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昨日下午,住建部以住建部令第50號出臺關於修改《工程造價諮詢企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的決定,迅速引發了行業內熱議。眾多專家與學者對該文件提出了工程造價諮詢企業將面臨的新問題及破解之道。他們認為,修改後的《管理辦法》降低了市場的準入門檻以及企業的擴張阻力,將打通工程造價諮詢產業與其他諮詢產業的鏈條,大量工程造價諮詢企業與工程監理企業甚至勘察設計企業會大量合併成為「新工程諮詢」企業,以全能、全資質的嶄新面貌為全諮服務。同時產業內部將出現馬太效應與分層效應迭加,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因此造價諮詢企業要識大勢、應潮流、瞄準「新工程諮詢」產業大目標前進,以資本擴大規模,以人才佔領區域,以技術控制質量,以願景規範行為,迅速發展「航母型」大型工程諮詢企業。
受上文啟發,本文將進一步分析,工程諮詢企業整合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並給出解決之道,為行業翹楚提供些許借鑑。為此,本文首先對《管理辦法》的幾次修改進行了概述,並指出工程造價諮詢行業已然進入到了新的歷史時期;其次,結合已有學者以及行業專家的觀點,給出了新歷史時期中工程造價諮詢企業可行的競爭戰略;最後,以企業整合戰略為分析對象,分析了新歷史時期中工程造價諮詢企業將會面臨的新挑戰。
一:
經歷三次修改後,新的《管理辦法》大大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以及企業擴張阻力
《管理辦法》於2006年2月22日經建設部第85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2006年以住建部令149號文公布並於當年7月1日生效,公布至今,經歷過三次修改,分別是2015年5月4日依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修改<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24號)第一次修改;2016年10月20日依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修改<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管理規定>等11個部門規章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32號)第二次修改;2020年2月19日依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修改<工程造價諮詢企業管理辦法><註冊造價工程師管理辦法>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50號)第三次修改。修改概況如下:
總體來說,第一次修改較小程度的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如刪除了原《管理辦法》中關於最低註冊資本金的表述。將第十三條中關於企業資質申請材料中將「工商部門出具的股東出資情況證明」刪除。第二次修改基本上是在第一次修改的基礎上將「建設主管部門」改為「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相比於前兩次修改,第三次修改可謂是顯著的大幅度的降低了市場的準入門檻以及企業擴張阻力,包括刪除「雙六十」限制,調低企業專職專業人員總數,刪除企業累計營業收入,辦公面積,企業專職人員人事檔案關係等的規定,調高乙級企業可以參與造價諮詢的項目金額上限,刪除企業分支機構備案有關規定。
二、工程造價諮詢市場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如果將工程造價諮詢業的發展歷史分為三個階段,那麼1996年就是工程造價諮詢行業的發展元年,以此為始工程造價諮詢企業實現「脫鉤」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2006年《工程造價諮詢企業管理辦法》的公布意味著工程造價諮詢行業進入到強行政幹預的規範化管理時期,工程諮詢企業成為工程建設項目投資管理的重要參與主體;2020年第三次修改的《工程造價諮詢企業管理辦法》意味著工程造價諮詢行業進入到了全面市場競爭時期,工程造價諮詢企業將面臨更多來自市場的挑戰。
本次修改對於工程造價諮詢行業的直接影響可用兩句話來概述,即市場準入門檻大幅度降低,企業擴張阻力大幅度降低。同時,伴隨著行政幹預這隻「看得見的手」的放鬆,工程造價諮詢市場或者工程諮詢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將會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可以預見,在新的歷史時期,地域範圍內的造價諮詢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其中包括新加入的企業,也有其他地域企業分支機構的進入,還存在乙級企業對於2億以內項目諮詢業務的爭奪。
三、整合工程諮詢產業鏈,做大做強是工程造價諮詢企業的必然發展戰略
正如前文提及的,新版《管理辦法》公布後,工程造價諮詢企業將會面臨更為激烈以及複雜的市場競爭態勢。但學者及專家已經給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為工程造價諮詢企業在新一階段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從降低準入門檻的角度來看,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將工程諮詢全產業鏈上的業務類型進行整合,形成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諮詢服務的大型諮詢平臺。
相對於當前的工程造價諮詢市場以及工程諮詢市場,成為「一站式工程諮詢供應商」顯然符合波特的差異化競爭戰略理論,同時通過「模塊」組合的方式,進一步發揮工匠精神細耕具體專業也是韋爾奇「數一數二」管理的具體體現。最重要的是,通過對工程諮詢全產業鏈的整合實現「大諮詢」,正符合了工程諮詢的國際慣例,大勢所趨。
四、縱向深耕專業領域,提升公司軟實力
在認清即將到來的新時期的同時,還應對當前形勢進行冷靜判斷。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工程造價諮詢行業逐步壯大,但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諮詢價格戰愈演愈烈。隨著新修改的《管理辦法》的公布,新時期工程造價諮詢市場必將容納更多的企業,並且諮詢價格走低的態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甚至加劇。加之客戶對諮詢時間的高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人海戰術、加班戰術猶如飲鴆止渴。破解之道就是,在堅守成果質量的基礎上,採取「提值」與「增效」的雙策略。提值——提升造價諮詢的附加價值。新時期,工程造價諮詢企業不僅僅滿足於完成客戶基本需求,提交有形的造價諮詢成果,更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以專業顧問的身份參與到工程建設項目的投資管控中,呈現更多無形的諮詢成果;增效——增加市場宣傳效果。波士頓、麥肯錫、貝恩、巴倫、AECOM、凱諦思、韋萊韜悅、戴德梁行、仲量聯行、德勤、利比等等諮詢公司,其業務能力、市場佔有率以及自身品牌效應已經形成相互促進之勢,由此打造諮詢品牌的競爭力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然而從目前來看,國內本土諮詢企業受限於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尚未形成較強的品牌競爭力。試想,當市場中工程造價諮詢企業業務能力勢均力敵的時候,品牌競爭力將成為影響市場份額佔有率的關鍵。
五、新時期中的新挑戰與新任務——引用高新技術、留住優秀人才、調整生產關係
當然,在新時期中,工程造價諮詢企業的發展還要警惕將會出現的新挑戰。隨著企業的整合,企業體量逐漸增加,職能部門工作出現重疊,管理成本增加,人均產值降低,「大企業病」問題開始彰顯。為此,就必須通過引入新技術,形成新的生產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兼顧管理成本的降低以及人均產出的提高;此外,隨著企業的整合以及做大做強,還應關注新「瓶頸」的出現。不同於其他行業,工程造價諮詢行業的特殊性在於其賴以生存的兩大因素,——業務資源與生產資料分屬於企業所有者與受僱工程師。新版《管理辦法》的公布,為與業務資源直接對接的工程師的「單飛」降低了難度,這也將構成限制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如果說大型企業已經解決人才引進問題,那麼新時期中留住人才就成為當務之急。應對這一問題,不僅需要依靠升職加薪的傳統模式,更要調整企業內部的生產關係,將人才與企業生產有機的嵌入到一起並形成新的價值鏈結構。使人才與企業構成掎角之勢,互相構成促成對方發展與財富的必然條件。
作者:陳夢龍
分析:周涵曦
編輯:張禹旻
審核:苟法軍
終審:鄧 莉
●THE END●
點擊播放 GIF 0.9M
-近期熱點新聞-