波濤上的樂器,風過留聲,只不過老橋像低沉的古琴,新橋像雄壯的圓號。」
在寫作中,遲子建不斷觀察和感受這座城市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寫累了,我會停頓一兩天,乘公交車或是地鐵,在城區之間穿行。我起大早去觀察醫院門診掛號處排隊的人們,到凌晨的哈達果蔬批發市場去看交易情況,去夜市吃小吃,到花市看花,去舊貨市場了解哪些老器物受歡迎,到天主堂看教徒怎樣做禮拜。當然,我還去新聞電影院看二人轉,到老會堂音樂廳欣賞演出,尋味道外風味小吃。凡是我作品涉及到的地方,哪怕只是一筆帶過,都要去觸摸一下它的門,或是感受一下它的聲音或氣息。」遲子建在小說後記中寫道。
遊客在哈爾濱太陽島「雪博會」園區遊玩。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人間煙火
凌晨批發市場喧鬧的交易,晨曦時分的鳥雀和鳴,澡堂子裡氤氳溼潤的熱氣……《煙火漫捲》中,洋溢著城市生活的煙火氣,哈爾濱的豐富生活包含其中,讀來回味無窮。
小說中,黃娥帶著兒子逛舊貨市場的一個場景十分有趣,充滿生活氣息:「而迤邐攤開的貨攤兒,就像一條時光隧道,跨越了不同的年代。煙笸籮、醬油瓶、醋罈、茶壺、米桶、糖罐、酒壺和花瓶,不知在什麼人家,伴著主人過了什麼日子,空著心的它們,還是一副渴望著走進誰家、與人共度苦辣酸甜日子的表情。」
其實,人世間最盛的煙火,是每個人平凡生活的模樣。
在小說開篇,一幅哈爾濱清晨的生活全景圖在眼前展開,頗具畫面感:「此時開早班公交和計程車的司機,提著大號保溫水杯上崗了。郊區印刷廠的工人,早已穿上工裝印製報紙,日復一日看著漢字在流水線上螞蟻似的奔跑……送奶員和送外賣的小哥,湧向公園的晨練者,搭早班火車和飛機出行的人,拿著掃把和撮子的環衛工人,裝運垃圾的車輛,脖頸下吊著自己擅長的工種牌子的、在各大裝飾材料市場門口找活幹的俗稱『站大崗』的民工,以及伏天的灑水車,或是寒天的鏟雪車,讓哈爾濱的大街小巷甦醒,這生活的鏈條,有條不紊地緩緩啟動,開始運轉,承擔一天的負荷。」
各行各業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勞動,維持著一座城市的正常運轉。在這些瑣碎平凡、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瞬間,它們最終匯聚成城市的銀河,安撫著城市中生活著的經歷挫折傷痛的靈魂。煙火氣,是由普通人低吟淺唱出的一首對抗命運的安魂曲。
生命如歌
《煙火漫捲》刻畫了一群在現代城市生活著的平凡人,穿行其中的每個人,幾乎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人物由主人公劉建國串起,共同演奏著渾厚古城中的命運交響曲。
小說中,起早貪黑開「愛心護送」急救車的司機劉建國,對病人總是慷慨大方,而他為於大衛尋找丟失的兒子「銅錘」幾近一輩子,因此他幾乎放棄了常人本可以享受的婚姻與家庭生活;他哥哥劉光復老年患癌症卻始終熱愛生活,為拍東北工業紀錄片的夢想而傾力付出;劉光復的妹妹劉驕華是獄警,胸懷正義,在工作之餘還致力於幫助刑滿釋放群體解決就業問題;還有他遇到的黃娥、翁子安、老郭等人物,都有各自的命運與追求……這些小人物面對命運的悲喜與無常,都有各自的堅持,也展現著獨特的性情。
比如,患癌症的劉光復在妹妹來探望時「努力地吃,努力地笑,努力地說有趣的話」,他對妹妹說:「太陽月亮了不起,你說人家的身上,也不是不長斑點,也不是沒有陰影,可人家照樣鮮活,照樣光芒萬丈。要是人的身上長了斑點、有了陰影,大都不是好兆頭,所以我現在終於明白,自己是人,太陽月亮是神啊。」劉光復的善良與達觀令人感動。
在小說中,隨著情節的推進,幾個家庭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幾組故事串聯起來,演繹出生命的百態,更將人情與人性真實地刻畫出來。
劉建國在厄運的折磨下,依然堅守替人尋子的責任,他其實有過委屈,甚至曾因此遷怒和傷害他人。小說結尾,他選擇遠離親友、前往他自己認為應去的地方,完成個人良心的救贖。善良與脆弱,剛毅與堅韌,都是他真實的樣子。
黃娥面對喪夫的打擊,內心充滿無法釋懷的愧疚,甚至想在安頓好孩子雜拌兒後去殉夫。雖然帶著隱秘的痛苦,她依然熱愛生活、努力工作,為雜拌兒創造好的生活條件,尋找一個好歸宿。她細心繪製著獨特的哈爾濱地圖、記錄下一整本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熱心地對待陌生人,渴望和留戀美好的感情。她身上,流淌著一種旺盛而美麗的生命力。
李敬澤表示,在《煙火漫捲》中,能夠看到一個個人活在大都市裡,他們很孤獨,封閉在自己的生活裡,帶著自己的那份秘密。其實,小說的力量不在於塑造了某個光彩奪目的典型人物,而在於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裡當之無愧的主角。
可以想像,在北方冰雪都市的黎明黃昏,無數散發著蓬勃生氣的生命,在命運沉浮之中,依然篤定堅實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