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照片上飛舞在花間的小精靈,一定為它的玲瓏豔麗所傾倒,它就是藍喉太陽鳥。在秦嶺深處的佛坪縣,藍喉太陽鳥就象一隻只美麗的「小鳳凰」,在山林、花叢中翩然飛翔,扮靚了的秦嶺山水,也成為拍客們心儀的寵物。
在泡桐花枝上休憩的藍喉太陽鳥 蔡瓊 攝
當地的傳說訴說著太陽鳥的來歷。傳說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炙烤著大地,人類酷熱難耐,勇士后羿用箭射死了九個太陽,最後一個太陽受傷跌落人間,天地一片黑暗,人們又希望太陽回來。鳳凰飛遍千山萬水,在秦嶺中找到了第十個太陽,它照顧太陽療傷,背著太陽練習飛升。在太陽康復的那一天,鳳凰口吐烈火、遍身燃燒,太陽被鳳凰涅槃的巨大火力託舉著飛上了天空,天地間又一片光明,鳳凰燃燒的一團團火焰飛落人間,化為了一隻只漂亮的小鳥,這種小鳥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朝著太陽飛去,這就是太陽鳥。
玲瓏豔麗的藍喉太陽鳥 雍嚴格 攝
千百年來,秦嶺中的太陽鳥卻少有人識,全國大熊貓專家、佛坪資深自然保護工作者雍嚴格成為當地拍到太陽鳥的第一人。1982年,雍嚴格在佛坪縣嶽壩鎮大古坪村科考,在一棵泡桐樹上發現了一隻從來沒有見過的鳥兒,包括尾羽在內體長僅10多釐米,渾身閃爍著紅、黃、藍、綠等金屬般的光澤,他用膠捲照相機搶拍下照片,請教專家後才知是藍喉太陽鳥。在多年的巡護、科考中,雍嚴格在佛坪縣磨石溝、土地嶺、地磚溝、三官廟等多次看到藍喉太陽鳥,最多時達一、二十隻。經觀察,他發現大古坪以東至秦嶺梁常有藍喉太陽鳥,以西則十分稀少,藍喉太陽鳥雄鳥色彩鮮豔,雌鳥羽毛大多為橄欖綠色,主要棲息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常綠闊葉林等山林中,有時也會在果園、花叢、河邊或公路邊的樹上,大多在陽光晴好的天氣飛出覓食,經常採食木瓜、桃花、石榴等花蜜和櫻桃、褲襠泡等漿果,每年4-6月進入繁殖期,8月小鳥就能飛翔,季節轉冷後有追逐花源向南方遷徙現象。梁啟慧、馬亦生、蔡瓊等當地自然保護工作者也多次拍攝到藍喉太陽鳥,許多外地攝影愛好者也慕名來縣拍攝,其中不乏精品。
泡桐花間飛舞覓食 寧峰 攝
據雍嚴格等介紹,太陽鳥屬雀形目,身長僅9-15釐米,全世界共有14種,中國有6種,被譽為「東方的蜂鳥」,因喜歡頂風飛行、停留在花朵上吸食花蜜,叫聲婉轉動聽,又稱風鳥、天堂鳥、極樂鳥,國家林業局於2000年8月1日發布《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藍喉太陽鳥名列其中。因藍喉太陽鳥生性活潑卻膽小怕人,所以拍攝時建議配備長焦鏡頭,做好偽裝、減少噪音,儘量不要驚動鳥兒,對準鳥眼對焦,可嘗試採用大光圈、高感光度和1/2500s以上的快門追蹤拍攝飛行中的鳥兒,相信一定會有快樂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